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縣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文安縣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當前,全縣冬小麥已經進入返青期,為加強小麥春季管理奪取夏糧豐收,近期縣農業技術人員對全縣麥田當前苗情、墒情及病蟲草害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根據當前小麥生產特點,提出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一、苗情分析

調查顯示,返青期為3月8日,接近常年。全縣10萬畝小麥中,一類苗3萬畝,同比增加1萬畝;二類苗6.5萬畝,同比減少0.5萬畝;三類0.5萬畝,較去年減少0.5萬畝。未發現旺長麥田。

群體指標:畝總莖數平均67.2萬,比上年畝增加16.6萬;畝大櫱平均47.1萬,同比畝增加20萬;單株指標:單株分櫱1.5個,比上年增加0.5個;單株次生根1.4條,比上年增加0.7條。

二、氣候條件及土壤狀況分析

據氣象資料,越冬期間,全縣氣溫總體偏高,變化平穩,沒有出現劇烈的溫度變化和極端低溫,麥田帶綠過冬。同時,越冬期間出現2次降水,補充土壤水分,增加墒情,使小麥實現了安全越冬。開春以來氣溫回升緩慢,連續出現兩次降雨過程,麥田土壤墒情充足,白地墒情良好;加之全縣麥田冬灌面積大,佔全部麥田的90%以上,冬春苗情為歷年最好的一年。

三、今春麥田管理技術措施

針對當前小麥苗情、墒情並結合氣象因素,今春全縣麥田管理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項措施:

(一)及早開展麥田鋤劃

目前全縣麥田土壤墒情適宜,早春對各類麥田都要落實鋤劃增溫措施,促進小麥早返青生長,也為推遲春季第一次肥水實現節水栽培打基礎。對個別因播種鎮壓不實、土壤裂縫較多的麥田及表墒差的地塊,及時進行機械鎮壓,破除板結提墒後再鋤劃。

(二)科學運籌春季肥水

1、一類麥田(即返青始期畝總莖數達70萬-90萬):返青期可不進行肥水管理,春季管理可推遲到起身末(春3葉一大心,4月初)至拔節初期(春4葉露尖,4月上中旬)進行。

2、二類麥田(返青始期畝總莖數約50萬-70萬):在起身末拔節初進行第一次水肥,畝追尿素15-20公斤,以利保櫱增穗,爭取更多的穗數;

3、三類麥田(返青始期畝總莖數約40萬-50萬及以下):返青期管理應適當提前到3月中旬(2葉露尖)進行。一般畝施10公斤左右尿素,畝澆水20~30方(噴灌3~4小時)。拔節期再根據苗情實施二次肥水管理。

(三)抓好病蟲草害防治

今春土壤墒情好溼度大,麥田病草害發生幾率增加,要注重田間調查,及時防治。

麥田雜草防治:全縣麥田雜草以播娘蒿、薺菜等闊葉類雜草為主,禾本科雜草也時有發生,在小麥返青起身期,可開展人工除草與化學防治相結合。對播娘蒿、薺菜等闊葉雜草可用苯磺隆、麥施達等藥劑按比例加水噴施;對禾本科雜草雀麥、節節麥等用世瑪或闊世瑪等藥劑按比例加水噴施。注意噴藥時間應在氣溫穩定通過6℃,選晴天上午10時到下午4時噴施為宜。

麥田病害防治:近年小麥根部病害如莖基腐、根腐、紋枯病等病害春季在全縣麥田時有發生,如春季不及時防治會造成麥苗葉片變黃、苗瘦弱,個別地塊甚至出現死苗。在返青起身期,可結合化學除草,加入苯甲·丙環唑懸浮劑或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等殺菌劑進行噴施,實現一噴多防。

四、增強防災意識,預防倒春寒危害

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重點防範早春“倒春寒”危害。在寒流來臨前,對缺墒麥田、抗寒性較弱的品種及時進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小地面溫度變幅,預防凍害發生。一旦發生凍害,及時採取追施速效氮肥,噴施蕓薹素內酯等補救措施,促進受凍麥苗儘快恢復生長,減少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