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提起植物,你第一時間會想哪些形容詞?


百花齊放、生機勃勃?


鬱鬱蔥蔥、蒼翠雅緻?


堅韌不拔、遺世獨立?


應該多是美好的意象。


在以往的紀錄片中,植物也多是一副與世無爭、歲月靜好的模樣。


今天,鋪子就要拆穿這個假象,讓大家看看植物的狡詐與心機。


那些或豔麗或素雅表象背後的劣跡斑斑——


《行為惡劣的植物》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充滿了詭異的自然生物——


獅鷲、龍、獨角獸、人頭怪獸。


但最為古怪的要屬神秘的食人植物。


19世紀的探險者們,在馬達加斯加島發現了一種食人樹。


他們說這種樹長著像粗大青蛇一樣的觸手,像水蟒一樣兇猛且不屈不撓……


當然了,食人樹只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虛構產物,


但就像所有虛構的產物一樣,其中包含著一絲真相。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維多利亞時代的探險家們,在探索婆羅洲的京巴那魯山時,發現了同樣古怪的東西。


——長著巨大罐子的植物。


其中一個罐子裡,有一隻已經被消化一部分的老鼠屍體。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這項發現引發了轟動,點燃了最偉大的自然主義者,查爾斯·達爾文的想象。


通過艱辛的實驗,達爾文證明了許多種植物通過設置陷阱獵食昆蟲。


——它們的捕食方式和維多利亞時代的虛構小說一樣離奇。


本片將帶領大家走進這些食肉植物的世界。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要想食肉,首先要做的是捕殺獵物。


因此,食肉植物們進化出了三種不同的獵殺方式。


第一種是黏液


許多植物像捕蠅紙一樣覆滿黏液,可以將昆蟲粘在葉片上。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達爾文在自己詳盡的實驗中,培植了很多食肉植物。


不過他最主要研究的,是一種叫做茅膏菜的小植物。


茅膏菜擁有黏黏的捕蠅紙式的陷阱,昆蟲會被其莖葉末端分泌的小滴粘液黏住。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茅膏菜可以通過葉子來吸收營養。


當昆蟲被困住後,茅膏菜的葉子會做出反應。


距離最近的觸手會向昆蟲處蜷曲,將昆蟲粘的更緊,然後葉子會將昆蟲包裹起來。


這讓獵物距葉上的腺體更近,腺體會分泌化學物質,溶解並消化昆蟲。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目睹了這一現象的達爾文寫到——


“啊呀,我有時候認為茅膏菜是一種經過偽裝的動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對的。


在佛羅里達的沼澤地,茅膏菜必須和其他動物爭奪獵物。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狼蛛。


狼蛛會在森林地表結網,任何昆蟲爬經網上,狼蛛都會經由震動感覺到並將其捕食。


而在食物變得稀缺後,狼蛛結的網會更大,捕捉的昆蟲更多,從而奪走茅膏菜的食物。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除此之外,茅膏菜還面臨著來自其它生物的競爭。


茅膏菜捕殺並消化獵物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而奮力掙扎的昆蟲會引起其他生物的注意。


比如在這類樹林中很常見的橡樹蟾蜍,他們常搶奪茅膏菜的獵物。


這種行為算得上不勞而獲,但茅膏菜卻無可奈何。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黏液陷阱非常有效。


捕蟲樹也進化出了相似的技巧。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但和茅膏菜不同的是,捕蟲樹的葉子上沒有消化腺,它需要刺蝽的幫助。


刺蝽表皮有一種不黏的蠟質,這使它們可以在強力膠叢林裡自由行走。


一棵樹寄居著上百隻刺蝽,足夠消化捕獲的所有昆蟲。


刺蝽將尖利的長喙戳進被黏住的昆蟲體內,吮吸其體體液。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待進食完成後,刺蝽會在捕蟲樹的葉子上排洩糞便。


捕蟲樹可以通過葉子吸收這些已經過預消化的現成肥料。


捕蟲樹和刺蝽進化出了一種緊密的共生關係。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第二種辦法是開合捕捉。


就像舊式的捕鼠器一樣,有些食肉植物的葉子能突然合上捕捉獵物。


這其中的代表,就是捕蠅草。


達爾文收到了許多樣本,他將它們種在溫室內研究細節。


在仔細的檢查中,達爾文發現——


除了葉片邊緣的小刺外,每片葉子的表面還長有三根絨毛。


這些絨毛就是關閉葉子的觸發器。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在實驗中,達爾文還發現,只有當兩根以上絨毛被碰觸,葉片才會關閉。


因為葉片關閉需要消耗能量,而野外常常下暴雨。


這有效降低了被意外觸發的可能。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在二十秒內有兩根感應毛被碰觸,葉片就會猛地合上。


而葉片合上的時間只需0.33秒。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但葉片邊緣的刺之間會留有空隙。


這會使沒有食用價值的小蟲逃出,為下一次捕食做準備。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而當大昆蟲被關後,不斷地掙扎會持續刺激到感應毛。


