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宦官中的另類:與唐玄宗相始相終的高力士

唐朝中後期,宦官之禍和黨爭貫穿整個王朝。其中,宦官之禍對唐王朝的破壞力尤其之大,出現了像李輔國、程元振、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這樣掌握兵權,權傾朝野的大太監。自唐文宗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以失敗告終以來,唐朝的皇帝便大都由宦官擁立,而且此後宦官團結一致利用皇帝對抗群臣,群臣唯有藉助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從而埋下了晚唐藩鎮、宦官相沖突的種子。

唐朝的宦官之禍可謂是讓人觸目驚心,權力大到可以隨意廢黜和擁立皇帝。但是並非所有的大宦官都壞到透頂,唐玄宗時期的宦官高力士就是一個另類,他對唐朝、對唐玄宗可謂是忠心耿耿,相始相終,在歷史上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出身顯赫,蒙難入宮


唐朝宦官中的另類:與唐玄宗相始相終的高力士

高力士畫像


高力士,潘州人(今廣東省高州市),本姓馮名元一,高力士(馮元一)的家世在歷代宦官裡面可謂是最顯赫的。他的曾祖父馮盎,唐高祖武德年間任高州都督、廣、韶等十八州總管,贈荊州大都督,封耿國公。在唐初,馮家在嶺南很有勢力,“頤指萬家,手據千里”,其地位極為顯赫。高力士(馮元一)的祖父馮智玳是馮盎第三子,任潘州刺史,祖父病逝後父親馮君衡繼任潘州刺史,然而馮君衡還未正式上任,便因為私人恩怨而遭上級陷害,“裂冠毀冕,籍沒其家。”(據《高力士神道碑》記載),一夜之間,父親由刺史淪為囚犯,家毀人散之下,年僅十歲的高力士人生一下子變的一片黑暗,不知未來何去何從。

長壽二年(693年)年幼的高力士因嶺南流人謀反案(講的就是高力士之父被誣謀反事)被閹割,後被嶺南討擊使李千里進奉入宮,作為家庭數代顯赫的官宦人家,幼年的高力士人生反轉如此之大,在孤立無助的情況下被迫閹割成為閹人,其悽慘悲痛的遭遇實在讓人唏噓同情。高力士入宮後因其聰慧機敏,年幼儀美,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成為她的貼身小宦官。後來因為犯了一些小過被驅逐出宮。高力士認宦官高延福為父,他的名字就是由高延福所起,高延福與武三思關係密切,高力士因此經常出入武家。一年後高力士得以再一次入宮,隸屬司宮臺,由官府發給口糧。及成年,身長六尺五寸,天性謹慎細密擅傳詔令,授官宮闈丞。

忠心為主,國亂相隨

高力士不到十歲進宮,一生共經歷了唐王朝武周、中宗、睿宗、玄宗、肅宗、代宗共六代皇帝,親身參與了唐前期的很多重要歷史大事。在這些皇帝當中,高力士與唐玄宗的關係最為密切,“神龍政變”中他隨機應變,擇主而適,投向了當時被朝野一致看好的臨淄王李隆基,從此便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跟隨在玄宗身邊,在爭奪皇位的政治鬥爭中,高力士堅定的站在李隆基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內外聯絡。


唐朝宦官中的另類:與唐玄宗相始相終的高力士

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病中被逼退位,中宗李顯二度登基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李顯復位,武則天被迫退位,不久即駕崩。然而在唐中宗統治後期,唐朝歷史上又一個極具政治野心的皇后韋皇后卻也想效仿婆婆武則天做君臨天下的女皇帝,韋皇后與武則天侄兒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結,專擅朝政,排除異己,形成了以韋皇后為首的韋武專政集團。韋武集團陰謀推翻中宗的統治篡奪皇位。在這種情況下,忍無可忍的中宗第三子太子李重俊聯合禁軍將領李多祚、獨孤禕之、李承況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欲誅滅韋武集團,可惜政變遭到失敗,李重俊在逃跑途中反為部下所殺。

