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的家屬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家屬預防糖尿病要多做幾點


很多人說糖尿病是會遺傳的,因為往往父母、爺爺奶奶有糖尿病,後輩患糖尿病的風險很高;也有人說糖尿病是會傳染的,因為糖尿病是夫妻病,常常一方患病,幾年後,另一半也會患病。但這兩種說法其實都不嚴謹。專家指出,糖尿病有一定家族聚集性,這與家族成員的飲食、作息、運動等生活習慣有著密切關係。而家庭在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都起到不可替代的影響。

如果你的長輩患糖尿病,或者愛人患糖尿病,那麼作為糖尿病高危人群應該做些什麼預防呢?又應該如何幫助患有糖尿病的他們?


糖友的家屬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家屬預防糖尿病要多做幾點


家有糖友 患糖幾率高

——家庭是預防2型糖尿病的主戰場

  糖尿病與遺傳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聯,如果家中有親人是糖尿病患者,這其實也意味著你得糖尿病的幾率較普通人群要高,記者曾見過一家五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以及兒子),三口人(奶奶、爸爸和媽媽)得糖尿病的糖友,父親非常擔心自己的兒子也會步自己後塵。糖尿病也被稱為“夫妻病”,這是因為很多夫妻同時患糖尿病,而追根到底是因為夫妻雙方總是有著相似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這也是糖尿病呈家族聚集現象的主要原因。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小燕強調,家庭是預防2型糖尿病的主戰場,所以,當有親人患糖尿病時,家人應與患者一起學習糖尿病的相關知識,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同時,要與糖友共同改善飲食和運動習慣,要記住糖尿病餐就是健康餐,與糖友吃同樣的食物,不僅可以幫助糖友控制血糖,還能夠降低自己患糖尿病的幾率。

糖友的家屬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家屬預防糖尿病要多做幾點


家庭關係影響血糖水平

——兒子兒媳吵架 婆婆血糖飆升

  除生活習慣外,家庭關係也會對糖尿病產生影響。張婆婆(化名)長期血糖控制不好,不論怎麼換藥、換治療方案,血糖總是高居不下,而經過陳小燕詳細的問診後,才終於找到原因。原來,張婆婆的家庭關係並不和睦,兒子與兒媳婦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為此張婆婆每天都提心吊膽,還要幫兒子帶孩子,這才讓她的血糖高居不下。陳小燕表示,家庭關係不好,患者心情不佳,自然會影響血糖水平。

  此外,家庭的有利支持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糖友提高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如有不少老年糖友因帶孫、買菜煮飯等沒有時間定期複診,導致血糖控制不佳。如果家人能夠給予糖友更多支持,讓其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學習糖尿病知識、定期複查,最好是能夠陪同糖友一起看病,一同聽聽醫生對糖友的診治意見,對於糖尿病治療的意義重大。

糖友的家屬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家屬預防糖尿病要多做幾點


學習測血糖和注射胰島素

——多個人會測血糖,糖友多一層保障

很多糖友及家屬都能夠做到醫生叮囑的事項,如關愛糖友、學習基礎的糖尿病知識、與糖友吃相同的食物等,但當被要求為糖友測血糖以及模擬注射胰島素時卻捉襟見肘。記者圍觀過一位阿叔幫老伴測血糖,紮了三次針都沒辦法測到血糖值,還有一些即使測到血糖值,但由於操作不規範,所以數值並不準確。

陳小燕指出,對於老年糖友而言,家屬學習基本的測血糖、注射胰島素的操作非常重要。因為測血糖和注射胰島素都要扎針,有不少糖友存在害怕打針的情況,老年糖友往往伴隨視力不好的情況,打針也會存在困難,所以家人的幫助尤為重要。更為重要的是,如果糖友出現意識不清或昏迷,家人應立即幫其測血糖,必要時還需要幫助糖友注射胰島素,如果不能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很可能會耽誤治療。所以,家中多一個人掌握這些技巧,對於糖友而言就多一層保護機制。



通訊員/韓文青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