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我國糧食準備夠嗎

繼搶口罩之後,又有新聞說有人搶糧食。“家裡有糧,萬事不慌”,這句話不光對普通家庭,對國家也同樣適用,充足的糧食是社會安定的基礎。對於眼下的疫情,為了減少病毒傳播,交通封閉,很多企業與個人都被迫停產,很多人待在家裡,於是吃飯成了“主業”,那麼每個人家裡的糧食能吃到什麼時候,能否及時補充?另外近年我國城鎮化不斷增加,農民減少,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糧食,這些糧食大多是靠工業出口換來的,那麼我國目前的糧食自產以及糧食儲量如何,能否應對一些必要的危機?

疫情下我國糧食準備夠嗎

2019年國務院發佈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介紹了我國最近的糧食生產和供應情況。從白皮書來看,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已經4年穩定在6.5億噸水平,人均糧食佔有量在470公斤左右,若每人每天消耗一斤米,一年消耗在200公斤左右,因而單純從吃飯用的口糧上來看,糧食產量是充足的。儲量上,目前全國共有標準糧食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由於倉容並不一定是滿的,因而粗略估計糧食在停產情況下,還可以吃一年多。在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一般都建有10-15天的應急成品糧儲備,其中小麥和稻穀等口糧比例超過70%。

疫情下我國糧食準備夠嗎

糧倉

我國近年來糧食進口量確實不斷增長,但從糧食進口種類看,除了大豆,其他糧食作物進口數量其實並不大。2018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為11555萬噸,其中大豆進口為8803萬噸,穀物及穀物粉進口為2047萬噸,此外還有一些其他作物,用於不同消費層次的需要。按照目前國內生產的小麥、玉米、稻穀等穀物產量和進口糧食量進行對比,我國穀物自給率超過95%。我國進口的大豆、玉米、高粱、大麥等作物主要用途為油料和飼料,這與我國當前高速發展的肉蛋奶消費的增長密切相關。

疫情下我國糧食準備夠嗎

山嶺地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農田多為山嶺地,除少數平原外, 進行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難度較大。由於近年來糧食價格較低,種地收益在農村家庭的收入中佔比下降,很多農民不願再種糧食,此外農民也不再或很少存儲糧食,這對糧食應急帶來較大壓力。因此,近年來國家一方面加強對中央儲備糧的監管,另一方面,從2015年開始,按照“產區3個月,銷售區6個月,產銷平衡區4.5個月”的市場供應需求,增加了地方糧食儲備規模。我國目前糧食儲備充足,並且馬上又到春耕了,大家注意防護,相信疫情也不會帶來多大影響。

疫情下我國糧食準備夠嗎

機械化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