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專家:湖北茶葉產業鏈遇困境 大量囤貨賣不出


武漢大學專家:湖北茶葉產業鏈遇困境 大量囤貨賣不出


  望超凡(作者望超凡系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武漢大學專家:湖北茶葉產業鏈遇困境 大量囤貨賣不出


  疫情給整個中國社會按下了暫停鍵,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當前有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疫情給城市運轉和工業經濟發展帶來的阻礙作用,但是卻較少有人關注疫情對農村社會的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村的產業發展意義重大,不僅關乎三農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更關乎國家的整體發展戰略能否實現。在疫情之下,農村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哪些影響?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次挑戰?

  筆者家鄉位於宜昌市夷陵區西部的S村,村莊產業以茶葉為核心,近期筆者通過觀察和對一些相關產業經營者進行訪談發現,本次疫情對本地產業的影響極為深遠,這些影響會極大地阻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甚至威脅到基層社會的基本穩定。要規避這些不利影響,就需要政府迅速做制定支持政策,保護本地產業渡過難關。

  一、本地的茶葉產業

  S村位於湖北省宜昌市西部,人口為3084人,700餘戶,海拔1000米左右,屬山區地形。S村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種植、加工茶葉,這一產業一直延續到當下,現如今,村內有茶葉面積2437畝,4家小型茶葉加工廠(投資100萬元左右),一家大型茶葉加工廠(投資800餘萬元),加工廠的主要經營方式是收購農民手中的鮮葉,然後製成幹茶,進行銷售。這些加工廠不僅收購本地的鮮葉,也收購周邊村莊的茶葉,五個加工廠基本輻射了周邊4個村莊,輻射人口總數約為10000人左右。

  在長期的茶產業發展過程中,S村和縣城的茶葉市場(三峽國際旅遊茶城)以及其他省內外的產業經銷商和零售商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茶產業鏈,基本路徑是:由本地茶農種植、採摘鮮葉,茶葉加工廠將其收購併製成幹茶,然後通過本地茶葉市場賣給來自全國的茶葉經銷商,最後經由經銷商流動到全國各地零售商手中,再賣給消費者。

  茶葉是S村的經濟支柱,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一半靠農業一半靠打工。農業部分主要是採茶,S村的土地有80%種植茶葉。打工部分有三種方式,其一是在茶廠製茶,一個小型加工廠大約需要7-8名工人,一個大型茶業加工廠大約需要15名工人,本地大約有40-50名茶葉工人;其二是外出務工,一些村民會在春茶結束後外出務工,或者是在10月份茶葉採摘徹底結束後外出務工;其三是在村裡或周圍做小工,由於近年來村裡建房子的村民較多,這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務工市場。

  因為春茶收益很高,一家人,兩個勞動力,兩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2萬多元,有時一天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所以基本上所有的村民在春天時都會在家裡採茶葉。春茶採收結束後,部分家庭會選擇讓強勞動力外出務工,弱勞動力繼續在家採茶;另有部分家庭則會選擇讓強勞動力在家一邊採茶一邊在本地務工(進廠+本地小工),弱勞動力也是一直採茶葉。即使分工不同,但是村民的家庭收入差距不大,一般都在5-7萬元左右,茶葉的收入大約有3萬元左右,務工的收入大約為2-4萬元左右。茶葉在村民的家庭收入中佔據了很大的份額。

