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还行的初三孩子现因疫情在家,网课不上,玩手机上瘾,家长怎么帮他?

三味聊教育


我家孩子也是,就在春节前,我曾发誓要把他手机扔出窗外。孩子也气得大哭,作为母亲又心疼!查看一些资料后,我改变策略!

首先,同他商量,让他自己决定玩手机的时间,时间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然后要让他转移其他的注意力,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我家孩子藕片除了网课,作业之外,偶尔看下他喜欢的电视剧。还有很重要,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用家庭氛围来感染他。曾经我也没事经常电视刷剧。现在的我,放音乐,听新闻,打开电视就看央视十三频道,偶尔选择一些纪录片。或者看书,听书,都是很好的选择,同时跟孩子讲你看的内容,对你启发的部分,或者共同来查找我们不知道的答案。这样,慢慢让他参与进来! 切记,不能着急!


千子代


疫情无情,开学延迟,孩子不自觉,玩机到深夜,家长摇头叹气却是毫无办法,这是现在很多家庭正发生的事,也让很多家长无奈、苦恼的事!尤其处于初三、高三的孩子,面临着中考、高考,却不学习,连上网课都偷偷跑到厕所打网游,家长咬牙切齿也没办法!

邻居刘先生,有一孩子,今年正读初三,学习成绩中等,刘先生希望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将来上大学,可最近孩子的表现让他伤透了心,孩子以借网课为由玩手机到深夜,眼睛都开始近视了!刘先生要揍孩子,可孩子他妈护住并说:“要是打有用,我天天让你打”;刘先生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到我家寻求帮助,我介绍了一些让孩子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方法,刘先生回家后就对孩子采用了,没想到效果挺好的,今天我就分享下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1、了解孩子网课时间

进入3月后,有些省份陆续开通线上教学,比如安徽省、河南省等地进行线上教学,对不同年级学生有不同网课时间安排,小学每节课不超20分钟,每天不超过80分钟,中学不节课不超30分钟,每天不超150分钟,当然各省线上教学要求时间是不一致的;网课方式一般是电台频道或网上教学!

很多家长比较了解网课方式,但不了解网课时间,所以我们无法对孩子玩手机进行合理管控,总认为孩子天天拿着手机玩而不学习,殊不知孩子贪玩时间,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我们!


2、约束孩子用手机时间

众多家长明知手机对孩子学习有影响,但还是会给孩子买手机,这可能是无奈之举,毕竟班级学生都有手机,孩子没有手机他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可是现在孩子是在家学习,如果孩子还能玩手机到深夜,那说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了!

老师非常喜欢一句话:“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优秀的孩子都是管出来的”,当孩子在家玩手机上瘾,则是我们的过错,尤其初三孩子,竟然还没有意识到将面临中考,更是我们的错,所以对待孩子,该管还是要管的,我们可以针对网课时间进行约束孩子,比如规定孩子上午看手机2个小时,下午看手机2个小时,其它时间手机统统由父母管理;或直接让孩子用电视上网课,直接没收手机,对待玩手机上瘾的孩子,有时我们的态度要强硬,不然孩子以为我们怕他呢,不敢管他呢!


3、强调中考的重要性

孩子不学习,主要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有些初三学生,他们不知道面临的中考意味着什么,此时父母需要对孩子强调中考的重要性!

不要怕自己狠心,要明确告诉孩子中考成绩不理想,上了高中就不能读大学,就可能以后失业在家甚至到工地搬砖,而且让孩子知道考不上高中是不能复读的,甚至辍学在家,如果父母不给你生活费,你将来如何养活自己,要让孩子清楚面临的困境,让他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4、陪同孩子学习

现在有些省市还没有复工,父母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孩子,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可能有些父母不知道如何陪孩子学习,我们只要在孩子身旁安静的看些书就行,这样我们即可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认识到孩子在学习中是否有不好习惯!如果发现孩子有学习不好的习惯就在吃饭时或休息时给予指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而且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对孩子在高中学习更是有益!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在陪同孩子学习时,父母千万不要拿着手机玩,而是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孩子!

