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战死后,其后代的下落如何?

明明


陈友谅当年和朱元璋在鄱阳湖一战,最后以朱元璋胜利告终。也奠定了朱元璋统一天下的基础,作为曾经的战友,朱元璋到底是如何对待陈友谅后人的?



陈友谅小儿子被扔到了高句丽!

在鄱阳湖大战当中,陈友谅是中了一支流矢而死。也是因为当时战况太过激烈,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支箭,正好射中了陈友谅。据说当时是直接穿到后脑勺,死状可谓是非常惨了。

当时陈友谅还带着两个儿子,也就是大儿子陈善儿,小儿子陈理。在这场混战当中,大儿子陈善儿被俘虏。小儿子幸运躲过一劫,被陈友谅的太尉带走。

当时陈友谅的太尉乔装打扮,一边拉着陈友谅的尸体,另外一边还要带着陈理。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张定边等人,收拾了下残余,扶持陈理登基。当时这个小皇帝才12岁。

另外再说朱元璋,对于朱元璋来说,肯定要赶尽杀绝。于是在结束了鄱阳湖之战之后,稍微的收拾了一下,带着大军来到了武昌。当时陈汉政权一听说朱元璋打过来了,丞相赶紧来武昌救援。

但是才走到了半路上,就被朱元璋的军队打败。等到丞相战败的消息传回陈汉之后,整个武昌城乱作一团。很多百姓都想逃出去投降,看到这样的状况之后,年仅12 3岁的陈理,也开始害怕了。



因此在等到西吴军廖永忠,兵临城下的时候。陈理带着满朝文武,全部地跪在了城门口,迎接朱元璋的到来。当时朱元璋赶紧把陈理等人扶起来,并且告诉他:吾不汝罪也。

也就是说我不怪罪你,因为你的年龄比较小。朱元璋虽这么说,但是也不可能把他放在外面。于是就决定把他带回了南京,留在自己身边好好照看。平时吃喝不愁,时不时的宣见一次。

但是随着陈理越来越大,叛逆心也越来越严重。虽说朱元璋平时给的待遇非常好,但是每天都被别人盯着,时间长了自然也有点崩溃。这天又喝多了酒,开始说一些胡话。

里面不乏包含一些贬低朱元璋的话语,虽说当时还没有创立锦衣卫,但是这样的话语传到朱元璋的耳朵之后。本来疑心就比较重的朱元璋,越发的有点不开心了。

就把陈理找过来:“怎么着?最近过得是不是不舒坦?在背后说我的闲话?”陈理:“皇上肯定听错了,我在这里生活的这么好,哪有什么不开心?”

总不能说我那天喝醉了,就是在骂你,骂的都是我心里话,朱元璋也清楚这个道理。他认为总不能一直把他留在北京,但是放任出去自己不放心。



正好这个时候高句丽来朝贡,索性就把他送到高句丽,然后再给高句丽一点钱,让他稍微的照顾一下。这样一来要不了他的命,自己还能落到一个贤君。另外一边,他也没有自己的势力。

出于这样的考虑之下,朱元璋就把他送到了高句丽。来到高句丽之后的陈理,生活条件直转下降。如果不是靠着高句丽王时不时的接济一下,可能陈理都活不下去了。

陈友谅的后人去了哪里?

很多人只要提到陈友谅的后人,基本上都是说九姓渔人。他们确实和陈友谅有关,但并不是他的直系血亲。

原来当年鄱阳湖大战之后,陈友谅的很多手下都被朱元璋抓获。如果说处死他们,有点不合规矩。收编又有点膈应,担心有一天被他们造反。

于是朱元璋大笔一挥:“罚!罚他们世世代代为渔民,永远不能上岸。”当时陈友谅的手下有9个大将,因此也建成了九系渔民。一直到了清朝的时候,才在清政府的允许下,终于可以登岸生活。

