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魏后人在干什么?什么导致这种事发生?

大马哈鱼12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是说一个人不怀好意,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择手段,所有人都知道这种人的行为可耻,却又无能为力. 曹氏在曹丕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从曹真去世后,无能之辈曹爽掌握兵权后,曹氏衰败愈演愈烈.刚开始曹睿启用司马懿后,因朝中还有曹氏大臣将军制衡,司马家族低调内敛,不敢做出格之事,而是为国效力,多次抵御了诸葛亮的进兵,.在高平陵之变后,曹爽软弱,自投罗网,导致被灭三族,曹氏彻底失去依靠,司马氏权倾朝野,而后,司马氏仿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氏皇室彻底变为傀儡,后来三国归晋,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即位,并逼迫曹茂禅让,最终晋朝取代曹魏,一统天下.


仁智信


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的军政实权始终被司马氏所把持,之后又发生了曹芳被废和曹髦被弑。那么当曹髦准备发动军事攻击从皇宫直接出发攻击司马昭并说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时,曹魏的宗亲为何无人出现呢?

曹魏的实际建立者和奠基人曹操在创业和巩固曹魏政权的过程中对于曹氏、夏侯氏这两大宗亲家族的成员是始终保持信任的,在曹操统一北方地区后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军事大权始终都被自家宗室成员所把持。他们的确对巩卫曹魏和之后最终代汉而立起到了极大作用,但也因为自身的权力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了曹操继承人的政治斗争之中,为之后曹魏宗室的失势埋下了伏笔。

曹操在继承人问题上的长期迟疑不决和左右摇摆使得部下在选择不同支持者的情况下形成了不同的阵营,特别是宗室内部也因此分属了不同的继承人人选。在这种情况下曹丕在继承曹操的权力和爵位,并取代汉室建立曹魏政权后对于自己的兄弟十分防范,对于支持他们的宗室也实行了打压。例如限制、监视曹植和剥夺曹彰的军权,准备将曹洪议罪等。

曹丕在限制、监视、剥夺一部分宗室权力的同时也使用了一部分与自己亲近的宗室,如曹真、曹休等。但他们也与其他有实际军事能力的宗亲一样,在漫长、残酷的军事、政治斗争之中相继物故,以至于曹叡在位后期军政大权开始被士族参与甚至把控了部分地方实权。

再加上曹丕为了获得政治支持在取代东汉的过程中接受了由士族代表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实际上就是肯定了士族门阀的政治特权,造成士族在曹魏时期彻底崛起,以至于曹叡在临终前身边实际把控中央实权的近臣如孙资、刘放等都是士族成员。在他们的参与下曹叡放弃了原本由宗室长者曹宇为首、亲族秦朗等人加入的辅政班底,改为另一个较为年轻的曹爽与司马懿组成的辅臣阵容。

在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军政大权已经实质上被司马氏把持,在爆发了淮南王凌欲拥立曹彪为帝被镇压后更被司马氏以此为借口对已经失势的曹魏宗室实施更严厉的监视和限制,甚至造成了夏侯霸投奔死敌蜀汉政权的事件。

随后司马师掌权的五年内又趁曹芳密谋夺回大权的机会罢黜了曹芳并对宗室如夏侯玄等人进一步清洗,又平定了淮南毌丘俭的叛变,稳定了司马氏的权柄,进一步剥夺了曹魏宗室和近臣的权力。造成了后来的曹髦在反抗司马氏时已经没有实权人物的支持,只能依靠外戚王经和宫内的仆从进攻司马昭,最终被弑杀。

可以说从曹丕开始限制宗亲开始到司马氏最终篡夺曹魏大权,正是曹魏宗室衰弱和士族崛起的全过程。在曹魏政权存在的四十多年时间里曹魏宗亲中的具有实权和具有号召力的人物已经因为清算、限制和自然物故、等各种原因损失殆尽,失去了巩卫皇室的能力,也导致了曹髦被弑杀时已经没有宗室可以依靠并最终被司马氏和士族取代了。


吾乃八字眉


曹魏后期无力的病根在魏文帝曹丕身上,曹丕在位期间,极力打压自己的兄弟,削弱宗室力量。又尽力讨好帮自己上位的士族,颁布了九品中正制等一系列有利于士族坐大的政策。

所以士族代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宗室竟然不为所动,反抗司马家的淮南三叛等一系列兵变也都主要是地方将领所组织的。对比起西汉吕后之乱后,各西汉宗室诸侯王前来勤王真的形成巨大反差。

曹魏宗室是不向着魏帝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魏文帝的原因,曹魏宗室实在是有心而无力。那魏文帝曹丕到底做了什么呢?

