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啟功先生臨十七帖,書聖王羲之的神韻,再現幾何

在中國近現代書法史上,不乏名家大師,沈尹默,沙孟海,林散之,鄧散木,趙樸初,陸維釗等,各具風流,姑且不論在書法水平上的軒輊之別,就在書壇的綜合影響力而言,無人能與啟功先生並肩。

來看啟功先生臨十七帖,書聖王羲之的神韻,再現幾何

雖然在主流媒體,都趨於對啟功先生報以讚頌的態度,但還是有很多人質疑啟功先生的書法水平。比較偏激的認為先生徒有虛名,其書法水平大致介於民國時代賬房先生的水平。當然這樣的觀點不過是譁眾取寵,博人眼球而已,不值一駁。還有一種聲音,認為啟功先生的書法水平在同時代也就是中游水平,還有一個比較誅心的觀點,說啟功先生的書法水平和他所獲得地位是不相配的,這位知名書法家說辭很委婉,但意思很明白,就是才不配位,德不配位。小編做過幾天老師,養成了一個習慣,表揚人要指名點姓,批評人對事不對人,更不能指名道姓,給大家留下一個固化的印象。碼字則是不想蹭人家的熱點。

來看啟功先生臨十七帖,書聖王羲之的神韻,再現幾何

這個暗藏刀鋒的觀點小編是不認可的。若是縱向的對比歷代書法大家,啟功先生的書法會顯得單薄,因為無論是誰,拿去和鍾張羲獻,歐顏柳趙,蘇黃米蔡比,都厚實不起來。但橫向比較,和同時代的書家相比,啟功先生當之無愧的一流水平。小編借用書譜中孫過庭對比王羲之與鍾繇張芝的論述:且元常專工於隸書,伯英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擬草則餘真,比真則長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總其終始,匪無乖互。從這個角度看,較之同時代的大家,啟功先生可以說是領先了半個身位的。

來看啟功先生臨十七帖,書聖王羲之的神韻,再現幾何

提及啟功先生的書法,為大眾所熟知的,當然是別具一格的啟功體,辨識度非常高,字體清瘦,惜墨如金,收放自如,平穩內斂,清秀雋永,意境清新自然而又不失悠遠靜穆,給人平和親切之感,並非刻意求怪求異。正所謂偏工易就,盡善難求。啟功先生在用筆上,中鋒為主,多藏鋒,多圓轉,筆畫勻稱、圓直勁挺,棉裡裹鐵。結字上多取縱勢,啟功先生對書法的審美和實踐,都還是走在中和的大道上。 但又從歷代書家的特有風格中突圍而來,可謂一筆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形成業內外均認可的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也是啟功先生在近現代書法家群體中執牛耳的緣由之一。小編選取了幾張啟功先生臨十七帖的放大版本供書友欣賞,纖毫之下,神韻再現。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啟功先生曾提出臨習碑帖,要透過刀痕看筆痕,從這難得的墨跡中,看看啟功先生是如何透過刀痕看筆痕的。

來看啟功先生臨十七帖,書聖王羲之的神韻,再現幾何


來看啟功先生臨十七帖,書聖王羲之的神韻,再現幾何


來看啟功先生臨十七帖,書聖王羲之的神韻,再現幾何


來看啟功先生臨十七帖,書聖王羲之的神韻,再現幾何


來看啟功先生臨十七帖,書聖王羲之的神韻,再現幾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