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鸡鸣三省大桥:38年后,“独门绝技”联通脱贫金路

四川省交通宣传中心提供

1月,由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公路设计院公司)设计并监理,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鸡鸣三省大桥建成通车。鸡鸣三省大桥横跨赤水河U形河谷,拱座深嵌两岸基岩,钢筋混凝土桥身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气势恢宏。

「四川交通」鸡鸣三省大桥:38年后,“独门绝技”联通脱贫金路

气势恢宏的鸡鸣三省大桥

鸡鸣三省大桥被称为“联通川、滇、黔的脱贫金路”。早在1982年,全国人大代表杨美芬就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建议在三省交界处修建大桥。随后,川、滇、黔三省交通部门组织开展了相关前期研究工作。但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受当时建桥技术水平的制约,较长时间没有实质性进展。在具备建设技术条件后,经各方共同努力,四川省于2016年将该桥纳入渡改桥推进方案,并保障工程落地建设。

38年后,省公路设计院公司以其“独门绝技”——拱桥悬臂浇筑法及相应的优秀设计推动鸡鸣三省大桥建成通车,为三省百姓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因势选型 拱桥方案脱颖而出

鸡鸣三省大桥主桥为净跨180米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40公里,设计荷载为一级公路,路线全长1125米,桥长286米,桥面宽度11.5米,采用双向两车道设计。

大桥桥位处以下、渭河河面以上,为岸壁直立的河谷,地势险要,存在滑坡、危岩、卸荷带等不良地质发育。为此,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在桥型方案设计上作了仔细比选,选用了工艺相对成熟、经济指标好、后期养护简单、结构刚度大的拱桥施工方案。大跨径拱桥也与该处U形河谷更加协调,犹如一道彩虹飞跨两岸,雄伟壮观。

悬臂浇筑 独门绝技配套设计

由于大桥桥址处地形陡峻,因此施工面临着运输条件差、吊装困难等难题。为此,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选用挂篮悬臂浇筑拱桥技术,在两岸架设操作平台,将主拱圈分为若干节段,从两岸向跨中循序渐进地逐段浇筑混凝土主拱圈。此工艺不需要大型缆索吊装设备,不受桥下地形地势限制,不需要大型预制场,已施工部分整体性良好,而且施工安全性较好,悬浇施工过程变形控制更方便。

拱桥悬臂浇筑法由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首创,由于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近年来在运输条件差、地形陡峻、吊装困难的山区桥梁建设中得到有效推广应用。

鸡鸣三省大桥最大悬臂浇筑节段重量达239吨,居国内同类型拱桥中浇筑重量首位。

精致细节 确保大桥安全稳定

由于大桥桥位处存在滑坡、危岩、卸荷等不良地质,这给桥梁基础的安全稳定性造成极大隐患。为了保证拱座的安全距离,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采用深挖埋置拱座设计方案,同时为防止开挖出现大的临空面和滑坡,采用抗滑桩、框架锚杆、框架锚索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对开挖边坡进行预加固,以保证桥梁施工和运营安全。

在对细节的精细化设计上,省公路设计院公司设计了在拱圈外周设防裂钢筋网、闭合箍筋体系等结构措施,提高了主拱圈耐久性,解决了主拱圈施工期早期裂缝问题;设置斜拉扣挂体系,对拱圈进行线形、内力、偏位调整,既保证施工精度,又改善受力状态;设置抗风缆,保证悬臂施工过程中主拱圈的抗风稳定性等,多措并举确保大桥安全稳定。

「四川交通」鸡鸣三省大桥:38年后,“独门绝技”联通脱贫金路大桥通车结束了四川省叙永县、云南省镇雄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隔河相望不相连的历史,彻底改变了百姓摆渡过河的出行方式,两岸通行车程由2.5个小时缩短至1分钟。同时,大桥的建成有利于带动沿岸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同时补充优化了川滇省际通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川交通」鸡鸣三省大桥:38年后,“独门绝技”联通脱贫金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