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張獻忠傳

張獻忠傳

 張獻忠,是延安衛柳樹澗人。與李自成同年出生,長大後隸屬於延綏鎮為兵,犯法當被斬首,主將陳洪範看他相貌奇特,為他向總兵官王威請求釋放,過後便逃跑了。

  崇禎三年(1630),陝西賊人紛紛起事,王嘉謨佔據府谷,攻陷河曲。張獻忠以米脂十八寨響應,自稱八大王。第二年,王嘉謨死,他的黨徒王自用又聚眾三十六營,張獻忠和高迎祥、羅汝才、馬守應等人都是首領。這年冬,洪承疇任總督,張獻忠和羅汝才都接受招撫。後來又反叛,進入山西,與群賊一起焚掠。不久騷擾黃河以北,又一同渡過黃河。此後,陝西、河南、湖廣、四川、江北數千裡地,都被蹂躪。那時候,賊人首領率眾沒有強制指揮,遇到官軍時,各自為戰,勝了就爭相前進,敗則竄入山谷,不相互照應。官軍遇到賊兵,要追殺時,也不知所追的是哪路賊兵。賊人或分或合,東奔西突,勢力逐漸強大起來。

  八年(1635),十三家在滎陽大會,商議對抗官軍。馬守應想北渡,被獻忠譏笑,馬守應大怒,李自成從中調解,這才定下決議。獻忠最初與高迎祥一起造反做賊,李自成卻只是高迎祥的裨將,不敢與獻忠並坐,至此便與他不相上下了。兩人一起東向攻掠,連破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各縣,焚燒皇陵。不久高迎祥、李自成西去,獻忠獨向東,包圍廬州、舒城,但都沒有攻下。又攻打桐城,攻陷廬江,屠戮巢縣、無為、潛山、太湖、宿松等城,應天巡撫張國維前往抵擋。獻忠從英山、霍山遁走,經過麻城,與馬守應等會合,進入關中,到鳳翔與高迎祥會合。不久,又出商縣、洛南,屯駐在靈寶,等待高迎祥。高迎祥到來後,便合兵東向。總兵官左良玉、祖寬攻擊他們,獻忠與高迎祥分道而走。祖寬追擊獻忠,在嵩縣和九皋山交戰,三戰皆捷,斬獲不少賊人。獻忠火了,再與高迎祥聯合,回頭再戰,又被打得大敗。高迎祥不久與李自成進入陝西,而馬守應、羅汝才等賊,各自盤踞在鄖陽、商縣、洛南的山中,不能相救,獻忠便也逃到山中。

  明年秋,總督盧象升離職,苗胙土任湖廣巡撫,他不懂軍事。於是獻忠從均州、馬守應從新野、蠍子塊從唐縣出來,一起侵犯襄陽,部眾有二十餘萬。總兵秦翼明兵少不能抵禦,湖廣震動。獻忠糾集羅汝才、馬守應和闖塌天等賊,順流東下,與江北賊賀一龍、賀錦等會合,烽火達到淮水、揚州。南京兵部尚書範景文、操江都御史黃道直、總兵官楊御蕃分汛地固守,安池道副使史可法親自率兵阻擋賊人要衝。賊人從間道侵犯安慶,連營一百里,巡撫國維告急。詔令左良玉、馬火廣、劉良佐聯合救援,於是大破賊兵。賊人逃到潛山的天王古寨,國維發檄文叫左良玉搜山,左良玉不答應,不久向北而去。賊人於是從太湖復出,連結蘄州、黃州,在酆家店擊敗官軍,殺死參將程龍、陳於王等四十餘人。正好總兵官牟文綬和劉良佐來援助,才又打敗賊人。賊人全部逃遁,獻忠進入湖廣。

  那時,河南、湖廣十五家賊人,要數獻忠最狡猾、最強大,其次則是羅汝才。獻忠曾偽裝成官兵,想騙開宛城,左良玉剛好趕到,獻忠倉皇而逃,前鋒羅岱射中他的額頭,左良玉馬趕上獻忠,刀刃拂過獻忠面門,因馬飛跑被他走免。正值熊文燦為總理,刊出檄文招撫賊眾。闖塌天,本名劉國能,與獻忠有矛盾,便到熊文燦處投降,獻忠傷得很重,不能作戰,非常害怕。