另外当年陈理被发配到高句丽后,没过多久实在受不了那里的生活,于是自己便偷偷的跑回来了。跑回来之后的陈理,来到了四川生活。为了躲避明朝追杀,子孙大部分改为了程姓。


另外据说陈友谅的大儿子陈善儿,在被捕之后也逃回来了。他的后人隐姓埋名改成了谢,主要居住在重庆,四川等地。

另外陈友谅的二皇妃,带着4个孩子逃跑到了湖南张家界地区。他们这一代仍然姓陈,如今这里还可以找到。

另外湖南、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基本上也都存在着陈友谅的后代。也都是姓陈,有的是一直没有改,有的是明朝灭亡之后改回来的。

当然有关于陈友谅的后人分布还是比较广的,我也找到了一些比较详细的资料,有兴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史之策


《明史》记载:陈友谅有两个儿子:陈善儿和陈理。在陈友谅割据江西、湖广,自立为汉帝的时候,陈善儿被封为太子,而陈理年纪还小,做不了事。

公元1363年,陈友谅大败于鄱阳湖之后,太子陈善被朱元璋俘获,陈理出逃,于武昌继承陈汉帝位。


陈友谅后代

鄱阳湖大战,“友谅从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骤中流矢,贯晴及颅死。军大溃,太子善儿被执。太尉张定边夜挟友谅次子理,载其尸遁还武昌”。

太子陈善儿被俘后,下落不明,应该也是死了,至于陈理,在张定边等人的扶持下,于武昌继承了陈汉帝位。在同年冬天,朱元璋亲征武昌,刘理抵挡不住,只能投降了。

朱元璋进入武昌后,并没有处决陈理,而是把他封为归德侯,而且把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因为有劝谏陈友谅的功劳)封为承恩侯,陈普才长子友富为归仁伯,次子友直为怀恩伯,四子友仁、五子友贵已经在鄱阳湖战死,追赠友仁为康山王。

不过刘理和爷爷伯父一起住在应天(今南京,朱元璋国都),可一直闷闷不乐、口出怨言(理居京师,邑邑出怨望语)。朱元璋虽然认为这是“孺小过耳”(小孩子童言无忌),但考虑到他一家和其他割据势力的家人都住在京师,难免以后会出事。


于是把刘理和归义侯明升(大夏国主明玉珍之子),一起迁往高丽居住(今朝鲜),并让高丽国王好好善待他们,让陈善才等人移居滁州(今安徽),分化监视起来。此后刘理不见于《明史》,只在朝鲜《高丽史》和《李朝太宗实录》中有零丁记载。

《高丽史》:“乙丑,陈理、明升等男妇共二十七人入京。……升年十八,理年二十二”。

《高丽史》:“辛巳,赐陈理明升苎布九匹”。

建文三年三月十八日,李朝太宗李芳远赐予陈理一些土地。

永乐元年十一月初四,李芳远赐予陈理一名婢女和米豆。

永乐二年六月初七,李芳远赐予陈理四石米,十瓶酒。

永乐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陈理病死,留下一子陈明善。李朝礼部赠米豆五十石、纸百卷、赐棺椁。

可见刘理和明升在朝鲜的生活十分窘困,基本都是靠朝廷接济才能生活下去,而朱元璋把他们安置在朝鲜之后,基本也没怎么管过他们了。



一贰一橙


说起陈友谅这个人,你就不得不感慨,原来有些人经历过磨难后,往往会变成两种人,一种就是历经万千苦难,依然保持仁慈之心的真英雄刘备,一种就是不断黑化,最终走向地狱的陈友谅!

其实陈友谅原本是只是海边一个低贱的渔夫,但是和大部分渔夫不同的是,陈友谅有自己的野心,那就是当官。为了能够出人头地,陈友谅可谓是费尽心机,什么悬头锥股拼命读书的蠢事没干过,就差学古代太监,“净身”入宫了,最终得到当地府衙的赏识,成为了一员低级官员。让陈友谅揪心的是,他忘记了现实社会是“士农工商”,作为一个不入流的渔夫,根本就没人看得起陈友谅,经历了长期的痛苦之后,政治觉醒,陈友谅觉得人生应该如同战国时代的李斯一样,不能够做厕鼠,而应该不择手段往上爬,做一个仓鼠!