在幾個小時內,葉片會越夾越緊。


葉片內壁會分泌化學物質,從而殺死並消化獵物。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捕蠅草還有一個少為人知的近親——


水車草。


水車草生長在水中,因枝條排列得像水車輪而得名。


水車草的捕食陷阱和捕蠅草類似,但它的目標是更微小的水中生物。


比如種蝦和橈足動物。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通過對黏捕和開合捕捉的研究,達爾文證明了這些植物真的是食肉植物。


可第三種捕獲昆蟲的方式,他卻一直不太確定。


那就是瓶草的墜穴捕捉方式。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在美洲、澳洲、東南亞,都有瓶草生長。


每種瓶草都很美,但這種美確是致命的,


現在,我們知道瓶草擁有食肉植物中最精妙的陷阱。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北美瓶草擁有高大直立的瓶身。


其唇下會分泌蜜糖,並且覆蓋著倒生的細毛,讓昆蟲很難站穩。


當昆蟲試圖吸取蜜糖時,就會滑到陷阱底部,再也無法逃脫。


待昆蟲死後,瓶草會分泌酶和酸分解獵物屍體。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所有北美瓶草都生長在潮溼的地方。


到了夏天,暴風雨在這類地方很常見。


鸚鵡瓶子草的瓶蓋會形成罩子,覆蓋住瓶子,不讓裡面灌滿雨水。


可它生長在潮溼的坑窪處,而在大雨期間,這些坑窪常常會灌滿水。


但這並不意味著,瓶草就不能捕食了。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罩子會形成了一個倒毛覆蓋的狹小進口,這使瓶草就像一個微型的龍蝦誘捕籠,


水中的蝌蚪在瓶子表面進食。


但一旦遊進瓶口,就再也出不來了。


只能一路游到瓶底,等待著被瓶草分解消化。


精巧的設計,使它做到了水陸兩棲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在北美瓶草以外,東南亞豬籠草的設計同樣精巧。


這些植物會沿著大樹長成幾十米高的藤蔓。


精巧的瓶子就生長在葉子末端的卷鬚上。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全世界共有一百三十多種豬籠草,其多樣性十分驚人。


除了大家日常養殖的幾種外,豬籠草還有非常多奇異的形態。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像是二齒豬籠草。


二齒豬籠草因蓋子下的尖齒狀結構而得名。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尖齒分泌蜜糖吸引昆蟲,昆蟲吮吸時會順著尖端滑入籠中的消化液內。


籠內還生活著一種螞蟻,它們可以在光滑的內壁行走自如,甚至能在籠內的液體游泳。


這些螞蟻們可以盡情的享用籠內的獵物。


而它們要做的只是清潔籠口邊緣,讓籠口保持光滑。


螞蟻們幫助豬籠草捕食,然後從中分食。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作為回報,豬籠草還提供籠蔓,讓螞蟻在其中築巢。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最壯觀的一種就生長在婆羅洲京那巴魯山的山坡上。


那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一種瓶草——


馬來王豬籠草。


全球目前總共只有約兩千株馬來王豬籠草。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它和動物擁有著最驚人的關係。


——馬來王豬籠草不僅食肉,還會引誘哺乳動物。


它的籠蓋下方會分泌蜜糖,這種蜜糖會吸引山地樹鼩來舔食。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每隻山地樹鼩都知道其領地內每一株的方位,會依次進行造訪。


在進食的同時,樹鼩的糞尿會排進豬籠草的籠內。


這些養分對豬籠草來說是一種補充。


馬來王豬籠草就此成為了樹鼩的“馬桶”。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樹鼩只在白天活動。


而到了晚上,馬來王豬籠草會繼續分泌蜜糖。


因為這是巴魯大家鼠的“馬桶”時間。


就像樹鼩一樣,巴魯大家鼠跨坐在籠口進食,將屎尿排進籠裡。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但不同的是——


因為更小的體型,巴魯大家鼠不小心滑下去後會被困在籠內。


最終成為豬籠草的美餐。


這可能也就是紀錄片開頭提到的,植物罐子中的那具老鼠屍體的由來。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維多利亞時代對食人植物的記敘只是娛樂性的虛構。


但過去幾年的發現表明,在食肉植物的世界裡,真相往往比虛構還要離奇。


我們對這種奇特植物的著迷,似乎和它們最早被發現時別無二致。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為什麼會有植物進化成食肉植物?


答案很簡單,為了生存。


大部分食肉植物生長在土壤貧瘠,、含氮量很少的泥塘沼澤溼地。


它們的生長需要氮,而昆蟲體內就含有大量的氮。


食肉植物要做的,就是捕殺這些昆蟲。


歲月靜好的紀錄片看多了,難免會有些疲憊、乏味。


幸好B站上還有這種角度清奇的寶藏片,可以讓人換換口味。


而且不僅如此。


看評論,網友們全都打開了新世界。


——有幻想植物大戰殭屍的。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有對自己產生新認知的。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還有堅定了減肥信念的。


B站挖到的寶藏片,揭開這些「白蓮花」真面目


這麼有意思的寶藏片,錯過豈不太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