  十一年(1638)春,獻忠偵察到陳洪範隸屬於熊文燦麾下任總兵,非常高興,便派間諜帶著重金獻給陳洪範,對他說:“獻忠承蒙您的大恩,得以不死,您難道忘了嗎?願率領所部投降,為您效力。”陳洪範也很高興,為他轉告熊文燦,接受了他的投降。巡撫御史林銘球、分巡道王瑞縋與左良玉計議,等張獻忠來後便將他抓起來,但熊文燦不允許。獻忠遂佔據谷城,請求撥給十萬人的糧餉,熊文燦不敢決定。當時群賊都聚集在南陽,殺掠附近州縣。熊文燦赴裕州,進一步大發檄文招撫賊人。羅汝才因戰敗向在太和山的監軍太監李繼改乞降。第二年,射塌天、混十萬、過天星、關索、王光恩等十三家頭領,先後投降。陝西總督洪承疇、巡撫孫傳庭又大破李自成,李自成逃竄到崤山、函谷關一帶山中。朝廷都以為賊人被撲滅殆盡了。

  獻忠在谷城,訓練士卒,修造甲衣兵器,議論的人頗懷疑他想反叛。皇上正相信兵部尚書楊嗣昌的話,以為熊文燦能夠治好賊亂,不再擔憂了。夏五月,獻忠反叛,殺知縣阮之鈿,毀壞谷城,攻陷房縣,聯合羅汝才的兵力,殺知縣郝景春。十三家降賊一時間全部反叛,只有王光恩沒有跟從。獻忠離開房縣,左良玉前去追擊,羅岱為前鋒,到羅犭英山時,羅岱中埋伏而死,左良玉大敗。

  楊嗣昌已拜為大學士,於是自請督領部隊,皇上非常高興。十月初一,楊嗣昌到達襄陽,召集諸將商議進兵事宜。當時群賊大肆殺掠,賀一龍、賀錦侵犯隨州、應城、麻城、黃州,與官軍相對抗。羅汝才和過天星竄伏在漳河、房縣、興山、遠安一帶,獻忠盤踞在湖廣、四川交界地區,並將要西犯。楊嗣昌看到東邊的局勢稍緩,便將輜重留在襄陽,疏通壕溝,築起堅固的城牆,令左良玉專門致力於剿滅獻忠。

  十三年(1640)閏正月,左良玉在枸坪關攻擊賊人,獻忠遁走,官軍追到瑪瑙山。賊人據山抵抗,左良玉先登了上去,賀人龍、李國廳夾擊,大敗賊兵,斬首一千三百多級,擒獲獻忠的妻妾。湖廣將領張應元、汪之鳳繼續追擊,在水右壩打敗賊兵。川將張令、方國安又在岔溪攔擊。獻忠逃到柯家坪,張令追擊敗兵,過於深入,被包圍,張應元、汪之鳳去救援,又擊敗賊兵。獻忠率領一千餘騎竄到興山、歸州山中,氣勢極為窘迫。

  當初,左良玉的進兵路線與楊嗣昌的建議不合。獻忠派間諜遊說左良玉,左良玉於是圍而不攻。獻忠因此得以和山民交換鹽糧米酪,收集散兵,偃旗息鼓,逐步向西逃往白羊山。當時羅汝才和過天星從寧昌窺視大昌、巫山,想渡過長江,但被官兵所阻。獻忠到來後,便與他們會合。獻忠雖然屢敗,這時氣勢更盛,他立馬於江岸上,有不前進的,便加以殺戮。賊人爭相死戰,官軍退走。賊人全部渡過了長江,屯駐在萬頃山,歸州、巫山大為震動,隨後羅汝才、過天星侵犯開縣不利,羅汝才向東退走,過天星又越過開縣向西走。諸將往來追逐,獻忠於是集中全部兵力在土地嶺攻打楚兵,副將汪之鳳戰死。獻忠遂攻陷大昌,進而屯駐開縣,張令戰死,石纉女土司秦良玉也被打敗。羅汝才又從東邊回來,與獻忠轉而奔向達州。四川巡撫邵捷春退守涪江。賊人北陷劍州,將要進入漢中。總兵官趙光遠、賀人龍守衛陽平、百丈險要之地,賊人不能通過,便轉走巴州以西。涪江守軍潰散,邵捷春被判死罪。獻忠屠戮綿州,越過成都,攻陷瀘州,又北渡沱江,攻陷永川,經過漢川、德陽,進入巴州,又從巴州奔向達州,回到開縣。