當時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暗中結交正直勇猛之士,以匡救皇室於危難。而剛剛經歷了兩場政變的高力士出於自身敏銳的時局洞察,毅然決定效忠於李隆基。據《舊唐書.高力士傳》記載:“景龍中,玄宗在藩,力士傾心奉之,接以恩顧。”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覺得時機成熟的韋后等人合謀毒死了中宗,矯詔立中宗第四子李重茂為皇太子,由相王李旦輔政,韋后為皇太后臨朝攝政。李隆基在高力士的幫助下果斷髮動宮廷政變,誅滅韋武集團,處死韋皇后及安樂公主等主謀,擁立睿宗李旦復位,李隆基因功被封為皇太子,高力士因此深得李隆基信任,成為他的心腹宦官日侍左右。


唐朝宦官中的另類:與唐玄宗相始相終的高力士

高力士協助唐玄宗誅殺了威脅皇權的韋皇后和太平公主


但是李隆基雖然貴為皇太子,他的威脅卻並沒有解除,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同樣很有政治野心,通過干預朝政一再威脅皇太子的地位。二度登基的睿宗於先天元年(712年)將皇位禪讓於皇太子。李隆基一即位,便於開元元年(713年)七月,與高力士等親信粉碎了太平公主的陰謀政變,誅殺其所有黨羽,賜死太平公主,至此政歸玄宗,朝野才復於太平。高力士因“扶皇運之中,佐大人之利見”(據《全唐文遺補》),對玄宗的忠心耿耿以及平定太平公主政變等功績而一再被加官授爵,最後做到了正三品的內侍監。

與玄宗患難與共的高力士至此是平步青雲,權勢熏天,但權力的擴張並沒有使高力士迷失自己,反而變得謹小慎微,處處小心。做為玄宗最信任最親近的宦官,高力士的日常職責除了傳達詔命外,還介入政事,唐朝宦官干政說來還是高力士開了頭。據《舊唐書.高力士傳》記載:“每四方進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後進御,小事便決之。”玄宗甚至常說:“力士當上,我寢則穩。”可見玄宗對高力士之信任甚至超過很多朝臣,這也可以看出高力士日常處事得力幹練,有較強的處理政務的能力。

高力士一生經歷的最重大事件莫過於“馬嵬驛兵變”,這是他人生從極盛到衰弱的轉折點。玄宗晚年強奪兒媳,貌美如花的壽王李瑁之妻楊玉環,中間來回奔走為玄宗傳達旨意的就是高力士。玄宗專寵於楊貴妃,她的堂兄楊國忠也隨之升官得勢,與當時的另一大奸臣李林甫同朝為相,兩人禍亂朝綱,朋比為奸,朝政因此趨於腐敗和混亂,終於引發了唐王朝歷史上最大的國家危機“安史之亂”。


唐朝宦官中的另類:與唐玄宗相始相終的高力士

馬嵬驛兵變,高力士親手縊殺楊貴妃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十餘萬,以誅楊國忠為名發動軍事叛亂,叛軍在短短時間內即連陷京師周邊各鎮,大軍直逼長安,唐玄宗倉皇攜楊貴妃、楊國忠父子等出逃。行至馬嵬驛時,隨行禁軍士兵在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的支持下,以禍從宰相楊國忠起,殺楊國忠父子。接著軍士們又包圍驛館,玄宗聞門外喧譁出來查問,始知楊國忠父子已被誅殺,玄宗好言勸慰,並命軍士們收隊,但眾人怒氣難消,玄宗問高力士緣由,陳玄禮上前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當自處之。”這時京兆司錄韋諤叩血進言曰:“今眾怒難犯,安危在晷刻,願陛下速決!”玄宗依然不相信貴妃有禍國之罪,乃為她開脫曰:“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在此關鍵之時,高力士直言進諫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見事已至此,已然毫無迴旋餘地,玄宗只得揮淚命高力士將貴妃引於佛堂,縊殺之,為安撫將士,又命將貴妃屍首放置於驛庭,召陳玄禮等入視,眾人免冑釋甲,山呼萬歲,再拜而出,驚心動魄的“馬嵬驛兵變”以玄宗割愛處死楊貴妃而結束(事見《資治通鑑》)。

在這場兵變當中,身為玄宗心腹的高力士起到了關鍵作用,他雖然知道玄宗不忍處死愛妃,但在當時群情激奮的情況下,為了保護玄宗的人身安全,高力士只能面合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的主張,以犧牲楊貴妃來平息軍憤,得保玄宗能順利前往成都。

