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历史上,雍正在康熙朝时期那场著名的“九子夺嫡”之中的表现,特别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前后的所作所为,可谓是颇为耐人寻味。

此前,雍正与包括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等在内的一众康熙皇子,在扳倒太子胤礽,进而使其为康熙所废黜这件事情上的利益是一致的,并且以此结成了短暂的政治利益的同盟关系。只不过,当康熙真的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掉的时候,雍正并没有如同胤褆、胤禩那样有着活跃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此时的他只是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并没有付诸任何的行动。

而在此之后,康熙逐渐表露出想要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想法,于是,雍正果断的向康熙进行了靠拢,并且主动向康熙上奏建议复立皇太子,进而赢得了康熙的好感。与此同时,在面对八阿哥胤禩等人质疑的时候,雍正又对此事予以了矢口否认,以至于还在康熙面前积极为胤禩等人进行了辩解与开脱。

最终,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在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同时,雍正也因为其令康熙“非常满意”的表现,获封为雍亲王,成为了整个“一废皇太子”事件中的获益最多的赢家之一。

而这其中,及时的“悬崖勒马”,能够积极迎合康熙复立胤礽的想法,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在《雍正王朝》之中,如同历史上“一废皇太子”后一样,康熙也发动了王公贵胄和文武百官,对于“举荐新太子”一事畅所欲言。

而在这个时候的雍正,已经有了想要“自立门户”,争夺皇位的想法,可雍正还是依从了邬思道的建议,与十三阿哥胤祥共同向康熙谏言,支持康熙复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扶保胤礽重新坐在了皇太子的位置上,看似是雍正等人自绝“晋升”之路。然而从事情后续的发展来看,雍正恰恰是在用此时的“示弱”,为之后的夺嫡争斗,做着精心的准备与构划,此举也不可不谓之是一手漂亮的“瞒天过海”、“暗度陈仓”之术,尽显邬思道的智谋与雍正的“心机”。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雍正“自立门户”,参与夺嫡,太子胤礽自身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如果说要问在此之前,雍正对于参与“九子夺嫡”的态度,那么雍正的想法除了按照既定的事实以及传统祖制,扶保太子胤礽,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实现自保,至于丢皇位的觊觎之心,则尚未完全形成。这一点,从雍正前往江南筹款赈灾,一定要经由太子胤礽举荐,以及在追比户部欠款和后来拒绝审理张五哥刑部冤案等一系列剧情中得到了体现。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然而,随着雍正与太子之间矛盾与冲突的逐渐产生,雍正也慢慢开始决定是要“自立门户”,与康熙其他皇子进行较量和角逐,争夺皇位。

一方面,此时的雍正,对于太子胤礽,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失望。

其实,雍正对于太子胤礽的失望从追比户部欠款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

雍正被康熙委以户部欠款的差事后,胤礽主动找到了雍正,并且直接说明这份差事是他举荐雍正的。可紧跟而至的,并不是他自己率先表明对于雍正的支持,更加没有表态愿意对此事可能造成的后果替雍正分责,相反,胤礽拿出了一份延缓追缴欠款人员的名单。可以说这是从一开始就在给雍正制造巨大的难题和麻烦。

而在整个追比户部欠款的过程中,胤礽又是不管不问,没有任何的支持和帮助,有的只是他对于司马尚、黄体仁、肖国兴等这一众“太子党”死忠的袒护。抛开这个不谈,眼看着雍正无法顺利完成追比欠款的差事,太子胤礽甚至还要阻止老臣们用康熙赏赐的体己银子还账,之后更是当着所有的面,提出了分两年还清欠款的方案,进而对雍正此前的全部工作予以了全盘的否定,这也使得雍正在朝臣面前是威信尽失,颜面扫地。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康熙如此看重此次追比户部欠款,确实是因为国库空虚,难以维继国家的正常运转,所以康熙才不惜用重赏和重典,甚至就连老功臣魏东亭的死,康熙都保持了沉默,这都说明康熙都是希望籍此能让国库充盈起来,缓解国家的危难。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太子胤礽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领会康熙的想法和目的,更是没有考虑到国家整体的局面,这本就是对于胤礽能力与格局的一次巨大否定。而在此过程中,胤礽对于忠心于他的雍正,他选择的是“出卖”,即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推卸给雍正,而自己则做起了“老好人”,以博得百官的欢心,殊不知,这已经将雍正彻底的得罪,对其产生了巨大的不满。