  原先,楊嗣昌聽說賊人進入四川,便進駐重慶。監軍萬元吉說“:賊人或許要東向突擊,不可不備,宜分中軍從間道出潼關,扼住賊人歸路。”楊嗣昌不聽,擬令諸將全部開赴瀘州追擊賊人。

  十四年(1641)正月,總兵猛如虎、參將劉士傑追到開縣的黃陵城,賊人回頭交戰,官軍大敗,劉士傑和遊擊郭開等人都死了。獻忠果然東向突擊,命令羅汝才抵擋鄖陽巡撫袁繼鹹的部隊,自己則率領輕騎,一晝夜飛馳三百里,在途中殺死督師的使者,獲取軍符,騙開襄陽城。獻忠將襄王朱翊銘綁到堂下,給他勸酒說“:我想借王爺的頭,使楊嗣昌因失陷藩王而被誅,王爺您就努力喝了這杯酒吧。”遂殺襄王,並殺鄖襄道張克儉、推官鄺曰廣,重新得到原來丟失的妻妾。獻忠又離開襄陽,攻陷樊城、當陽、郟縣。與羅汝才合兵,進入光州,殘害商城、羅山、息縣、信陽、固始。分軍侵犯茶山、應城,攻陷隨州。他偽舉左良玉旗幟,進入泌陽。再攻應山,不克,便撤走。攻打鄖陽,守將王光恩奮力抗戰,才撤兵而去。獻忠又攻拔鄖西,群賊依附於他的以萬計,遂東向攻取城邑。

  獻忠自從瑪瑙山之敗後,心裡很害怕左良玉,這時屢戰屢勝,便產生了驕傲情緒。秋八月,左良玉在信陽追擊獻忠,將他打得大敗,賊人有數萬投降。獻忠大腿受傷,乘夜東奔,左良玉緊追不捨。正趕上下大雨,江水氾濫,道路隔絕,官軍無法前進,獻忠這才走免。後來,他又從商城復出,將要指向英山,又被副將王允成擊敗,部眾途中潰散將盡,只有數十騎隨從。當時羅汝才已先與李自成會合,獻忠遂投奔李自成,李自成把他當部曲對待,他不從。李自成想殺他,羅汝才勸諫道“:留著他去擾亂漢水以南,可以分官軍兵力。”於是偷偷給獻忠五百騎兵,讓他逃走,他在路上糾集土賊一斗谷、瓦罐子等人,部眾又壯大起來,但還假裝擁戴李自成。原先,賊營中革裡眼、左金王二賀攻陷含山、巢湖、潛山等縣,想西向與獻忠會合,因被湖廣兵阻攔而不能到達。到開封被圍困,督師丁啟睿和左良玉都前往救援。獻忠便乘虛攻陷亳州,進入英山、霍山一帶山中,與革、左二賀相見,大家都非常高興。

  第二年聯合進攻,攻陷舒城、六安,搶掠百姓來擴充武裝。攻陷廬州,知府鄭履祥死。攻陷無為、廬江,在巢湖訓練水師。太監盧九德用總兵官黃得功、劉良佐的部隊與賊人在夾山交戰,吃了敗仗,江南大為震動。鳳陽總督高鬥光、安慶巡撫鄭二陽被逮捕治罪,詔令起用馬士英代替高鬥光。這年秋天,黃得功、劉良佐在潛山大破賊兵,獻忠的心腹婦童全部逃到蘄水,革、左二賀北上投靠李自成。不久,獻忠又襲擊攻下太湖。正好左良玉為躲避李自成而東下,將湖廣兵全部撤出帶走。獻忠得知後,又襲擊攻下黃梅。

  十六年(1643)春,獻忠接連攻陷廣濟、蘄州、蘄水,進入黃州。黃州百姓全部逃出,獻忠於是驅趕婦女剷除城牆,隨後又將她們殺死,填進壕溝。麻城人湯志,是大姓的家奴,他殺死六十名書生,將城池獻給賊人。獻忠改麻城為州。他又西進攻陷漢陽,全軍從鴨蛋洲渡江,攻陷武昌,抓住楚王朱華奎,將他放進竹籠,沉入江中,盡殺楚王宗室。將男子二十歲以下、十五歲以上錄用為兵,其餘的全部殺掉。從鸚鵡洲到道士氵伏,浮屍佈滿江面,一個月後人油厚達一寸,魚鱉都不能吃。獻忠遂僭號稱王,改武昌為天授府,江夏為上江縣。佔住楚王府第,鑄造西王寶印,偽設尚書、總督、巡撫等官,開科取士。因興國州柯、陳兩姓土官悍勇,便招降他們。在黃鶴樓題詩。下令將楚王府的金銀髮放,賑濟饑民。蘄州、黃州等二十一個州縣全都歸附。