魏文帝是和弟弟们争位成功才当的世子,所以对自己的弟弟很深的忌惮,再加上魏文帝曹丕自己本人性格就比较阴戾,他在拔去弟弟(诸侯王)羽翼的同时将其拘束在小小蕃篱,连正常的人情来往也禁止。

而且这样还不够,为了防止弟弟们在地方上坐大,不断地将弟弟们转换封地,今年在这里就藩,明年就在那里就藩。最突出的就是曹植,一开始被封为甄城王,第二年就转为雍丘王,然后在东阿,最后又在陈地,可见曹丕是多么忌惮诸侯们。

直到魏明帝下诏说,他有近十年没有见过叔叔们了,特令叔叔们带嫡子入朝并提高诸王的待遇。也就是说,曹丕在即位之后,诸王连进京团聚的机会都没了,到了曹睿这一辈,才稍稍放松了管制,起码可以一年一度在洛阳团聚。

就这样的诸侯王制度,诸侯王们每天胆战心惊,自保能力都没有,怎么来帮助皇帝?所以司马乱政后,曹魏宗室们也只能一步步看着司马取代曹魏,实在是没办法。

之后篡位后的司马炎吸取曹魏皇帝孤立无援的教训,可又矫枉过正,大肆分封诸侯王,最后酿成八王之乱


百胜军节度使


曹魏后期宗室人才凋零。

主要原因还得从曹操说起,因为曹操长子曹昂早死,加封魏王后,长期在立嗣上狐疑不决,导致诸子立嗣之争。时间一长,下属间渐渐形成了拥护曹丕和拥护曹植的两个集团。

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最终被立为魏王世子。

曹丕上位后,对于兄弟曾经的威胁,有感宗室权利过大,开始削夺藩王权利。至此,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

曹彰,刚毅勇武善于领兵,进洛阳朝见曹丕时暴死。曹植文采出众,更是以七步诗逼迫,最后其母亲所阻止。

“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勿复害我东阿。”

曹丕

曹睿继位后,基本继承了文帝延续下的宗室政策,较为严苛,削弱宗室加强中央集权。

从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去世,太和六年(232年)曹洪逝世起,到曹睿景初三年(239年)逝世时。

九年时间,曹魏宗室没有培养出能力杰出的人,以至于找不到一位有能力的宗室来托孤。首选燕王曹宇,却固辞辅臣之位不敢担当,后续,曹爽等人能力不足。

曹丕父子对宗室的打压,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最后无人无力阻止司马氏的夺权。


谈史论今100




渔樵之人W


首先曹操死后,为制衡诸葛亮必须用司马懿管兵,以防蜀军不断的骚扰,在熬死曹家三代后,曹氏家族权力慢慢被司马家族架空,犹如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异曲同工之妙。

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马家族,结果被废黜,司马师立曹丕的孙子曹髦为帝。可是,曹髦空有皇帝的虚名,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连任命一个朝廷官员都做不了主。朝中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司马师和他弟弟司马昭手中。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哥哥司马师死后,他接替做了大将军。司马昭同父亲、哥哥一样,工于心计,谋略过人。司马昭刚刚坐上大将军的宝座,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谋反,司马昭率兵讨伐,大胜而归。司马昭为人奸诈,他认为魏国完全是依靠司马家族才得以有了今天,因此他进进出出都有三千名手执武器的护卫前呼后拥,所有的事情也不禀报朝廷,而直接由他决断。

曹髦做了几年有名无实的皇帝,他对司马昭大权独揽,自己不能亲理朝政,越来越不满,更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像曹芳一样,被司马昭废掉。他想了好几天,终于作出了决定。这天,曹髦把平日里还比较听他话的王经、王沈和王业三位大臣召入宫内,从怀中取出事先写好的讨伐司马昭的诏书,说道:“三位爱卿,司马昭大权独揽,野心勃勃,他称帝之心连过路人都知道。我决不能坐以待毙,等着他来废掉我。今天,我决定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这就是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听了这话,三位大臣呆若木鸡,半晌才回过神来王经跪下身,一边叩头一边劝阻道:“陛下,这可万万使不得啊!从前鲁昭公不能容忍季氏专权,结果是失败亡国,被天下人耻笑!现在司马昭专权并非一天两天的事,朝廷中他的爪牙也不是一个两个,而宫中肯听命于您的,实在是太少了!您赤手空拳,拿什么去讨伐?如果不成功的话,恐怕祸患更大。还请陛下慎重考虑,从长计议!”