  二、疫情給本地茶葉產業帶來的影響

  疫情帶來的影響是全面的,茶葉的產業鏈涵蓋了茶農工人、加工廠老闆、茶葉經銷商和茶葉零售商,在疫情之下,這些環節幾乎全部遭受重創。

  1、茶葉零售商

  望叔在縣城最繁華的地段有一間門面,已經做了大約25年的茶葉零售生意,在訪談中,他表示自己今年損失慘重。茶葉銷售存在兩個旺季,第一個旺季是3月15日到5月份,此時出產的是新茶,居民的購買熱情較高,且茶葉的價值也較高,利潤豐厚;第二個旺季是臘月和正月,此時是春節期間,居民需要購買茶葉送親友以及招待客人。在往年,望叔春節期間每天的銷售額可達數千元,是全年生意最好的時候。但是今年由於疫情,臘月裡沒有人走親訪友了,自己的銷售額大減,而在正月裡,因為連出小區都要開證明,更是連店門都沒有開,即使可以開門做生意,也沒有人來買茶葉。於是對望叔來說,這個茶葉的銷售旺季就這樣失去了,現在手裡還有大量的茶業尚未銷售出去。

  2、茶葉經銷商

  兵哥是茶葉市場的一名茶葉經銷商,他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資金難以回籠,兵哥生意的主要內容是在茶葉市場上購買茶葉,然後將其銷售到全國各地的零售商手中,貨款都不是馬上到賬,而是要拖上一陣,時間不定,但是一般是年底結清,年底結不清也是正月裡結清,然後他才有資金在春茶的時間裡繼續進貨。但是兵哥今年在貨款上出現了大問題,他的很多客人都沒有錢付給他,因此,他現在面臨兩個大問題,其一是自己還欠很多加工廠的貨款沒錢結,已經失信於人;其二是自己明年春茶沒有錢進貨了,生意難以為繼。

  3、茶葉加工廠

  王叔是S村的一名茶葉加工廠老闆。他現在主要面臨兩個問題,其一是資金問題,在往年,他在年底就能從下游的經銷商手中收回貨款,這筆錢有三個用途,一是償還銀行貸款(王叔前年給購置了20餘萬元的機械,擴建了廠房,花費10萬元,向銀行貸款了30萬元),二是給工人發工資,三是做明年的購置鮮葉的資本。但是今年的貨款遲遲不到賬,現在銀行貸款難以償還,工人的工資也付不清,明年做生意的本錢也沒有著落,王叔現在心急如焚。

  陳叔是另一家茶葉加工廠的老闆,陳叔告訴筆者,有一個問題已經開始出現,本地的茶葉明年很難賣出去了。陳叔除了茶葉加工廠,還有網店,在拼多多和淘寶上都有,由他的兒媳婦經營,在客人問價諮詢的時候,每當聽說是湖北的茶葉,就馬上不要了,陳叔開始考慮,在這種情況下,明年自己的茶葉還能不能賣出去。

  4、茶農

  益明是S村的一名茶農,因為他本來就沒有春季外出務工的習慣,因此對於交通管制不能外出務工也並不著急。目前他唯一著急的事情就是買不到化肥,沒有肥料,今年的春茶產量一定會下滑。但是對於這點損失,益明也並不是很在意,在他看來,“這是“天災”,怪不了任何人,而且這很正常,以前種田的時候也會有大小年,這點波動是可以接受的,大不了今年生活稍微拮据一點”。總體而言,村民的心態很豁達。但我們可以預料到,由於零售商去年囤積的茶業尚未賣完,同時湖北的茶葉今年又可能會受到抵制,因而今年本地的茶業需求量極有可能會大減。茶農將要面對的不僅是產量減少,而且價格也會降低,茶農今年在茶業上的收入並不會是他們預料中的減少一點這麼簡單,而是會嚴重下降。

  總體而言,疫情對S村的茶葉產業的消極影響具有系統性。一是疫情爆發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交通管制,而本次疫情爆發的時間又正好處於茶葉銷售旺季,這導致茶葉銷售出現問題,使整個產業鏈資金難以回籠,導致產業鏈上各主體陷入資金緊張,不僅如此,茶葉銷售終端的囤積量增多還會降低今年的市場需求;二是疫情爆發於湖北,湖北的茶葉被打上了疫情的標籤,今年的銷售也會成為大問題,進而威脅本地的茶葉產業發展;其三是本地當前的交通管制直接影響了化肥等農資的運輸,這使得茶農的生產活動有錯過農時的風險,威脅到了今年的茶葉產量,尤其是經濟價值最高的春茶產量。這三個層面的影響會使得即使疫情在3月15日春茶“開園”之前被消滅,S村的茶葉產業還是會遭受嚴重打擊,至少在今年的時間範圍內難以有起色。在調研中,筆者訪談的一名茶葉加工廠老闆直言,今年別指望能掙錢了,還有一位老闆已經在考慮今年是否還營業的問題了。