生隨先帝,死後陪葬

玄宗逃到四川后,高力士因從幸成都、護駕有功而進封為齊國公。太子李亨在靈武被擁立為帝,玄宗倍感欣慰,高興的說:“太子應天順人,改元至德,戰亂之中還沒忘了派人慰問朕,如此不忘孝道朕又有什麼可憂慮的?”可是頭腦清醒,對時局比較冷靜的高力士卻對玄宗說:“如今兩京失守,百姓流亡,河南漢北都是戰亂之地,天下為之痛心,而陛下卻以為沒有什麼可憂慮了,臣實在難以認同。”事實也確實如高力士所言,肅宗雖然在靈武即位暫時穩定了人心,但叛軍勢大凶狡,戰況其實並不容樂觀,此時高興還為時過早。更何況在安史之亂平息之後,玄宗聖駕返回長安,太上皇與今上的父子之情也變的微妙起來,已經鞏固皇位的肅宗對父皇的態度,也絕非玄宗一廂情願的“不忘孝”。回到長安之後的玄宗幾乎成為孤家寡人,唯有高力士依然忠心耿耿追隨身邊,努力的調和玄宗和肅宗之間的關係。


唐朝宦官中的另類:與唐玄宗相始相終的高力士

唐玄宗、楊貴妃和高力士


至德二年(757年),叛軍已成強弩之末,郭子儀率領唐軍收復兩京,逃亡成都兩年的玄宗在高力士、陳玄禮等人的扈衛下還都長安,住在興慶宮。高力士因有扈從之功,被加封為開府儀同三司,並賜實封五百戶。

成為了太上皇的玄宗變得遠離政事,悠遊後宮,高力士作為玄宗的心腹宦官,自然是貼身追隨在身邊,但是在看似父子和諧的背後,卻是肅宗對太上皇的冷漠無視。上元元年(760年)六月,大宦官李輔國因為擁戴肅宗有功而得到重用,李輔國早年曾被玄宗及身邊的高力士等輕視,如今正好可以藉機挾嫌報仇,於是向肅宗誣奏玄宗“居興慶宮,日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下。”又假傳聖旨,強行把玄宗遷往西內。強遷時,李輔國為壯聲勢,帶著五百騎鎧甲武器俱備的禁軍士兵,刀刃外露,氣勢洶洶,名為迎接,實則想以兵刃示威,玄宗當時就嚇得從馬上摔下來,幸虧高力士當場怒喝:“李輔國何得無禮!”叱令下馬,方避免了惡性事端發生,此事見載於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

玄宗被迫遷入西內,高力士、陳玄禮及舊宮人皆不得留在左右。十天之後,高力士終在李輔國的饞言誣告之下被除籍流放巫州(今湖南黔陽),臨行前,高力士依然深切關心寡居西內的太上皇,很想跟太上皇做個告別,又因李輔國的阻擾而不能隨心如願。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玄宗和肅宗相繼駕崩。皇太子李豫即位是為代宗,改元寶應並大赦天下,身在流放地巫州的高力士得以遇赦還京,回京途中得到玄宗駕崩的消息,悲痛欲絕,號泣吐血,到達朗州(今湖南常德)時,終因悲傷過度與世長辭,追隨玄宗仙遊極樂淨土,享年七十三歲。代宗聞高力士去世,念他護衛先帝有功,詔令恢復他過去的官爵,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於玄宗泰陵。

結語

高力士幼年入宮,目睹了深宮中種種險惡和殘酷,逐漸領會了一套處事絕學。他一生經歷了唐王朝多場驚心動魄的政變,在“神龍革命”中審時度勢毅然投靠李隆基,唐隆年間協助李隆基誅殺韋后及太平公主,成為唐玄宗最忠心的心腹奴才。也正是高力士,撮合了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曠世姻緣,沒有高力士,便不會有後來寵冠後宮的楊貴妃,而也是高力士,最終親手在馬嵬驛縊殺了她。高力士與唐玄宗之間不離不棄,相始相終的主僕關係更是流傳千古,被譽為是“千古賢宦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