试想下,在遭受如此困难与众多抵制的情况下,雍正能够追回欠款的三成,已经实属不易,康熙主动掏出自己的体己为老功臣“买单”,本就说明康熙对于雍正的工作基本还是认可的。如果这个时候胤礽肯为雍正说话的话,那么雍正即便是不被晋封亲王,也会得到其他赏赐,胤礽也会更加的为雍正所感恩戴德,这本可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可最终,由于胤礽的一念之差,不仅让自己的能力短板继续暴露,同时还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持力量,可以说后来一系列事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太子胤礽咎由自取的结果。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另一方面,则是十三阿哥胤祥的支持。

尽管雍正与十三阿哥胤祥的关系极佳,但是雍正在夺嫡这件事情上,并不清楚胤祥真正的想法和态度,因为在此之前,胤祥与他一样,都是在扶保和支持太子胤礽。

而如果按照胤祥侠肝义胆的性格特点,他必然会选择“忠孝”之道,即按照祖制以及康熙皇帝的想法,继续支持太子胤礽。

然而,胤祥刚刚从理藩院被放出后,所说的一番话,可以说让雍正感到了欣喜。

“我觉得我该做的都做了,我不再欠太子什么了。这块石头一搬开,我心里也一下明白了许多,就开始想,太子值得我保么?作为大清将来的皇帝,他能够把这个国家治好吗?我为什么不豁出来帮四哥你呢?四哥,你有这个才,也有这个德,更有这个使命!你为什么不挺起来和八哥争一争呢?”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此时胤祥的态度已经非常的明确,那就是他已经放弃了对于太子胤礽的支持,转而全力扶保和协助雍正夺取皇位。

而胤祥的支持,不仅使得其实力得到了增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对从小就关系甚佳的兄弟,不会因为在权力争斗过程中的分歧,而反目成仇,分道扬镳。

可以说,十三阿哥胤祥的支持,让雍正放下了最后的心理包袱与情感牵挂,就此开始决心与其他皇子放手一搏。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由此可见,太子胤礽对于雍正的“出卖”与不公平对待,使得雍正对于胤礽产生了巨大的不满,而胤礽又因为其一直以来的“荒诞”行为,让曾经支持他的胤祥放弃了对其的支持。最终,这二人就此将自身从“太子党”抽身出来,选择“自立门户”,开始进入到“九子夺嫡”的角逐之中。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邬思道建议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举荐胤礽,就是要起到“一石三鸟”的效用。

实际上,在听到十三阿哥胤祥鼓动雍正参与夺嫡的时候,除了雍正之外,在一旁的邬思道也是同样的兴奋,因为他知道,当雍正和胤祥之间本就是有着相互扶助与支持的亲密关系,如此一来更是打破了二人内心中最后的隔断,彻底的将结为政治同盟与利益共同体。

而对于邬思道而言,他以一介刑舆之人的身份,又有着残疾的身体,今生不可能再走仕途之路,那么扶持出来一位能够为天下造福的皇帝,也是不枉此生,算是有所抱负。这也无疑让邬思道更加坚定了帮助雍正的决心。

于是,邬思道在雍正正式踏上夺嫡之路的时候,所给雍正献上的第一个计策,那便是让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共同举荐胤礽,劝谏康熙复立其太子之位。而这样做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隐藏”。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首先,对于康熙而言,雍正要隐藏自己对于皇位的觊觎之心。

在此之前,康熙曾邀太子胤礽的师傅王掞同车共行,之后又在王掞大闹朝堂的时候,没有对其进行惩罚。而之所以康熙对于胤礽的老师能够有着如此的宽待,都说明此时康熙的心中还是装着太子胤礽的,况且在热河的时候,康熙还命人为胤礽送饭、送火盆,这些都是康熙的不忍和关爱。

而作为最了解康熙内心所知所想的邬思道,在面对康熙对于江湖术士张明德的“妖言”没有做出任何惩罚,甚至还说这代表了“一定民意”的时候,邬思道也更加明白了康熙这明显是为了“引蛇出洞”,目的就是“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好将整个八爷党的势力一网打尽。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况且雍正举荐胤礽,无疑也是有着最多、也是最为充分的理由为康熙所接受。

