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 孔子和衛國

孔子 (公元前 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 , 春秋末期魯國陬邑 (今山東 省曲阜市東南)人 。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 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 在這14年中 ,居住在衛國的時間就長達10年之久, 並得出了“衛國多君子,其國無患”的結論。

河南滑縣: 孔子和衛國

那麼,孔子為什麼把衛國作為周遊列國的首選地?孔子對衛國的情感紐帶來自於 四 個方面:一是在心理上與衛國感情深厚,魯國是周公之後,衛國是康叔封國,是名副其實的兄弟之國,孔子曾發出“魯衛之政,兄弟也”的感慨;其二,孔子在衛國有著廣泛的人脈,其知名弟子子貢 等 都是衛國人,子路的小舅子顏仇在衛國做官,他的好朋友蘧伯玉是衛國的賢大夫。利用這些人和衛靈公的關係,孔子很可能得到重用,所以他把衛國看成第二故鄉 ;第三,如今的桑村一帶,那時人口繁多,耕地肥沃,農業發達,有“桑間濮上”的美譽,這裡距魯國不遠,距離國都楚丘(今滑縣八里營鄉衛王殿)很近,是富饒之地;四是當時衛國的核心地帶就是現在的滑縣。當孔子周遊列國遭受挫折的時候,他總要回到衛國 ,在滑縣一帶逗留很久 。衛國算是給孔子溫暖最多的國家,其思想在衛國得到廣泛傳播。

河南滑縣: 孔子和衛國

孔子第一次來到衛國,便被熙熙接攘的人群吸引往了,感慨道衛國的人真多啊;還說 讓他們先富裕起來,並計劃要搞好教育,讓全民素質都能夠得到提升。孔子富民而後教的思想,對於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

河南滑縣: 孔子和衛國

有一次,孔子到晉國去拜訪趙簡子。當他們來到黃河渡口,正要渡河北上時,忽然聽到一個震驚的消息:趙簡子殺害了晉國兩位賢大夫。孔子心痛不已,面對著滔滔的黃河水,他高聲嘆道: “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他掉頭而返。孔子發出感慨的渡口(城關鎮孔莊),就是成語故事“望河興嘆”的發生地。

河南滑縣: 孔子和衛國

在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大量來自衛國的民間歌謠,僅衛國定都曹邑(留固鎮白馬牆村)和楚丘(今滑縣八里營鄉衛王殿)期間,就留下不少詩歌精品。

河南滑縣: 孔子和衛國

滑縣留固沙崗村2017年紀念孔子誕辰2568週年。

河南滑縣: 孔子和衛國

城關鎮孔莊、老廟鄉孔村,相傳是孔子周遊衛國的駐住之地。留固鎮沙崗村至今還有孔廟,並於2017年舉辦了紀念孔子誕辰2568週年慶典,可見孔子和衛國、尤其是滑縣的歷史淵源。

摘寫滑州故事老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