于是在徐寿辉的起义军部队经过的时候,他用自己同事的人头,作为投名状,向徐寿辉表示了自己愿意参加革命的决心,徐寿辉让陈友谅跟着倪文俊混,从此陈友谅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要记住的是,别人的人头,永远只是陈友谅垫脚而已。

当倪文俊兵败后,灰头土脸的逃难到陈友谅的领地,希望他和自己一起造反的时候,陈友谅一边笑意盈盈的接待他,转头就取下了自己师傅的首级送给了徐寿辉,摘下了,陈友谅人生中的第二枚人头垫在了自己的脚下。

杀掉倪文俊显然陈友谅成为了功臣,在徐寿辉建立的“天完国”当起了宰相,也得到了兵权。但是时间一长陈友谅就又开始认为老好人徐寿辉不配当皇帝,内心就产生了一个念想:“你个没用的废物,凭什么你就可以坐在上面,老子还得向你请示!”于是乎,陈友谅一步步将徐寿辉身边的得力下属杀了的杀了,赶走的赶走,只剩徐寿辉一个光杆司令。陈友谅再次摘下了人生道路上的人头,来自徐寿辉的脑袋,但是这次,他更加血腥,让人将徐寿辉的脑袋生生杂碎,手段残忍至极。

至此,陈友谅也就登上了皇位,开始与朱元璋正面杠上!但是面对命中宿敌朱元璋,很快陈友谅就命丧黄泉了。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接连战败,陈友谅本人在水战中殒命,部将张定边拼死将其尸体还有他的二子陈理救出。张定边带着陈理回到武昌后,便拥立陈理为帝。但此后朱元璋先后两次亲征武昌,君主弱小国无良将强兵的陈汉,最终没有支撑太久便投降了。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一向残忍的朱元璋像是中了邪一样,居然没有杀害陈理,反而以礼相待。不仅府库中的财物任由陈理选取,而且还封陈理做了归德侯,让其居住在南京。当然对陈理好,完全是朱元璋为了收买人心,很快为了永绝后患,于是将陈理弄到了明朝的藩国高丽,也就是朝鲜。

陈理一行到了高丽后,的确受到了高丽王的亲切接见。虽然在高丽居住期间,高丽王和其臣子并没有怎么为难陈理等。但陈理在高丽生活的并不好,可以说过的很艰苦。陈理后来老死在了高丽,经过几百年的融合,如今陈理的后裔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韩国人。陈姓如今是韩国的一大姓氏之一,如今韩国的陈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陈理的后代。


历史直男A


1363年,陈友谅率60万大军倾巢而出,先是围攻洪都城后又与朱元璋军决战于鄱阳湖,在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头部中流矢当即而亡。陈友谅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即太子陈善儿(陈友谅此前已称帝,建立“大汉政权”)在这次战役中被朱元璋军俘获。

至于陈友谅的次子,12岁的陈理则是被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等人趁着夜幕降临侥幸带离鄱阳湖战场,逃至武昌,张定边等人在武昌拥立陈理为帝,改元登基。次年,也就是1364年,朱元璋命廖永忠进军武昌,陈理出城投降,被带回南京,朱元璋封其为归德侯。

朱元璋担心陈理年幼被人挑拨利用,于1372年将陈理“发配”高丽,朱元璋方感放心。其时高丽是个落后之地,陈理虽被封为陈王,但从相关记载来看陈理在高丽的生活颇为艰苦,收到的赏赐也只是不多的米、豆、酒等生活用品而已。陈理在高丽一直活到了1408年(57岁),虽说生活清苦,但是比起明朝的开国功臣们,似乎也算是“善终”了吧?!


历史守望者


元朝末年,出现了很多割据政权,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是比较大的三股势力。现在我们都知道结局是朱元璋做了皇帝,那么其他政权的后人是怎么处理的呢?