如果雍正也串联外臣扶保自己,那么就是将自己的夺嫡之心昭然若是,在这个时候暴露如此野心,必然为康熙所厌恶。

如果保举的是八阿哥胤禩,难免也会被扣上“趋炎附势”、“人云亦云”的帽子,这也不能给康熙留下好印象。

而保举胤礽则情况完全不同,毕竟此前雍正和胤祥在外界看来是太子胤礽的人,怀念旧情、扶保旧主,这本就无可厚非,有着充分的理由;与此同时,保全胤礽,还能够维系康熙的颜面,如果康熙真的有复立之意,那么这无疑也给了康熙一个最好的台阶。

所以这样看来,从康熙的这个层面来说,举荐胤礽复立皇太子之位,无愧于最佳的选择。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其次,对于八阿哥胤禩等人而言,雍正要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对照《雍正王朝》前后的剧情可以看到,八阿哥胤禩等人对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且不说胤禩等人可以诱审肖国兴,拿捏住太子胤礽的罪证,之后甚至能够用伪造手谕的方式构陷胤礽,就连同为一党的十四阿哥胤禵,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开展内斗。由此可见,八阿哥胤禩是把当在其前进之路上的所有人,都当成了“敌人”来对待,并且是为了将其扳倒,可以说是不择手段。

而对于雍正而言,此时其势力极为弱小,并且没有任何其他政治势力的支持,只能依靠康熙来不断的壮大与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要避免过早的与八阿哥胤禩等人产生直接的冲突,进而成为重点攻伐的目标。

如果真的举荐成功,太子胤礽复位,那么雍正则可“太子党”和“八爷党”的斗争夹缝中,实现发展,这对于此时的雍正来说,无疑是上上之策。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再次,对于胤礽而言,这是重新获得信任的基础,也能够为后续事宜做出铺垫。

当前的局势下,八阿哥胤禩获得了朝堂上绝大多数官员的支持。所以即便是胤礽被康熙复立,他也要面对一个非常棘手的现实,那就是该以何种方式与朝堂上的官员相处。

继续信任重用,但是此事已经在胤礽与朝臣心中产生了芥蒂,不仅胤礽对于官员们将严重的缺乏信任,甚至抱有极大的防备与怀疑态度,就连官员们对于胤礽,也会在担忧中充满着对自身前途的忧虑。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曾经就对胤礽敬重有加,如今又是扶保胤礽复立的“功臣”,雍正必然会为胤礽所信任,同时,也不会招致胤礽的猜忌,特别是不会遭受排挤与打压。如此一来,雍正借助胤礽的势力予以发展,一边找寻这机会进行反攻,一边借胤礽之手打压劲敌,还可顺势赢得康熙的信任,无疑对于后续的发展有着极好的推动效果。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实际上,此时邬思道的一系列举动,就是要雍正定下了其在参与夺位之争的基本策略,那就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而首要的核心就是要隐藏“夺嫡之心”,同时要极力的掩盖“夺嫡行动”。

而如今,邬思道明显感觉到了康熙这次“百官举荐新太子”,是在以储位来诱惑各方势力,进而布置了一盘大棋,对朝堂上包括皇子、王公贵胄以及文武百官的势力分布做一次大的排查,颇有一种“钓鱼执法”的感觉。

于是,邬思道这一手主动举荐胤礽复立皇太子之位,可谓是打出了一手“瞒天过海”、“暗度陈仓”的好棋。

雍正以这样“示弱”的方式,赢得了康熙的赞赏,与此同时,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太子胤礽以及八阿哥胤禩之间的矛盾,双方日后的争斗必然会更加激烈。而雍正则可“隔岸观火”,厚积薄发,看着双方两败俱伤,自己这方则可以逐渐占据主动的位置,为最终成功继承大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当然,历史上的雍正能够主动顺应康熙的心思,保举胤礽复立皇太子之位,并不是邬思道指点所为,而是他自身的所思所悟。并且,同《雍正王朝》中一样的是,历史上的雍正同样是采取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在整个“九子夺嫡”期间,他始终都将其置身其外,所有的行动都在暗处进行,坐看康熙与皇子之间、皇子与皇子之间、康熙与外臣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在纷乱复杂的朝局中,赢得了康熙的信任,进而在康熙去世后成功登上了皇位。

由此可见,“九子夺嫡”之中的雍正,不仅充满了“心机”,更是极度“腹黑”般的存在。

雍正王朝:从扶保胤礽复立,看雍正在夺嫡之路上的全局观与大战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