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戰之77:蚊子艦隊

魚雷快艇這東西,一戰之前就有,但比較大而且速度不行:排水量約300噸,速度不足50公里/小時。1914年一戰開打的時候,加拿大人西克曼(Albert Hickman)想發戰爭財但本錢不夠造不了戰列艦,於是設計了個一排水量大約30噸,船身15米長能裝魚雷的快艇,跟美國海軍部推銷。

這設計不是簡單的小,她的船底跟之前的完全不同:V型底。美國人挺喜歡,不過當時的美國只一看客,戰火是在大西洋的另一邊。自己不需要,於是將西克曼推薦給了英國人。

可英國人沒看上。

為啥沒看上俺不知道,猜測也許是因為沒實物吧,有點像空手套白狼。西克曼大概也想到了這點,於是咬咬牙自己掏錢造了個實物,讓英美雙方實地查看。

自己掏錢,造的就更小了,船長只有12米,但速度確實高,能跑到35節/65公里/小時。可英國人還是沒要,而是扭頭就跟英國的船廠訂了個類似的原型機。

反過來,倒是美國人看上了,跟西克曼訂了個原型機。

對西克曼而言,多少是個安慰。

原型機當然會有各種問題各種故障,於是不斷根據實際情況修改,一來二去,美國又訂了一艘。第二艘經過不斷測試、修正之後,總算完成。

終於要賺錢了,這時的西克曼大概是鬆了口氣。

他沒賺到,因為一戰立馬就結束了。

太平洋海戰之77:蚊子艦隊


西克曼的船廠最終沒賺到,但2~30年代的十多年中,美國確實在其他船廠買了一些快艇用於海上救護。這種船就這樣用了20年,和平時期,誰也沒想太多關於殺人武器的事。

1938年眼看著世界不是那麼和平了,美國海軍開始向小船廠招標,完成當年未竟的事業。應標的有十多個,大多自己設計或參考了西克曼的設計,其中艾爾克公司(Elco Motor Yachts)比較特別,跑英國直接買了一套圖紙。

1941年7月,各公司的小艇進行大比拼,內容大致是滿載四枚魚雷一箱油跑500海里/930公里;零一項目,是190海里/350公里的競速。一番比拼下來,艾爾克跟哈金斯公司(Higgins Industries)的產品最優,所以,二戰期間這兩公司分別生產了399跟199艘快艇,其餘幾十艘訂單分屬幾個小公司。

這快艇的名字就是PT Boat,PT就是魚雷巡邏艇的意思。

估計是船太小軍方不願多花心思的緣故,雖然都是魚雷艇,但排水量、尺寸方面並不完全統一。大致上,快艇的排水量是在50噸上下,艦長24米寬6米出頭,極速是41節/76公里/小時。

這快艇能跑到41節的速度,得益於船底形狀之外,動力當然也是極強的:標配三臺12缸汽油機,每汽油機驅動一個螺旋槳,功率為1500馬力/1119KM,總功率是4500馬力。

直觀來比較的話,最大起飛重量為4噸的F4F野貓,動力為1200馬力;最大起飛重量為7噸的F6F地獄貓,動力為2000馬力。與同期驅逐艦相比,這快艇排水量大約是波特級(Porter-class)的1/30,但動力是波特級的1/10,即,粗略的推重比是驅逐艦的三倍。

強大的動力,自然就會有驚人的油耗。速度23節的巡航狀態下,油耗為750升/小時;41節極速時,油耗幾乎翻三倍,小時油耗達到2000升往上。所以,這快艇的油箱雖然超過萬升,但執行任務的時間不超過12小時。

魚雷艇當然就要有武器裝備,這方面也是各相不同,2~4具魚雷發射管不等,防空基本沒差別都是4挺雙聯裝.50的機槍,但也有不少是裝20mm小炮的。瓜島戰役中,也有將炮擊炮綁船上的,甚至有船員廢物利用從被打壞的戰機上拆下37mm機炮裝上,那火力就不是一般的厲害了。二戰後期,部分快艇裝上了火箭炮,總體火力堪比5寸主炮的驅逐艦。

武器之外,大部分都裝了雷神公司的SO雷達,探測距離有17海里/30公里左右。這點對夜戰尤其有利,多次攔截了日軍夜間對瓜島的補給,比如前面12月9日擊沉I3,18日攔截I4。

所以日軍將這些快艇編隊叫“魔鬼船隊”,盟軍自己的綽號,是“蚊子艦隊”( the mosquito fleet)。

這快艇的魚雷對付潛艇、機炮對付駁船都有很大的優勢,但自然也有天敵:戰機。雖然船小不容易發現,但高速巡航產生的尾跡卻很容易被空中的敵機看到,而SO雷達往往發現不了戰機這樣的小目標,於是成為日機的犧牲品。戰機攻擊之下,那以萬升計的汽油,就是最危險的殉爆物。

整個二戰,美軍建了43個魚雷艇中隊,每中隊12艘。部署方面,海岸警衛隊自然是有的,太平洋上的瓜島、菲律賓也用了,歐洲的諾曼底登陸也有這快艇的身影。最後入役的一艘快艇,是1945年夏天哈金斯造的PT796,雖然入役,但沒參加過任何戰鬥。

所有快艇中,最出名的是兩艘。

一艘是PT-41。1942年3月12日,在羅斯福的直接命令下麥克阿瑟攜帶家眷及隨員退往澳洲時,從菲律賓科雷吉多退往棉蘭老島這一段用的就是PT-41。這情節在1977年的電影《麥克阿瑟》裡有,俺看的時候覺得那主角挺眼熟,後來才想起是《羅馬假日》裡的格里高利.派克,25年時間老了不少。

之後PT-41被美軍炸了,以免日本人拿來炫耀。

太平洋海戰之77:蚊子艦隊


另一艘就是PT-109,不過這是20年後肯尼迪當選時才出名的------他當艇長時這船被日本天霧號驅逐艦撞成兩截,船員在小島上餓了幾天才獲救。後來圍繞著PT-109有了一系列的音樂歌曲電視電影,都是肯尼迪的功勞,要不這小艇也就路人甲的待遇。

然後,就是救了麥克阿瑟的PT-41艇長John.D.Bulkeley。他1933年從海校畢業時成績不算好,大蕭條海軍縮編只要一半的畢業生,所以他被刷掉了。之後他在陸航呆了一年,海軍擴編時才回來。

肯尼迪上臺後,給他提了少將去古巴關塔那摩基地當了老大。以俺比較陰暗的心理,這裡面應該有麥克阿瑟跟肯尼迪兩人的功勞,呵呵。

最後比較有意思的是待遇方面。因為船小人少,不可能有冰箱什麼的存食物,廚子也是某個水手兼任而已,跟大和號比那是天上地下的差別。就算在美軍中,這蚊子艦隊也是食物鏈的最底層-------誰叫它船小呢?食品補給方面是最差的,所以經常有成員跑到別的比如驅逐艦隊去混飯吃。但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靠海吃海便有人用火器在海里打獵改善伙食。

對美國佬來說,用戰機做冰激凌的事都乾的出來,用手雷炸魚改善伙食,再正常不過了。

差點忘了,PT-44跟PT-59聯手擊沉I3,3天后的12月12日,PT-44被江風跟涼風號驅逐艦聯手擊沉,地點就在I3東北幾公里的地方,算是冤冤相報吧。

這節其實是從I3跟PT-44查過來的,下一節應該是聊聊日本潛艇的來歷。感覺互聯網越來越小,說不準什麼時候斷更,儘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