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受疫情影響,道瓊指數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

全球受疫情影響,道瓊指數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

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來源:新華社)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蔓延,當地時間3月9日夜間,意大利宣佈從10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封城禁令;受油價和疫情的雙重影響,美國三大股指昨日開盤暴跌,其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並觸發熔斷機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已得到基本控制,向好面繼續擴大,然而在海外的快速擴散將對全球價值鍊形成較大沖擊。這對全球經濟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反之,又會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

中國經濟:目前政策多為緩衝,中長期刺激預計要到下半年

剛過去的二月份,中國製造業PMI(採購經理指數)僅為35.7%,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今年一季度和全年GDP增速的影響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市場有共識,但更大的是分歧。在日前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的視頻沙龍中,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博士指出,基於目前疫情還在變化中,一些前瞻預測是根據現在情況進行的分析。當下的共識是疫情不改變經濟增長的中長期趨勢,但短期衝擊要超過2003年的SARS。在邵宇看來,一季度GDP增速不排除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可能性,但具體情況還需要看國內外疫情後續擴散態勢和年內政策刺激力度。

目前的財政政策更多是應急的,體現在財政的迅速撥付,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及企業的資金支持。2月3日金融市場開市前兩日,央行已向市場投放流動性1.7萬億元,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超萬億元。目前的貨幣政策面更多是短期投放,而非釋放準備金等。邵宇分析,“現在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多是緩衝,並沒有全面發力。如是否要調整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等都要經過立法程序,隨著全國兩會的推遲,整個政策的投放,包括中長期的財政政策和刺激,其真正到來可能要到下半年。”

全球市場:美聯儲降息無法解決全球供應鏈被打亂造成的影響

為應對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帶來的風險,美聯儲在3月3日進行了不同尋常的降息,下調了50個基點。此次突發式降息是美聯儲自2008年以來的最大幅度降息,一定程度上預示著疫情影響下美國經濟所承受的壓力。在目前錯綜複雜的全球局勢下,此舉無疑給全球經濟及貨幣政策走向帶來較大影響。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這可能只是美聯儲為應對恐慌所做努力的第一步。

全球受疫情影響,道瓊指數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

2月底美股的下跌幅度是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在一週之內下跌最大的

“參考過去的歷史經驗,前一段時間市場對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有較為樂觀的估計,包括GDP的預測,二三季度的微型反彈等,其實歷史上真正大的危機過後,要想快速反彈是很難的。”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從歷史數據來看,自然災害、重大疫情等與股票市場的長期表現之間並沒有很強的因果關係。股票市場的長期表現取決於經濟體的內在發展邏輯,而週期性的疫情對市場的影響一般都是暫時的。事實上,在疫情暴發之初,市場焦點更多的是集中在中國經濟上。IMF等國際機構以及華爾街投行多數認同,從2003年“非典”的經驗來看,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將迎來有力反彈。但現在,在中國疫情控制初見成效的情況下,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多國疫情開始暴發,後續發展勢頭難以預測,這打亂了市場原本的判斷。全球化時代,全球供應鏈環環相扣,哪一環節掉鏈子都不利於經濟恢復。

夏春表示,美國股票市場上的國際公司其實更多的是賺美國本土的錢。中國剛出現疫情時,美國覺得對其股市影響不是很大,唯獨半導體相關股票跌得較多,因為武漢是生產中心。而美國股票裡對中國依賴最大的,恰好是半導體行業。如今疫情大範圍暴發導致停工停產的加劇引起了全球股市的波動,大家開始擔心甚至害怕再一次出現類似於1970年代末期,供應鏈被打亂以後導致通脹上漲,之後美聯儲又得加息。美聯儲這種反反覆覆的變化,會讓投資者失去信心。目前美聯儲的降息,更多是緩解市場流動性,它解決不了全球供應鏈被打亂造成的影響。

全球受疫情影響,道瓊指數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

武漢是半導體集群城市,圖為武漢華工激光生產的半導體焊接機

中國機遇:吸引外資,增強國外對中國的投資信心

因各國管控能力和醫療體制的不同,疫情在國外的大面積傳播將導致停產時間增長,由此造成的對全球生產鏈的衝擊將使2020年的世界經濟產生明顯的收縮,這對中國下一階段的整體經濟發展,將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徐明棋持有相同的觀點,“一季度,我國很多出口停滯,預計下半年會有一個彌補性的行情。美歐、日韓等是中國主要的出口市場,若疫情在這些經濟體進一步升級蔓延,外部需求減少導致的出口減少將直接衝擊我國上中下游的供應端,我國下半年的出口行情也將受到衝擊,難以實現恢復性的出口。因此,即使我國迅速地恢復生產,全球產業鏈可能也會因為疫情的擴散使得碎片化停頓的時間被拉長,恢復原有的供求關係難度增大,對中國的旅遊業來說亦如此。”

中國經濟,一季度受本國自己的疫情影響,第二季度甚至到第三季度,更多的將會受到海外疫情擴散而帶來的不利影響。當然,其中也有機遇,比如吸引外資。徐明棋認為,中國政府控制疫情的能力、生產秩序的逐步恢復,讓外企感到,中國是比較優質的投資所在地。相對於未來疫情在海外擴散的不確定性,中國反倒是個安全的地方,因此會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投資,特別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等將有一些有利的影響。在我國成功控制疫情的情況下,國際大型企業在華保留相當比例的供應鏈有益於降低其全球供應鏈風險。“所以說,中國疫情處理地好,會使國外對我們的投資信心更足。”

全球受疫情影響,道瓊指數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

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及其衝擊程度,將取決於疫情本身的演變及持續時間

誠然,疫情的全球蔓延會造成全球經濟增速下降,外部需求下滑也將對中國經濟形成負面影響,然而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這一總量優勢也為我們動員社會資源回應疫情衝擊、推動經濟向正常狀態復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關鍵在於如何變壓力為動力,如何化危為機以充分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