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外形雖醜,但食用、藥用、科研價值高,人工養殖發展潛力大

蟾蜍人工養殖越來越紅火了,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因為,蟾衣、蟾酥是暢銷國內外的名貴藥材, 它們都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科研價值,全國每年需求量很大, 但目前全國年收購量僅能滿足需要的50 %。如果捕捉野生蟾蜍取蟾酥採蟾衣會造成生態破壞, 對農林、牧生產不利。因此, 人工飼養蟾蜍取酥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這是一項成本低、收效高、技術簡單、容易掌握的新興養殖業,同時,提倡人工養殖蟾蜍意義深遠,不僅保護了野生動物,又可生產藥材。


蟾蜍:外形雖醜,但食用、藥用、科研價值高,人工養殖發展潛力大


人工養殖蟾蜍大家會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蟾蜍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

2.蟾蜍好不好養,容易發生疫病嗎?

3.養殖蟾蜍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蟾衣上還是蟾酥上?

4.飼養蟾蜍場地要求高嗎?

5.人工養殖蟾蜍怎麼解決飼料?


下面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一、蟾蜍的生物學特徵

蟾蜍為水陸兩棲動物,我國除高寒山區以外,從南到北廣大地區均有分佈,常見的有中華大蟾蜍、花背蟾蜍、黑眶蟾蜍等十七種,俗稱癩蛤蟆。蟾蜍是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是莊稼衛士,還是名貴中藥材。

蟾蜍一生活躍于田間地頭捕捉害蟲為食,喜溼、喜暗、喜暖。蟾蜍白天活動較少,喜歡棲息於水邊草叢、亂磚石孔洞、溝塘、水渠、農田、草地、山間等陰暗潮溼的地方,傍晚至清晨出來活動、覓食,夜間活躍,陰雨天活動鑽泥穴等。


蟾蜍:外形雖醜,但食用、藥用、科研價值高,人工養殖發展潛力大

蟾蜍在野外以食昆蟲,飛蛾,螻蛄、地老虎、蟻類、蚜蟲蚯蚓為主,人工飼養時可以培養黃粉蟲,黑水虻、蠶、蛆蟲、蚯蚓喂之,也可以經過階段性引誘馴化後投餵人工顆粒飼料。另外點燈引蟲讓蟾蜍青蛙自行攝食也是節約飼養成本的好方法。

蟾蜍在冬季潛水或鑽泥沙或雜草下越冬,成年蟾蜍於春季抱對求愛,雄蟾蜍用發達的前肢上的婚墊(肉墊)抱著雌蟾蜍腋下,刺激雌蟾蜍產卵,雄蟾蜍同時射精,卵子與精子體外受精。一般雌蟾蜍可產卵3000~6000粒。一般卵的自然界的水體孵化率90%以上,孵化出來的蝌蚪以覓食水裡浮游生物為主,人工飼養時可以投餵熟蛋黃和粉狀配合飼料。


蟾蜍:外形雖醜,但食用、藥用、科研價值高,人工養殖發展潛力大


二、蟾蜍的利用價值

蟾蜍身上能利用主要是脫下來的蟾衣和分泌的蟾酥。蟾蜍的耳後腺、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的乾燥品叫蟾酥,是一種比較稀貴的中藥材,內含多種有效成分,有消腫、止痛、解毒等作用,可用於治療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腫痛、皮膚癌等。

蟾蜍生長到一段時間,會脫下的角質層表皮叫蟾衣,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材,又稱蟾膚,藥用價值同蟾酥,但有效成分含量較高,藥性溫和,使用中比較安全。德國已將蟾酥製劑用於臨床治療冠心病,日本以蟾酥為原料生產“救生丹”,中國著名的梅花點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寶、華蟾素注射液等50餘種中成藥中都有蟾酥成分,蟾酥有利有弊,毒性很強。不能直接服用,需要提煉加工!