朱元璋灭掉大夏政权后,明玉珍之幼子明昇出降,朱元璋封其为“归义侯”,陈友谅之子陈理被封为“归德侯”,在应天府赐宅居住。后朱元璋为避免汉、夏遗臣作乱,令明昇、陈理二人率族人前往高丽定居,并命高丽国王予以优待。高丽恭愍王将二人及其族属安置在松都,厚赐府第、奴婢。陈理后来绝嗣。明昇的母亲彭氏曾向李成桂进献衮龙袍,因此李朝太宗李芳远封明昇为“华蜀君”,列为忠勋世禄。

今天高丽半岛的明玉珍后人大约有6万(约4万人在南方,2万人在北方),分为两支,一支是明昇的兄弟叔侄的后代(随明昇前往高丽的明氏族人共有二十七人),奉明玉珍为祖先,以重庆为本贯,称为“西蜀明氏”,人口在韩国249个姓氏中排第74位;另一支是明昇本人的后裔,据其族谱称,明昇因自认为“亡国之君”,不配用祖姓,故改姓昇氏,主要居住在全罗南道和庆尚南道地区,以昌平为本贯,叫“昌平昇氏”。由于拥有同一祖先的缘故,韩国的西蜀明氏和昌平昇氏之间今日仍禁止互相通婚。

至于张士诚,在灭亡那一刻,他已经把自己妻儿老小自己解决了。




南岭说史


元朝末年,朝廷昏庸无道,天下义军蜂拥而起,讨伐暴元。这其中,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玉珍等势力各自雄踞一方,相互之间摩擦不断。



公元1363年,陈友谅重兵围攻洪都。洪都守将朱文正率领部下浴血奋战,以一座孤城扛住陈友谅60万大军的轮番攻击,为朱元璋回军与陈友谅决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同年8月,朱元璋、陈友谅双方军队,在鄱阳湖展开血战。最终,朱元璋的军队以火攻大破陈友谅的汉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失利的陈友谅率部从湖口突围时,被一支箭射穿头部而死。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从朱元璋后期屠杀功臣的狠辣程度来看,仇人陈友谅的家室自然不会落个什么好下场:

据史料记载,陈友谅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陈善儿,次子陈理。



陈友谅兵败身亡后,陈善儿被俘虏,陈友谅麾下猛将张定边携陈友谅次子陈理逃到武昌继承了陈友谅衣钵,成为父亲陈友谅昔日所建“汉”国的最高领导人。不久后,不愿放虎归山的朱元璋打败陈理,陈理出城投降!

为拉拢人心,朱元璋并未杀掉陈理,而是将陈封为归德侯,陈理因而保住了性命。大明王朝根基稳固后,陈理被朱元璋“发配”到高丽定居,最终在异乡落魄至死!



也有相关传言,说道陈友谅长子陈善儿后来逃到民间,过上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但众说纷纭,具体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不书公子


从正史看,陈友谅至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就是太子,叫陈善儿,被朱元璋抓住,应该是某种原因死了,没有下文。次子就是陈理,在张定边的挟持扶助下继位称帝,“太子善儿被执。太尉张定边夜挟友谅次子理,载其尸遁还武昌”,与朱元璋相抗,才当了几个月皇帝,在朱元璋亲征下投降,见他年纪幼小,才十二三岁,又欲收陈友谅旧人的心,减少内耗,朱元璋当面表示不会为难陈理,并让他从府库中随意拿走财物,以示大度。


从史书记载习惯看,如果只有两个儿子,第二位一般不会以次子称呼,陈友谅可能还有其他儿子,野史也有传说,朱元璋强纳陈友谅后妃,后妃因有孕在身屈服,后产一子取名朱梓,封在长沙为潭王,传说纷纭却没有力证,脱不了道听途说的范儿。而陈理被封为归命侯,软禁在南京,朱元璋为了收买人心,还对陈氏家族大封特封,陈友谅父亲陈普才之前就对陈友谅的造反不以为然,认为是取祸之道。这时也被封为承恩侯,大哥友富为归仁伯,二哥友直为怀恩伯,陈友谅死去的二位弟弟也追封附祭。(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这时江南未平,天下也处于混乱中,近在身边的张士诚尚有威胁,朱元璋必须恩威并施收拢人心,等到张士诚也兵败被擒,绝食身死,陈理的处境立马改变了,他本人也有所觉察,有点怨言。朱元璋便以陈理虽是小孩子,但身份重要,容易被人利用为由,把他与大夏国末位皇帝明升,即大夏国明玉珍的儿子,一同送到高丽去居住,陈友谅父亲等人也迁居异地。