曹髦激动起来,咬着牙说:“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我已下了决心,做好了死的准备,还有什么可怕的?何况我们不一定会死!”说完,他径自入后宫,向太后禀报去了。王沈和王业清楚地知道曹髦根本不是司马昭的对手,肯定必死无疑。他们生怕司马昭以后会治他们的罪,立刻溜出大殿,直奔司马昭府中告密去了。曹髦手持利剑,带了一百多名童仆刚出宫门,迎面遇上了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奉令带了一队人马赶来。双方动起手来,曹髦持剑大喝一声:“我乃当朝天子,你们冲入宫中,难道想杀君谋反不成?”

这一声大喝把贾充的手下全吓得一动也不敢动,有几个胆小的甚至想转身逃跑。贾充见这情形,扯着嗓子对一个名叫成济的手下人喝道:“司马公平日里养你们是干吗用的?难道不正是为了今天这样的时刻吗?”成济哆哆嗦嗦地问:“您看该怎么办?是杀还是绑起来?”贾充瞪着眼说:“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济这才壮起了胆,拿着长矛一直冲到曹髦的车前。曹髦大声说:“你小子竟敢对我无礼?”谁知话还未说完,已被成济一下子刺穿胸膛,从车上跌了下来,当场断了气。

司马昭没想到曹髦真的被手下人杀死,他有些心慌,更有些心虚。他马上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装出非常伤心的样子,挤出几滴眼泪,假惺惺地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臣们心中都明白,却谁也不敢吱声。司马昭又问老臣陈泰:“发生了这样的事,天下人会怎样看我呢?”陈泰想了想,说:“只有杀了贾充,才可以向世人谢罪。”这话让司马昭听了不顺耳,他又问:“您再想想,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陈泰说:“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司马昭不再吭声,心里暗暗地盘算着这事如何处置才好。最后,他决定将罪责归于成济一人,下令将成济斩首示众。就这样,司马昭把杀曹髦的事轻易地掩饰了过去;接着,他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


河道激流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曹魏后人在干什么

这得从魏明帝曹叡去世之前留下了,两位顾命大臣,一位是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还有一位是曹魏第三代曹爽。

这时候曹魏政权的后代基本都进入了第三代领导,就连曹魏的死忠夏侯氏也一样,曹魏的旧部例如五子良将等也先后去世了,(张郃是被诸葛亮木门道设伏杀死,也有传言说是被司马懿间接杀死)。

这时候曹魏的第三代其实已经远不如曹操打天下的阵容了,所以顾命大臣曹爽就想立即把司马懿挤出曹魏政坛,最后他也却是成功了,给了司马懿一个太傅的虚名,

就当曹爽以为高枕无忧的时候,带着皇帝和一帮王公大臣外出扫墓的时候,司马懿迅速率领多年豢养的死士,发动雷霆一击,控制朝堂,

曹爽得到这个消息,认为自己大势已去,不顾手下反对,向司马懿投降,最后他被诛了三族,自此除了曹魏的皇族直系亲属,其他曹魏人物基本都被消灭了,曹魏的有生力量也都被消除了。这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局

司马懿是四朝老臣

司马懿因为在从曹操的时候便出仕,积累了大量的人脉,最后能在政变后快速稳定局势,而且司马懿曾两度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威望也是很大的,这也是为什么他死后,司马昭能迅速接替。

曹魏两代君主都英年早逝

自从曹操死后,曹魏的君主都没有在位多长时间,魏文帝曹丕只在位四年便去世了,虽然在这期间,司马懿并没有太多行动,但他后来仍被任命为顾命四大臣之一,魏明帝曹叡也只在位了十四年而已,死时也是任命司马懿为顾命大臣,这都为司马懿后来大权独揽打下了基础。

司马懿的忍耐

十年磨一剑,只为一朝而发

司马懿的性格确实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别人越活越老,而他却越活越年轻,他的城府也越加深沉。最后诈病骗过了所有人。

综上所述,便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因。

很高兴为你回答,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嘴痕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叡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

其实从司马懿和司马师开始,政权逐渐倾向于司马家族,只不过当时内忧外患,个人感觉就是第二个“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