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道:“日前”體誤導公眾

天天寫“日前”誤導公眾,就不怕沒日後呀?

新聞報道:“日前”體誤導公眾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科學和真相是應對疫情的兩把鑰匙。


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媒體上依然“日前”體、“近日”體到處都是,實在辣眼睛。


為什麼辣呢?


因為除了這兩個模糊字眼外,你根本找不到關於時間的具體表述。


這就有點嬸可忍叔不可忍了。

疫期各報仍然充斥“日前”體,實在辣眼睛

首先從新聞專業主義來說,新聞的五個W是什麼?第一個就是When,時間是第一新聞要素呀,特別重要,所以我們消息寫作時,經常時間是導語裡面第一個詞,第一句話。


其次從真相角度來說,不同時期發生的同一事件,它的新聞意義是不一樣的。譬如說疫情前期有些專家說的話當時還可以理解,你現在再說那就會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怒。


所以時間不清就是真相不明,真相不明就可能誤導公眾,所以不能容忍。


自媒體人素質參差不齊,一些從業者估計連新聞的五個W都沒聽說過,有些甚至是故意模糊時間概念,欺騙受眾,暫且不予論道。


還是說說主流媒體吧。


要說“日前”“近日”體,歷史可就悠久了。


我沒有考究,是不是隨近代新聞一起誕生的,但確實打我上世紀90年代中期做記者開始,業界就一直是這麼幹的,而且看起來也一直習慣於這麼幹。


反正那時候是單向傳播,我就這麼說了,受眾?受眾怎麼啦?你咬我呀?

新聞報道:“日前”體誤導公眾

新聞報道:“日前”體誤導公眾

“近期”“近日”撞車的報紙說,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請你猜猜我是誰?


那麼權威的主流媒體為什麼會頻繁使用“日前”“近日”體呢?

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記者採訪時間段較為冗長,可能是連續好幾天採訪的,描述起來要一大段字,因此用“近日”或“日前”兩個字統稱,比較省事。


二是確實難以打聽清楚新聞事實發生的具體時間。


三是新聞事實確實發生的比較早了,具體時間寫出來會比較丟人。


其中第三種原因最為惡劣,我專門查了一下百度,“日前”和“近日”呢都是指幾天之內,超不過十天。可我們大多數模糊時間的情況呢,往往是新聞事實發生在十天之外,有的甚至荒唐到數年之外,這不就成假新聞了嗎?

新聞報道:“日前”體誤導公眾

專業教科書說“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我們倒好,今天的新聞是昨天的歷史!

要說解決方案,也不是沒有:對於第一種原因,你可以寫從幾月幾日到幾月幾日,第二種原因,你可以寫大致儘量準確的具體時間,別讓受眾當“蒙估大夫”,第三種原因,要麼你別發稿了,如果新聞事實確實重要,適宜“史海勾沉”的話,那就老老實實寫清楚真實的時間,那也比騙人好呀。

新聞報道:“日前”體誤導公眾

百度搜索“日前”“近日”網頁頁新聞截圖


新聞報道:“日前”體誤導公眾


電影《天下無賊》裡面,賊頭黎叔對手下女賊說:”人心散啦,隊伍不好帶啊”。


此前不少新聞界男同胞跟我反映:女記者不敢娶。


現在好多家長紛紛吐槽:娃是真不好管了。


為啥?


道理很簡單,人家信息量大得很,不是你說啥就是啥的“一言堂”的時候了。想哄人蒙人?門都沒有啊!


同樣的道理呀,現在傳播環境變了,信息量空前增大,受眾自己都成傳播者了,你要再用以前的單向傳播思維去對付受眾,那就是刻舟求劍,不翻車才怪?不信大家看看最近的主流媒體翻車事故,蒼天饒過誰?


網信辦的同志曾跟我說,網絡新聞危機處置有“三三三原則”,也就是針對新聞傳播,此後分別在三分鐘、三小時、三天之內作出的反應,其效果有天壤之別。各官媒微信公眾號對於熱點的報道,早一分鐘可能就是十萬百萬加,晚一分鐘湯都沒喝著。


所以目前傳播環境的時間要素,是以分秒小時計算的,也就是到了分秒必爭的白熱化競爭環境。


我們倒好,還在以日為統計單位,以日為統計單位也就算了,還不小巷裡拿竹竿——直來直去,還要遮遮掩掩,合適嗎?

但也不能因此說,主流媒體沒機會了。


目前是融媒體時代,信息量確實是大了。但面對比錢塘潮還洶湧的信息潮,人們不得不高唱“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大家在微信群朋友圈看到一條重要信息的時候,首先就要質疑:真的假的?


疫情期間,受眾心理更加敏感,更需要真相,更需要準確的信息。


這時候就要求主流媒體真正起到權威作用,有用戶思維、互動意識,成為受眾之眼,帶他們穿越擁擠的信息潮,成為定海神針,使他們不受謠言左右。


技巧之一,就是寫出具體時間吧,這並不難,也會使我們更加可信些。


尤其,闢謠的真新聞,最好別讓公眾等太久,時效依然很重要,俗話說,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同樣,遲到的真相,也不是真相。


為啥遲到的真相不是真相呢?


新聞報道:“日前”體誤導公眾

講個歷史小故事來結束吧。


東晉末年,桓玄篡晉稱桓楚,劉裕在京口起兵反正,從者不過百十人,不幸當天楚兵就殺到了。


劉裕這個自媒體大V在城樓上就造謠說:東晉皇帝在江州被擁戴復位了,桓玄大勢已去。底下楚兵面面相覷,當時也沒有一份《桓楚日報》來闢謠,只好四散走了。


等這些兵將得知遲到的真相時,造謠者劉裕,已經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