高丽其时的国王是王颛,后谥为恭愍王,他本人曾在元朝为质,在元朝的护送下回国夺位成功,对于如何与周边强邻相处颇有心得,对被送到高丽的陈理以礼相待,以王侯称呼,但生活用品却不如礼,短缺常有,陈理在朝鲜过得极为艰苦,而这,可能是朱元璋乐于见到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等到李成桂废黜高丽恭让王自立,建立了朝鲜李朝,还活着的陈理依然受到礼遇,李成桂的第五子李芳远上位后,朱元璋也已去世,陈理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赏赐较为足用。当陈理去世时,还赠米豆五十石、纸百卷、赐棺椁,陈理有儿子陈明善。也有一种说法说陈理没有死在高丽,而是逃回到四川隐居,开枝散叶。


南方鹏


陈友谅,元末群雄之一,陈汉开国皇帝,生于公元1320年,卒于公元1363年。

对于陈友谅,相信所有看过倚天屠龙记的人都会记得这个乞丐。当然了,影视作品固然是会有偏颇之处,但陈友谅的机智聪颖却是没人能怀疑的。

陈友谅之所以输给了朱元璋,并不是因为陈友谅不如朱元璋,相对的,陈友谅的个人能力很可能要强于朱元璋,但为君王者,可并不仅仅是要自己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掌控部下的能力,尽管陈友谅在御人这方面并不比朱元璋差,但朱元璋毕竟有一系列能人谋臣为自己保驾护航,依仗着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策略,瓦解了陈友谅与张士诚的联合,朱元璋最终还是击败了陈友谅。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陈友谅的势力是要胜于朱元璋的,但是一场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大败,不仅是大败,陈友谅更是身中箭弩身亡。

国主战死沙场,整个陈汉立刻便风声鹤唳起来,明眼人都知道,没了陈友谅的陈汉,已经输定了。

陈友谅,其实是有两个儿子的,陈友谅兵败身亡了,少主下场又如何?

陈友谅长子陈善儿,次子陈理。

长子陈善儿,并未逃离厄运,陈友谅兵败身亡的时候,陈善儿也跟着被凶猛的朱元璋军俘虏,尽管陈友谅收下有强军六十万,依旧无法阻止朱元璋二十万大军压境。

陈友谅虽然兵败身亡,长子陈善儿也逃得一劫,但陈友谅的尸首与次子陈理一起被太尉张定边拼死保护,匆忙逃回了武昌。

次年,朱元璋再次率领大军压境,兵锋直指武昌,在武昌的陈理顿时间便慌张起来,紧急命令各地将士出兵勤王,只可惜,陈汉大势已去,陈理最终还是被围困在了武昌。


当然了,陈理最后还是投降了,毕竟武昌已经被朱元璋包围,陈理的勤王大军也已经被击败,陈理已经没有了任何胜算。

陈理投降以后,并没有被朱元璋囚禁或是斩杀,反而是封了他一个归德侯,陈友谅的其他亲属,也被封王,从这个角度看,朱元璋确实是宅心仁厚。但在光鲜亮丽的地位背后,谁又知道陈家人是怎么生活的。

后来朱元璋因为担心陈理再次起兵谋反,于是便将陈家迁往了高丽,陈家在高丽倒也过得不错。 朱元璋对待陈友谅的后人,已经足够仁慈,陈理得了善终,享年58岁。


魏青衣


这些说法多出自明史,就将就着看看吧;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战胜陈友谅,陈友谅也被乱箭射死,陈友谅有两个儿子应该都带在身边,陈友谅死后长子(也就是太子)陈善儿(一说陈善)和次子陈理,鄱阳湖大战中陈善儿被明军俘获,但抓住之后究竟是杀了还是养着还是逃跑了没有定论;小儿子陈理在陈友谅死后被当时的实权人物张定边带着逃回武昌拥立其为帝,可是好景不长,陈汉军队面对朱明军队节节败退,陈理做皇帝那会才十二岁,最后向朱元璋投降,朱元璋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封为归德侯,前期居住在首都应天,但过了几年朱元璋把他送到了明朝的藩属国-高丽(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去了,其实就是发配边疆,减少朱元璋的隐忧,朱元璋要高丽王好好照顾陈理,其实陈理在高丽基本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活的比较艰辛,最后陈理病死在了高丽,其有一子陈明善,关于陈明善的信息比较少,也没法展开说,陈友谅儿子的结局大致都这样,朱元璋没有对陈理斩草除根还是很厚到的。