  當時李自成在襄陽,聽說後既忌恨又憤怒,傳書去責備他。左良玉部隊又西上,偽官吏多被擒殺。獻忠害怕了,便帶領部下全部奔往嶽州、長沙。於是監軍道王王質、沔陽知州章曠、武昌生員程天一、白雲寨長易道三都起兵討賊。蘄州、黃州、漢陽三府全都反正。獻忠遂攻陷咸寧、蒲圻,逼近嶽州。沅州巡撫李乾德、總兵孫希貴等人據守城陵磯抗戰,三戰三捷,消滅了賊人前部。獻忠大怒,分百路並進,李乾德等人堅持不住,都退走了,嶽州失陷。獻忠想渡過洞庭湖,先卜問神靈,不吉,便將占卜用的王交丟到地上,破口大罵。將渡時,狂風大作,獻忠大怒,將一千艘巨船連起來,載上婦女,點火焚燒,水面上照得如同白晝。獻忠轉而用騎兵逼近長沙,巡按劉熙祚奉吉王、惠王逃到衡州,總兵尹先民投降,長沙失陷。不久賊人攻破衡州,吉王、惠王、桂王都逃到永州。於是拆掉桂王府的木材,運到長沙,建偽宮殿,而獻忠自己則往永州追擊三王。劉熙祚命中軍護送三王到廣西,自己親自入永州城死守,後來城陷被殺。獻忠又攻陷寶慶、常德,掘開原督師楊嗣昌的祖墳,擊斬屍體,竟還見到血跡。又攻打道州,守備沈至緒戰死,他的女兒再戰,奪回父親遺體,城池獲得保全。獻忠遂東犯江西,攻陷吉安、袁州、建昌、撫州、永新、安福、萬載、南豐等府縣。廣東大為震動,南雄、韶關所屬城池的居民全部外逃。賊中有人獻計攻取吳、越,獻忠懼怕左良玉在,不聽,決定進入四川。

  十七年(1644)春攻陷夔州,到達萬縣,江水暴漲,便留屯三個月。隨後,攻破涪州,擊敗守道劉麟長、總兵曾英的部隊。進而攻陷佛圖關,攻破重慶,瑞王朱常浩遇害。這一天,晴空無雲,卻有雷聲,賊人有的受到震驚,獻忠大怒,引發大炮與天較量。遂進軍攻陷成都,蜀王朱至澍率領王妃、夫人以下投井自殺,巡撫龍文光被殺。這時我大清兵已經平定京師,李自成逃回西安。南京諸臣尊立福王,命令原大學士王應熊總督四川、湖廣軍事,但因兵力弱,不能討賊。獻忠遂僭號大西國王,改元大順。冬十一月,獻忠登上偽位,以蜀王府為王宮,改成都為西京。用汪兆麟為左丞相,嚴錫命為右丞相。設六部五軍都督府等官,用王國麟、江鼎鎮、龔完敬等人為尚書。養子孫可望、艾能奇、劉文秀、李定國等都為將軍,賜姓張氏,派他們分巡各府州縣,所到之處全部攻了下來。保寧、順慶先已經投降了李自成,並設置了官吏,獻忠全部將他們趕走。李自成發兵來攻,攻不下,獻忠遂佔有了整個四川。只有遵義一府和黎州土司馬金堅堅守不下。