初三孩子面临中考不上网课而玩手机,家长该怎么办?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明白中考的重要性,更要合理管控孩子玩手机,希望以上方法对各位家长有用吧!(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谢谢)


流子佳


昨天晚上与一亲戚聊天,询问她初三的女儿线上学习情况,结果听她吐槽了近半个小时:

上网课的时候,不停上厕所、和朋友手机聊天或做各种动作;

半个小时左右的课程熬完就开始全心投入玩手机;

每天黑白颠倒,下午五六点开始睡觉,夜里又开始手机奋战;

正是和同学成绩拉开差距的好时候,结果人家在努力,她在游戏人生……

她理解不了孩子为何不努力,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有点高追求的。她不了解孩子内心的虚弱和逃避,总以为只要看管着、叨叨着孩子就能努力一些,岂不知这么做的结果是孩子听她开口就将自己反锁在房间。

作为父母面对这种情况着急焦虑可以理解,但是你也得明白,你的着急上火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

建议家长做到这几点:

1、按捺住自己的情绪,仔细分析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试着如理解他,体谅他。

2、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平等交流,谈自己对他的期望和担心。

3、不要打击,不要指责,不要挖苦,做到自己的告知责任,剩下的顺其自然。

4、请孩子谈谈自己对未来的打算,谈谈怎样才能实现他的目标。

5、无论孩子如何让你头痛,都要做到让孩子坚信你们对她的爱。

结束语:这种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更不是短期可以改变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改变自己尤其困难。但困难不是家长放弃管教的理由,只要你找对方法,孩子就可能会向好发展,加油(ง •̀_•́)ง!


妈咪老师


感谢朋友”三味聊教育”的邀请。

认真看完了题主问题中的描述,我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有似曾相识的画面。

对此,我只想说,这个学生家长真心不容易、良苦用心谁能懂?如此执迷不悟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他长大后会不会后悔今天的作为?

我父亲是小学老师,记得他曾经跟我讲过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个老人带着他的孙子去放牛,有一天正好走到一座悬崖边,老人对孙子说,这里很危险,不能再往前了,掉下去会粉身碎骨,死定了!

孙子大约有5岁多吧,也许他对生死的概念并不了解,也许他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就在爷爷转身的一瞬间,孙子朝悬崖奔去,一边跑一边对爷爷说,“爷爷,我试试看跳下去是什么感觉,回来再告诉你,验证你说的话是不是正确!”结果可想而知,就不多说了。

当然,从年龄结构上来说,这个故事或许本身就是虚构的,因为5岁的孩子不可能这么不听话。因此,我非常理解我父亲教育我的良苦用心,从此就很认真学习,最终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回报了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按理说,一个已经就读初中三年级的孩子,对于许多的事情应该已经形成了一定概念上正确的看法。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不上网课、专心致志地玩游戏可能带来的危害,那他为什么仍然会执迷不悟呢?

对此我想问,当初孩子是怎么接触智能手机的?又是怎么接触手机游戏的?只有一个答案,家长的疏于管教!甚至家长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智能手机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危害,才会导致今天的结果。

因此,也可以这么说,正因为家长没有吃过手机游戏的大亏,才导致孩子必须吃一次这样的大亏才会警醒!不但是孩子的警醒,也是家长的警醒。

话说到这份上,这位家长明白了?只要你有时间就坐在孩子身边看书,或者陪他一起上网课,其它什么都不做,我估计可能会有点作用!

我总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说了比没有说强,“做”比“说”要强,“真做”比“假做”要更强!一句话,“身教”比“言传”强太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感动时代


这个问题,作为家长,心里确实很难过,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摆正心态,合理引导,疏而不堵

凡事有果必有因,不要一看到小孩玩手机,就控制不住情绪,大发雷霆,搞得鸡飞狗跳,要知道在这个网络时代,玩游戏是这个时代孩子的特点,其实我们成年人都难以控制,更何况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因此我们应该化“干戈为玉帛”,保持镇定,堵不如疏,引导孩子合理游戏 ,引导孩子玩点有教育意义正能量的游戏。

当小孩正在玩手机时,你可以走过去看看孩子在玩什么,问问这种游戏怎么那么有趣?怎么玩?能收获什么?套近乎,拉近距离,然后适时提醒小孩现在是奋斗阶段,等上完网课,再利用茶余饭后时间作为娱乐玩玩,切记:玩物丧志。同时讲述几个因玩《王者荣耀》等游戏导致学习下降,一事无成的活生生的实例让小孩听,提前打“预防针”。

