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名臣西门豹,为什么要辞官?

西门豹,战国时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和水利专家。魏文侯在位时任邺令,政绩卓著、不事权贵,破除了"河伯娶妇"的迷信习俗,发动民众开凿了十二条运河,这些运河历史上被誉为西门豹渠。

魏国名臣西门豹,为什么要辞官?

尽管如此,西门豹也曾辞官。西门豹任邺令时,廉洁自守,不逢迎宠臣,因此,他们在魏文侯面前说其坏话。任职期满向朝廷述职时,魏文侯偏听偏信,要"收其玺",免其职。西门豹说,过去我不懂得治邺,现在我懂了。从此,西门豹"重敛百姓,急事左右",而他们在魏文侯面前却赞扬西门豹。期满向朝廷述职,魏文侯亲自出迎,而西门豹却要求辞职。单就西门豹辞官,引发了诸多思考。

西门豹作为一郡之主要求辞官,不是为魏文侯,更不是为个人,而是为了老百姓,体现的是民本思想。西门豹任邺令时,政绩突出、涓滴归公,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魏文侯要"收其玺",但他情愿不从。后来他征民重税,贿赂宠臣,魏文侯迎之,他却要辞官。何也?民本也。失去民本思想,当官就没有任何意义,民本思想乃为官之根本。

魏文侯为什么要"收其玺"?原因不是西门豹没有政绩,而是他不逢迎宠臣致使"得票少"。后来魏文侯为什么亲自出迎?不是因为西门豹政绩卓著,而是他"急事左右"致使"得票多"。历史告诉我们,选人用人不能唯票,应更加注重工作实绩。

魏国名臣西门豹,为什么要辞官?

为官要敢于担当。西门豹任邺令破除"河伯娶妇"可谓担当、开凿运河可谓担当、廉洁自律可谓担当、为民辞官可谓担当。担当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它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为。西门豹是为官担当的典范,他不考虑个人得失、不计较个人荣辱、不畏惧流言蜚语,勇于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担当。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

魏国名臣西门豹,为什么要辞官?

西门豹"不逢迎宠臣,因此,他们说其坏话"。这些"宠臣"是指少数"群众",他们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因此,对少数"群众"需要教育成为必然。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门豹辞官是因为在任期间征民重税,贿赂宠臣,已经失去民心,当官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