蟾蜍:外形雖醜,但食用、藥用、科研價值高,人工養殖發展潛力大

蟾衣


三、人工養殖蟾蜍,取蟾衣還是取蟾酥效益高

人工養蟾蜍最大優勢就是可以選擇利用當地蟾蜍,無需遠途引種,節約成本。而且本地區氣候條件一樣,土質水質相同,短途運輸後不容易產生應激反應,適應性強,死亡率低,更容易成功。如果自繁自養風險更低。

進入2000年以來,西方國家對我國中藥材開放後,國際上對中醫中藥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需求品種也在不斷增加,隨著動物類中藥材中的蟾衣蟾酥價格全面長期漲價,活蟾蜍釆下的蟾衣更是俏銷,是廣大農民一項效益高且不傷害蟾蜍生命的致富門路。近幾年來國內市場蟾衣收購價格也是逐年遞升,目前均每千克價2萬元,若蟾衣大及質量好的話,可高達四萬元,低的也有1.6萬元左右。


蟾蜍:外形雖醜,但食用、藥用、科研價值高,人工養殖發展潛力大


正常情況下,在長江流域地區,如每畝地養殖二千隻蟾蜍,每年釆集蟾衣可獲利潤10萬元以上。農村中常見蟾蜍一般體重50~250克居多,所脫衣的單張蟾衣重量在0.15~0.3克間,單張單價三五元左右。一隻蟾蜍一個月脫四張,毛收入十分可觀。值得提醒的是,人工養殖密度若過高,蟾蜍爭棲息穴及爭食活動過強會導致原本粗糙的皮膚擦傷,容易脫下碎裂蟾衣,商品價值下降。另外,我國南北氣候不同,蟾蜍品種不同所脫蟾衣及蟾酥質量亦有一定差異。

這裡還要提醒一下,如果取蟾酥,同一只蟾蜍每三四個星期取蟾一次,平均一隻蟾蜍可取鮮酥0.05~0.06克,經初加工曬乾後僅0.16~0.02克幹蟾酥,按目前市場收購幹蟾酥均價2萬元計算,收入僅四毛錢左右,收入比釆蟾衣少很多。而且一個蟾蜍身上不可同時取蟾酥釆蟾衣的,兩者不可兼得,否則極易引起蟾蜍皮膚髮炎而死亡。


蟾蜍:外形雖醜,但食用、藥用、科研價值高,人工養殖發展潛力大


四、蟾衣怎麼採集?有省工省力的採集工具

蟾蜍的表皮即蟾衣有較高藥用價值,在蟾蜍生長中,每隔一段時間會脫下表皮,從古至今民間有癩蛤蟆衣治百病的說法,但是蟾衣不容易得到。因為自然界中蟾蜍脫衣都在下半夜空氣溼度高時開始脫的,而且蟾蜍天生有個邊脫邊吃掉蟾衣的習慣,有時蟾蜍成堆時還互相吃別的蟾蜍身上脫下的衣。所以要想用蟾衣治病者,只能去野外找蟾蜍脫衣時粘附於草叢中或亂磚石灘裡的蟾衣,這是原始的獲取蟾衣方法。後來民間有人煎中藥時無意中傾倒藥渣於屋旁蟾蜍身上,偶見蟾蜍脫衣,就流傳至今一方劑,人們煎藥塗蟾蜍身上促其脫衣,前幾年還流傳於社會上。

20世紀90年代,浙江海寧龍頭閣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所所長蔣張林在晚上巡查養龜場產卵情況時,在龜的產卵沙坑內遇到有蟾蜍脫衣,引起他的注意。後來他乾脆在房間裡鋪上溼稻草,養一批蟾蜍進行守候,見到蟾蜍脫衣到差不多隻剩下一條前肢時抓住它把衣從蟾蜍嘴裡拉出來,等於搶奪蟾衣,不讓蟾蜍吞下去,但這樣整夜守著費時費力,效率低下,人又勞累。這些就是業界所界定的一代二代三代釆蟾衣方法,比較原始。