过去即历史


陈友谅的后代其实结局还是不错,比起很多灭国王者来说,已经相当幸运。比起满清对待朱元璋后代的残忍杀害来说,朱元璋对待陈友谅后代确实很友好。

下边让我详细讲一讲这段历史以及陈友谅后代的结局,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一、陈友谅大败

元朝末年,天下四分五裂,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其中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实力都比较雄厚,尤其陈友谅,更是相当厉害,军队人马都比朱元璋要多。


按照综合实力而言,朱元璋一开始可能并不是陈友谅的对手,以至于陈友谅比较自负带领六十万大军去攻打洪都。朱元璋命令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在洪都耗住陈友谅,朱文正做的还是很不错,在洪都拖延了陈友谅一段时间。

同年八月,朱元璋率领二十万军队去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生死血战,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战斗,最终陈友谅被朱元璋挫败,无奈之下打算逃跑,可惜跑到半路就被一支莫名其妙的箭射中脑袋,并且一箭穿透而死。

就这样,陈友谅错失良机,朱元璋势力大增。陈友谅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大儿子陈善儿,一个是小儿子陈理,在混战之中,陈善儿被人俘虏带走,小儿子陈理则被手下张定边救走带回故都。


二、陈理的下场

回到故都收拾一下战乱残局,张定边等人辅佐陈理继承父亲陈友谅的基业,当时陈理年仅12岁。

朱元璋整顿了一下军队,乘胜追击继续攻打陈理,陈理派身边大臣前往迎战,可惜大臣都败下阵来,把陈理吓得不轻,连忙出城跪地迎候朱元璋大军,并且乖乖投降。



太祖见理幼弱,掖之起,握其手曰:“吾不汝罪也!”府库财物恣理取,旋应天,授爵归德侯。—《明史·列传》

朱元璋看到年幼的陈理如此识趣,也就没有为难他,还把他带回自己宫中,封陈理为归德侯,在宫中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他,只要他不造反搞事情就行。

可是陈理在朱元璋府上生活一段时间就开始有点张扬,喝酒后还敢骂朱元璋,这就是明显的不懂事和作死行为。朱元璋对此十分无奈,觉得要收拾他也不是,不收拾他心里又实在担心他继续这样影响自己权威。

经过左思右想,最后朱元璋把陈理发配到高句丽,叫高句丽国王好好照顾他。高句丽国王虽然对陈理还可以,可是从小习惯锦衣玉食的陈理又怎么受得了那种艰难困苦的日子呢?

据说后来陈理从高句丽逃走,并在民间生儿育女,改名换姓,留下很多后代,最终于1408年病逝,享年58岁。


三、大儿子陈善儿和其余后代的结局

大儿子陈善儿被俘虏后,有人说他在俘虏期间死去,有人说他最后逃了出来改名换姓生儿育女,留下后代,我们已经无从考证。


除了陈友谅的两个儿子之外,他手下的大臣也被朱元璋体罚,规定其只能世世代代捕鱼为生,不允许上岸,虽然没有杀害,实际上却剥夺了他们的自由。

此外,陈友谅还有一个妃子带领自己的孩子在民间继续生活,传宗接代。可以说陈友谅的后代如今还有很多,朱元璋并没有赶尽杀绝,或者说连杀都没杀,毕竟都是一群孩子,对朱元璋的威胁不大,况且朱元璋足够自信,不担心他们能怎样。


结语

其实朱元璋确实是一个很有政治手段的领导者,因为朱元璋的领导,才有了明朝的一段时间兴盛,要是换做其他人,很难说能有朱元璋这样的气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