明末張獻忠:聚眾起義轉戰17年 最終建立大西政權卻揹負屠川惡名

在明朝末年,位於陝西北部出現了兩支影響浩大的農民起義軍,一個是李自成的起義軍,另一個就是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張獻忠是陝西定邊柳樹澗人,他和李自成等部農民起義軍相配合,與明軍轉戰17年,消滅了大量明軍,為推翻明王朝作了重要貢獻。

明末張獻忠:聚眾起義轉戰17年 最終建立大西政權卻揹負屠川惡名

明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在延安聚眾起義,加入了反對明王朝的鬥爭行列。當時,王自用、王嘉胤等部農民軍與明軍轉戰於陝甘、秦晉交界地區。崇禎四年五月的河曲之役,王嘉胤犧牲,王自用繼為統帥,率部突入晉北,張獻忠即率步馬二百渡河入晉,投奔王自用麾下,稱西營八大王。

明末張獻忠:聚眾起義轉戰17年 最終建立大西政權卻揹負屠川惡名

面對農民軍的不斷壯大,明朝廷集中兵力于山西圍剿農民軍。1633年,張獻忠部已擴大到萬人,為了避開敵人的圍攻,他與李自成協同南下漢中,經陽平關入四川。據說,張獻忠陷成都後,曾下令屠城三日。三日過了,停止大殺,仍然每日小殺百餘人以樹威。歐洲傳教士利類斯和安文思二人所著《聖教入川記》記載,張獻忠每日殺一二百,為時一年又五個月,累計殺人十萬,亦不算多。這些記載不知道是否真實,但是農民起義中殺戮地主階級倒是真實有的。

明末張獻忠:聚眾起義轉戰17年 最終建立大西政權卻揹負屠川惡名

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正式建立政權,自稱西王,國號“大西”,年號“大順”,以當年為大順元年。鑄造“大順通寶”銅錢通行全川。大西政權政府設左右丞相,下有六部及院、監、寺、科、道等部門。大西政權發佈命令,沒收豪紳家產田莊,富室則罰銀助餉,凡朱姓宗室盡皆捕殺,所有歸附州縣,一律免徵租賦三年。

明末張獻忠:聚眾起義轉戰17年 最終建立大西政權卻揹負屠川惡名

在大西政權建立後,張獻忠還是很重視軍隊紀律問題的。大順二年(1645)三月,頒發了《大西驍騎營都督府劉禁約》,其內容是為了保護人民的權益。同時,又實施了一些鞏固政權的措施,如開科取士,選拔人才,吸收西方科學,派軍隊剿滅地主山寨的武裝。

明末張獻忠:聚眾起義轉戰17年 最終建立大西政權卻揹負屠川惡名

對朱明宗室卻不分順逆,不分軍民,盡皆殺戮,對官紳的莊田家財,盡行籍沒。有一部分士子,曾圖謀推翻大西政權,被抓獲157人,被他全部處斬。這也讓四川等地之前的地主階層堅定了和大西政權鬥爭的決心,橫豎都要被殺死,當然最後也是因為這些地主武裝的因素,明末農民起義最終被鎮壓。

明末張獻忠:聚眾起義轉戰17年 最終建立大西政權卻揹負屠川惡名

1646年8月,張獻忠率部撤離成都,九月到達南充,駐兵於西充鳳凰山下的金山鋪,他派大將劉進忠扼守天關,但劉對張獻忠早已心懷不滿,準備叛離。當時清軍豪格部屯於漢中,劉進忠派人引導清兵直趨保寧(今四川閬中)。11月27日,劉進忠引清軍直攻大營,張獻忠倉猝應戰,身負重傷直到孫可望領兵趕到才得以脫身。

明末張獻忠:聚眾起義轉戰17年 最終建立大西政權卻揹負屠川惡名

但是最終因傷勢過重,犧牲於西充,時年41歲,張獻忠一死也為後世留下了一大謎團,張獻忠死後,很多人惦記著他所留下的鉅額財富,紛紛跑到了四川尋寶,但結果誰都沒找著。學者估計有千萬兩的白銀,竟然就在這個天府之國神秘地消失了。

明末張獻忠:聚眾起義轉戰17年 最終建立大西政權卻揹負屠川惡名

張獻忠江口沉銀四百年來一直是歷史之謎,其沉銀地點歷來眾說紛紜,1937年,為了充實軍費,駐紮在四川的川軍,盯上了張獻忠的這筆財富。當時一度傳出川軍得到了一份藏寶圖,並由川軍高級將領幸蜀峰主持挖掘行動,而據說藏寶圖的標記,指向了岷江在成都的一條支流——錦江。

明末張獻忠:聚眾起義轉戰17年 最終建立大西政權卻揹負屠川惡名

2016年4月,國家正式批准了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方案,2017年1月,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開始,到了4月13日,歷時98天的考古工作圓滿結束,這次考古的發掘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出水文物三萬多件,包括張獻忠冊封嬪妃的金冊、西王賞功的金錢幣等等。

歷史上江口沉銀的謎團終於被破解了,在過往的數千年中,這樣的謎團豈止這一處呢,等待我們尋找答案的歷史謎團還比比皆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