第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率先垂范

家长如果整天玩手机,小孩当然也会学,因此请家长放下手机,多与小孩交流,多与小孩互动,想办法用行动去引导小孩转移兴趣。

1、陪小孩一起看看《不要在奋斗的年代选择安逸》等有教育意思的书、举办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让小孩一起学做自己最爱吃的菜等;

2、陪孩子一起上网课,耐心去督促孩子完成线上学习,指导小孩学习。

第三、以说教为主,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疫情期间全国实行停课不停学,为了学生学习不能落下,实行网上上课。对于自律性强的学生来说是赶超别人的最佳时机,反之一落千丈。可以带孩子到邻居家“做客”或与街坊亲戚视频聊天,让小孩能听到或看到别的小孩都在上网课;也可以讲一讲西藏日喀则的次仁曲桑、青海藏族牧区学子江加等克服困难上网课的感人事迹,慢慢地让小孩受到感染感化。

手机、游戏不过是成长过程的诱惑,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小孩辨识,陪着小孩路过,再让孩子理智地与这些诱惑挥手作别!健康成长。


初中政治英语刘老师


孩子玩手机这话题,很行货了。

其实办法也就两个,禁或者疏。

禁最简单,最容易操作,就是不给手机。

毕竟孩子的经济还得靠父母,父母狠的下心去禁,肯定能禁得住。

不过你禁,神兽肯定会反抗。

孩子毕竟是自己的骨肉,这样互相折磨,总觉得不是个头,觉得人生没乐趣。

疏导是最难的。

人家问我,你为什么能让你的娃玩手机?

我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我对我的娃期望值低。我自己从小吃不饱,穿不暖,我对他的期望是,吃饱穿暖就行。其他得到的都是意外之喜。

所以,我不觉得玩游戏有什么问题,因为玩游戏长大啃老的,也是极少数。不玩游戏成了大学霸的,也是极少数。

初三玩游戏成绩不好怎么办?

我当时跟我家神兽是这样说的,中考没有640,你就去学做厨师,中西都可以。神兽可能觉得,做厨师不算好出路,初三那年忽然发了神经不玩游戏狂学,结果中考考了广州市600多名。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不反对他玩游戏。我把游戏控制的开关交给他。游戏失控,成绩不好,你就做厨师,起码饿不死。读书呢,我就供你。貌似把控制玩游戏程度的权力交给他,他自己反而有自制力。

我们家神兽比较喜欢玩坦克游戏。

神鬼差使,他在今日头条写文章,成了青云写手。

今年过年新冠,他被关在家,打游戏之余,他会应游戏迷朋友的邀请,去今日头条写这些关于坦克的文章,一个二月份,也拿了不少的青云计划奖。

游戏好不好?

有自制力的玩,玩游戏,没问题的。

大部分家长的问题是,我的娃没自制力怎么办?

哈哈,娃是你自己养大的。他没自制力,那是你自己的错,你又能怪谁?

如果不用暴力封禁,就学我,用疏导的方式。最重要一条,首先要降低期望值,到能温饱就好。如果期望值在温饱,再考虑疏导,就很容易的啦。


春暖花开003


学习还行的初三孩子现因疫情在家,网课不上,玩手机上瘾,家长怎么帮他?

戚老师帮您支招:

1.经过沟通,建立规则。

疫情时期,在家上网课的孩子家长要管,怎么管?我认为首先要建立规则。

当然,规则不能是由家长单方面制定的不平等条约。

孩子初三了,自我意识充分觉醒,他需要享受当家作主的感觉。建立规则,当然要有孩子的参与。

但家长要时不时地渗透规则意识;让孩子知道家里不是他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家长可以很正式地邀请孩子坐下来谈谈,协商制定出上网课期间的一系列规则。

比如:

该上的网课如果不上的话,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为家人做一顿饭?还是打扫卫生一次?还是当一天家长、负责安排全家人的生活?......

也可以有奖励措施:上完当天的网课,可以适当玩手机;如果能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还可以有额外的奖励:自由时间、美食等。

总之,家庭要有一定的秩序,家庭每一个成员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就会呈现出无序、散漫的状态。

2.以身作则,营造氛围。

家庭中的学习氛围不如学校,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营造氛围上下点功夫,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气氛。

比如:家里要有专门的学习空间:书房?最起码孩子要有张书桌;书籍和学习用品的有序摆放.......