  獻忠身長面黃,下巴像虎,人稱黃虎。性狡譎,喜好殺人,一天不殺人便鬱鬱不樂,他詭稱要開科取士,將士人集中到青羊宮,全部殺害,筆墨堆成丘冢。將成都百姓坑殺在中園。他還殺掉各衛在籍士兵共九十八萬。他又遣四位將軍分別屠戮各個府縣,名為草殺。偽官們朝會時拜伏在地,他喚出數十條兇猛的狗入殿,狗嗅了哪一個,便將他拉出斬首,名叫天殺。他又創生剝人皮法,如皮沒有剝下而人已氣絕的,動刑的人要抵死。將士以殺人多少定功勞大小,前後殺死的男女達六萬萬以上。有的賊將因不忍而上吊,偽都督張君用、王明等數十人,都因殺人少被剝皮而死,家屬也被殺戮。他威脅川中士大夫接受偽職,敘州布政使尹伸、廣元給事中吳宇英不屈而死。那些接受偽職的人,隨後不久也都被殺了。其慘酷無人道的行為不可勝紀。他又築壩先將錦江改道,放幹河道,挖一個深數丈的大坑,將億萬計的金銀財寶埋在其中,然後決堤放水,名為水藏,說:“不能讓後人擁有。”當時,曾英、李佔春、於大海、王祥、楊展、曹勳等義兵並起,所以獻忠殺戮更加慘毒,川中百姓已盡,獻忠便圖謀窺視西安。

  順治三年(1646),獻忠將成都的宮殿房舍全部燒燬,剷平成都城,然後率眾出川北。又想將四川兵全部殺掉,偽將劉進忠原統領川兵,聽說後,率領一軍逃了。正好我大清兵到了漢中,劉進忠來投奔,請求做嚮導,到了鹽亭縣境內,起了大霧,獻忠白天行軍,突然與我軍在鳳凰坡遭遇,被箭射中,跌落馬下,他爬到柴堆下面躲起來。於是清軍將獻忠抓出,斬首。

  川中自從遭受獻忠的禍亂,各城之內雜樹成拱,狗吃人肉就像虎豹等猛獸,將人咬死後往往就棄之而去,並不吃光。人民逃到深山之中,以草為衣,以樹木為食,時間長了,遍體長滿了毛髮。獻忠被誅殺後,賊黨孫可望、艾能奇、劉文秀、李定國等潰逃入川南,殺死曾英、李乾德等人,後來都向永明王投降。

出自 明史 張獻忠傳

清代修的官史,張廷玉等撰寫的《明史》

經過三次改稿,費時幾十年。《明史》的確有不少長處。首先,它體例嚴謹,敘事清晰,文字簡明,編排得當。史評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曾將遼宋、金、元諸史和《明史》作了比較,認為“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其次,《明史》的史料較為豐富。當時可資的第一手史料很多,除一套完整的明朝各帝“實錄”而外,尚有邸報、方誌、文集和大量私家史乘。朱彝尊修史時《上總裁第二書》中說,僅各地的方誌藏於國家圖書館者,即達三千餘冊之多。此外,如明人王世貞著述的《錦衣志》、《中官考》等,都對明朝特務統治和宦官之弊有系統地作了介紹。這些,都使明史的修撰者們較之各朝修官史者,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第三,《明史》有些地方持論公允,也能秉直書寫。如對袁崇煥被清太宗設反間計殺害一事,以及熊廷弼的功罪問題的記載,都很有參考價值。第四,《明史》在體例上有新的創造,在列傳中專列了“閹黨”、“流賊”和“上司”三目。宦官專政為明朝一代歷史的重大問題,《閹黨傳》記載了王振、劉瑾、魏忠賢等宦官黨羽禍國殃民的罪行。《明史》的作者們對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領袖抱敵對和仇視的態度,在為他們立傳的同時又誣之為“流賊”。這是作者的階級立場所決定的,目的是為統治者總結經驗:“至於亡明,剿撫之失,足為炯鑑。”但客觀上為後人保存了明末農民戰爭的某些可靠史料。《土司傳》專寫西南少數民族的情況,分湖廣、四川、雲南、貴州、廣西五個土司傳。這些傳,雖堅持民族壓迫的立場,對少數民族有許多汙衊之詞,但其中保存了大量這一帶少數民族的重要資料。今日國內少數民族的歷史,大半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此外,《明史》其它部分篇章,也為後人保存了不少可貴的史料,如《刑法志》中對明代特務機構廠衛的敘述等,都有助於後人對這段歷史的考察研究。

  • 《明史》也有明顯的缺點。首先,它對綱常名教的宣揚和對農民起義的仇視,都達到極露骨的地步,比其它史書更為突出。其中許多誣衊農民戰爭的失實之處,已有不少史家為之辨證。其次,由於清朝實行文禁政策,《明史》的作者常常不得不用曲筆,尤其對清朝的興起和南明的事蹟,記事偏於籠統晦昧,有的地方甚至歪曲捏造。例如故意隱諱建州女真對明朝的從屬關係,以及掩蓋東南人民抗清鬥爭事蹟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