蟾蜍:外形雖醜,但食用、藥用、科研價值高,人工養殖發展潛力大


1999年,浙江海寧龍頭閣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所所長蔣張林在養龜池邊見到龜受驚逃跑中把一隻正在脫衣中的蟾蜍碰入龜池水中,見其仍然在做脫衣動作,衣還能脫下來但吃不了。受此啟發,研究所設計了一個工具,放入蟾蜍脫衣,蟾蜍不吃衣了,且一個月一隻蟾蜍脫衣一二張,蔣張林申報了國家專利,並命名為蟾蜍殼釆集器,用這個採集器解決了人工整夜蹲守在蟾蜍旁邊才能獲得完整蟾衣的費時費力的問題。業界公認這個技術為採蟾衣四代技術。後來江蘇科研人員發明一個五代技術,用網串於鐵架子上圍出一定範圍的面積,放入蟾蜍進行脫衣,一個蟾蜍一個月可以脫兩張蟾衣,但蟾衣容易擦碎,商品率不高。

由於蟾衣是治病用的,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不僅要不含油脂異物異味,更要完整無損,否則藥性不純正即為次品,大大降低養殖效益。

隨著蟾衣利用價值不斷開發,養蟾蜍、釆蟾衣的技術也在更新換代。隨後,科研人員研究成功了一隻蟾蜍每個月脫三張蟾衣的六代技術和脫四張蟾衣的七代技術,蟾衣質量提升不少,產量也上升,但採集器成本較高,每畝需投入五千元左右。


蟾蜍:外形雖醜,但食用、藥用、科研價值高,人工養殖發展潛力大


經過幾番努力,2016-2017年,浙江海寧龍頭閣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所所長蔣張林費時兩年,終於研發成功了利用社會上常見的廢棄物品作原料的蟾衣採集八代技術及九代技術,並申請國家專利獲得授權。

蟾衣採集八代技術每畝地釆集器總成本三千元上下,九代技術成本更低,僅需四百元左右。

而且九代技術脫蟾衣數量也有增加,一個月一隻蟾蜍脫衣四張半,兩個月脫九張,還可在釆集器內投餵飼料,讓蟾蜍不離開釆集器邊脫衣邊吃食物,保持脫衣中的蟾蜍健康,有利於連續脫衣,又大大節省了操作人員勞動強度,也避免了因為老技術需要經常更新換蟾蜍而翻動及運輸中擦傷導致的蟾衣損壞率,所脫下的蟾衣質量完整率很高,從而效益大增。


蟾蜍:外形雖醜,但食用、藥用、科研價值高,人工養殖發展潛力大


五、人工養殖場地、蟾蜍飼料怎麼解決

人工養殖蟾蜍並不難,通常選擇用水方便的地塊建養殖場,中間或四周開挖成1~2米寬的水溝,水積佔總面積的20%~50%間,溝內至少能保持20釐米以上水深,陸地上種莊稼或樹木花草,使蟾蜍不致被夏季烈日直接烤曬,四周圍上窗紗布或塑料膜,地面上50釐米,地下埋入20釐米,防蟾蜍逃跑。

場內周圍掛上電燈泡引誘昆蟲讓蟾蜍自己覓食,每畝地掛十二個燈。還可以在場內設置一些盆缸桶之類容器,盛上豆腐渣,加點水,任其發酵飄出臭味來引誘蒼蠅進去產卵,數日後蛆蟲大量出來任蟾蜍自食。也可以喂人工配合飼料,但成本高一點。

點燈引蟲或豆腐渣培養蛆蟲蟾蜍不夠吃的時候,再補喂顆粒飼料是最節約飼料成本的。


蟾蜍:外形雖醜,但食用、藥用、科研價值高,人工養殖發展潛力大


總結,人工繁殖及養殖蟾蜍相比於其他特種動物養殖起步較晚,產量還不高,求大於供,物以稀為貴,可以說,養蟾蜍釆蟾衣前景廣闊,因為國內外對蟾蜍的各種方面的消費需求量逐年增大,蟾蜍產品售價一年高過一年,預計五六年內仍為上漲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