家庭成员的重视与配合也很重要。试想,如果孩子要上网课,您家里有打麻将的、看电视的、玩手机的,这种环境里孩子还能学进去?那绝对是学神学霸。

如果您在家里都静不下心来,那就不要苛责孩子不学习。

所以,如果您能抽出时间,最好和孩子一起上网课,听不懂也要摆出个架势来,最起码自己在旁边也看点书什么的,就算是为了孩子也约束一下自己。

3.引领思想,树立精神支柱。

看孩子这情况,学习还行,应该是智商在线;网课不上玩手机,应该是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

这一切问题的核心都在于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想法,才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想法都没有,也就不会有什么行动。

家长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多和孩子交流一些这方面的内容,比如,杰出人物,乔丹走的那些天,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读相关的传记、文章,重点谈谈乔丹的努力和勤奋;抗疫时期,共同关注钟南山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剖析一下这些人身上闪光的东西......无形之中,孩子的思想会受到影响。

平时,引导孩子多读读名人传记,读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上网课换成读书也不是不行)。

孩子还小,思想尚未成熟,通过阅读来引领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更不同的人生可能,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精神支柱,这是一条很不错的途径。

4.沟通有技巧,多尝试实践。

和孩子沟通的目的是达成一致,解决问题,别老摆着家长的架子。

沟通有很多种,谈天说地也是了解和沟通。

和孩子一起上网课,向孩子请教一些知识点,别怕他笑话你;如果他讲得好就真诚地毫不吝惜地夸赞;让他体验到游戏之外的成就感。

看到孩子管不住自己、沉溺于游戏,也不要总是暴怒嘶吼,换一种调侃的方式试试。

给孩子写信、写亲子日记也都可以试试。

5.调整好心态,心平气和;尽力而为,又要看得开。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当我们遇到不那么听话的孩子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学习做一个好家长,尽力而为即可。

至于结果,则要看开。

过于执着,也是盲。

最起码,我们拥有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就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

但愿能帮到您。


戚老师说


孩子这个样子,身为家长应该会心急如焚。只能根据我自己的经验给此类学生的家长几条建议。

1、找个家里与孩子关系比较好的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

孩子最烦什么?父母每天的大道理,不停的说教。我们都是从孩子过来的,回想一下那时候是不是最烦妈妈的啰嗦,爸爸的饭桌教育。所以当遇到孩子沉迷玩手机时,不应该一味的说教,与孩子把关系闹僵,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听你的,应该去找个与孩子关系比较好的人去跟孩子深入的沟通一次,

可以不谈学习,学会去倾听孩子目前的一些想法,这是让孩子敞开心扉的第一步。

2、与孩子一起去找回学习的状态。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与孩子一起,而不是让孩子独自。学习从来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家庭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设想一下,孩子在写作业,而你在孩子旁边玩手机,还美其名曰你在陪孩子学习,孩子会觉得你自己都离不开手机为什么还要要求我去学习?这时候你之前做的工作又会前功尽弃。

3、多去夸奖孩子,要为孩子的每一个改变改到欣慰而不是觉得理所当然。

身为初三孩子,其实能意识到中考临近的压力。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戏可能是一种逃避,如果再不被理解,受到责骂,那孩子将会越来越心安理得的去沉迷游戏,孩子会觉得这是被父母逼的。所以当孩子有些许改变的时候我们要适当的去夸家孩子,哪怕只是今天比昨天少玩了一小时的游戏我们都要去夸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心生愧疚,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行为是错误的。

希望可以帮助到这位家长,也祝孩子中考可以取得一个好成绩。

加油!2020年


二中数学大川


不要暴力封禁,不要指责辱骂,玩手机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节制,不分事情轻重缓急。

初三的孩子绝对清楚沉迷手机的危害,家长跟他讲大道理没用的,还容易激起孩子反感,赌气。自控能力差和学习目标不明确应该是他手机上瘾的两大原因。

家长不妨从温柔陪伴入手。目前很多家长没复工,宅在家正好督促孩子学习。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那一本书坐在旁边,静静的看书就行,既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又给孩子无形的压力和督促。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孩子一种积极向上的引导。记住,家长不要频繁看手机,跟孩子的网课时间表保持一致,给孩子休息的时间。