  三、茶葉產業發展受阻的社會政治影響

  如前所述,疫情之下S村的茶葉產業面臨了巨大的危機,結合茶葉產業對於S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推測,一旦本地茶葉產業出現嚴重問題,將會帶來嚴重的社會政治問題。

  首先,茶葉產業的危機將會導致農民收入降低。

  在S村,茶葉收入可以佔到農民家庭收入的一半左右,一旦今年茶葉產業出現嚴重問題,農民的收入必然會大幅度降低,進而導致生活水平降低。不僅如此,當下農村家庭的消費已經變得極為剛性,兒子結婚、建房、買房、買車,都需要大量的現金支出,而且是不得不為之,不可能因為收入的降低就取消,因而收入的降低帶給農民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其次,茶葉產業的危機將會導致農村的弱質勞動力失去退路,釀造嚴重的社會問題。

  對於中青年人等強質勞動力而言,本地的茶葉產業出現危機之後,他們還可以外出打工。但對於那些60歲以上的老人以及一些殘疾人、婦女而言,他們只會採茶,身體條件也只能採茶,一旦茶葉產業衰敗,他們就沒有生計來源了。例如在S村,很多老人都是依靠採茶養老,雖然每天只有二十幾塊錢的收入,但是他們至少可以衣食無憂,結合國家的新農保和合作醫療政策,他們可以過上較舒適的生活。一旦本地茶葉產業出現危機,這些被茶葉產業掩蓋的問題都會爆發出來。

  最後,茶葉產業的危機將直接影響當地的鄉村振興。沒有產業,就沒有勞動力留在本地,沒有人,何談鄉村振興。茶葉產業是S村村莊社會依然活躍的核心要素,一旦該產業衰敗,村民只能外出務工,村莊將不可避免地走向空心化,當地的鄉村振興只能流於空談。因此需應儘早制定措施,幫助農村產業渡過難關。

  四、如何降低疫情對農村產業的影響

  在具體的政策上,各個行業不同,各個地區也不同,因此難以給出普遍性的措施,要想措施有效發揮作用,就必須要因地制宜。就宜昌市的茶葉產業而言,地方政府至少應該在四個方面對該產業進行支持。

  一是幫助茶農解決好農資的供應問題

  在交通管制的同時能夠保障農村的農資供應,農業是有時效性的,當下雖然疫情未退,但是也需要在防疫和生產上兼顧,需要重新設計疫情管控下的物資流動方案。

  二是幫助農業經營主體獲得足夠的經營資金

  這需要協調金融、財政等部門,設立相應的扶持資金,幫助農業企業或其他經營主體運轉。同時,各個部門都應該行動起來,積極利用本部門的各種農業項目,幫助區域內的農業經營主體渡過難關。

  三是幫助農業經營主體打開銷路

  從以上陳叔的經歷可以看到,湖北的農業發展很可能在“天災”之後還要經歷一輪“人禍”,這需要政府部門和經營主體一起行動起來,做好宣傳和牽線搭橋,幫助本地產業提前預防這輪人禍。

  四是做好各種配套政策的跟進

  例如稅收減免、降低環保政策的激進程度等。

  農村是中國社會的後盾,只要農村不亂,中國社會的彈性就在,即使遇到暫時的困難,也能化解,因此農村一定要保持穩定,農村政策要從農村的真實情況出發,要避免搞一些華而不實的套路,要滿足農村發展的實際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