帮孩子制定明确的目标。初三时间不等人,孩子心里肯定也着急,只是管不住自己。家长可以找孩子推心置腹的聊聊,孩子打算读什么样的高中,自己差距是多少,哪些学科可以提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一旦有一个明确的触手可及的目标,孩子是愿意放手一搏的。


小鹿成长志


对于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每个父母都会揪心。常此以往,不仅耽误孩子学习,也有害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多数孩子,通过父母和老师及时、耐心、合理的干预措施,是完全可以帮孩子大大缓解或戒除的。

“三味”老师认为,所有干预措施,应坚持一个“三步”原则:

爱心为前提,沟通为手段,自愿为目的。



下面,“三味”仅以题主所述的具体案例,谈谈这个“三步曲”,希望能有所帮助——

♥以爱心为前提。

对待孩子沉迷手机和网络游戏,不少家长,因生气原因,最容易采取打骂等肢体和语言暴力行为。实际上,这对多数孩子并没有实质性帮助,反而容易让孩子自暴自弃,越陷越深,甚至让孩做出过激行为,严重影响家庭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爱,既在行动中,更多还隐含在语言中。不妨试一试:

抽空去一趟超市,买些孩子最喜爱的食品或物品,找个合适的机会(最好是晚上),送给孩子:

——爸爸(妈妈)帮你买的这些东西,你喜欢吗?……呆在房间这么久了,在干些什么呢?……不累吗?……爸(妈)很想跟你谈谈心,可以吗?

爸妈很想知道,你对爸妈的看法……说说看,你认为爸妈关心你、爱你不?……再说说,你爱爸妈不?……

表面看,与孩子的这种交流方式很“可笑”,但实际上,这可以让孩子静下心来,对父母之爱进行一次“正式”的思考,从而达到拉近心距,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

【总之,设法让孩子愿意以真心与父母交谈,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第一步。】



♥心理沟通是主要手段。

与人沟通,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和学问。但它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沟通对象产生心理触动,乐于接受你的观点。

为什么有时家长说了大半天,可孩子一句也没听进去;而那些商品推销者通过短短一场演说,却可以让成人购买根本不实用的产品呢?

——区别就在于“动心”二字!

太多的事实证明:对于沉迷网络的孩子,靠没收或摔打手机、打骂等粗暴手段,是难以让孩子真正戒除网瘾并投身学习上。

“三味”认为,家长可以从这方面尝试一下:

孩子,对于你这段时间迷上玩手机游戏,爸妈暂时也不想过分批评和干涉你。因为你已经长大了,知道自己最该干什么。但是爸妈对你有个小小要求,能答应吗?……你今天可以尽情地玩一天手机和游戏,但你今天睡觉前必须写一份总结给爸妈(其实也是给自己)。内容包括:

1、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事?玩手机多长时间,学习多长时间?

2、玩手机玩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3、每天过这种生活方式,对自己有什么利弊?

4、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习?对学习有何打算?

如果你的理由能说服爸妈,爸妈答应不干涉你。如果你说服不了爸妈,甚至自己,那么,明天开始,你自己得主动控制玩手机时间,甚至不玩手机,而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好不好?

【总之,要让孩子自己去省醒,凭一时兴趣沉迷游戏,耽误了学习,悔恨终身。】



♥自愿放弃玩游戏,方可主动去学习。

其实,孩子并不是不明白沉迷玩手机游戏的危害。只是手机游戏的诱惑力实在太大。

父母在征得孩子许可的前提下,也得对孩进行一些行为上的干预措施。如:

让孩子暂时将手机上的游戏APP卸载;

让孩子试着习惯将手机离身,如睡觉时试着将手机放客厅等;

孩子玩手机时,要求他帮干一些家务事,或者让他陪父母去上街购物。

如果遇到孩子不配合时,也可采用“柔中带钢”的语气:

“爸妈极少求孩子的!如果这点小事你都不答应,会让爸妈伤心,甚至生气哦。”

【总之,转化过程需要一个较长时期,但作为父母,要拿出耐心,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孩子自愿放下手机游戏,安心去学习。】



简单聊到这里,但愿对你点帮助。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