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传谈书法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古代书法作品、古代书论是我们学习古人书法的巨大宝库。

从家传谈书法

感谢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生活在有网络的世界里,人们之间的沟通再也不像古人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洞悉外面的世界,与别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习书法也不例外。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坐在家里学习书法。通过网络文字、视频、音频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网络书法教程,这是古人为之望洋兴叹的。

从家传谈书法


试想,在没有电、录像机、录音机和互联网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学习书法的?我想,古人学习书法只能靠言传身授再加上文字教材。谈到这里,我就有许多疑问。为什么古人讲书法学习都是用形象的比喻?我假设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学习书法的古人根本没有必要去学习书法的执笔用笔方法。因为古人写字就是用毛笔,无论是个人,家庭,社会,都需要毛笔作为载体来进行文字的书写。用毛笔写字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太平常不过了。甚至学习书法都不需要人去教,一个古人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就可以随处看到书写的人,看到他们执笔的方法、书写的方法,看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写字了。这种写字我暂且认为是大众化的书法。在这样的前提下,古代的书法家用比喻的方法来形容用笔的方法,线条的质感、汉字的造型都是用比喻的方法来描述,是普通的书法家书法水平可以更上一层楼。

从家传谈书法


二是古代没有摄像机,录音机,照相机等现代化成像、成声工具,书法的教学只能靠文字或言传身受来表达。比如,老师要教一个学生如何执笔,如何练习笔画或写字,都需要老师在学生的身边,亲自传授执笔的方法和写字的窍门。如果老师不在身边?那就要看书法教程(文字)。而文字里边讲的书法技法就是这些比喻。这些形象的比喻,笔者认为其实质是书法所产生的效果而已,是书法所追求的一种审美效果。而并非是其技法。

从家传谈书法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真行草隶篆法五体以俱完备。这个时代又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永嘉之乱等社会动荡,使得上层社会到普通老百姓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个时期玄学也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书法却达到了“百家争鸣”的发展状态。北朝书法以锺繇、索靖为代表,其书法体系又被东晋王导、王旷、王羲之、王献之等代表所继承。另外一派则是以鲜卑入主中原以后所创立的北魏书法,其代表作为造像题记、墓志和刻石。

从家传谈书法

东晋王氏书法直接继承了秦汉以来李斯、蔡邕、崔瑗、杜度、索靖、锺繇、卫铄等中原正统书风,其书传承有序,也是古代书法发展的一个特征。这里重点就来了,“传承有序”这几个字,正好说明了学习书法是需要继承与发扬的。王羲之是东晋书法的领军人物,对后来的朝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什么《笔阵图》、《指归图》等等书法著作都是王羲之学习书法的秘籍,也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

从家传谈书法

因为王羲之本人的真迹现在没有一件是真的,充其量是摹本、临夲、拓本等,所以我认为学习高深的书法技能不光靠古人的比喻就能达到的。历史的长河留到了今天,我们真正传承下来的书法技能又有多少呢?现在虽然有了网络,有了视频,音频,文字等互联网手段,但是从古传承下来的却很少很少,这大概于古人的思想和社会的变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像古代好多古典论述已经失传一样,我们只能“意会”了。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没有接近主题,现在开始正题讨论。家传与书法的关系。

从家传谈书法


接着上面我们来说书法的传承有序。东晋时期南朝的书法大家层出不穷,像王氏一门就有王导,王旷,王廛,王洽,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王珉、王僧虔,王凝之,王徽之等等人物,他们出生显赫,都是书法大家。而王羲之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而已。论其家源,可以追溯到秦朝王翦。有这么一个文化氛围浓重的家族,不产生像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大家才怪呢!人们常说王羲之的书法是从锺繇、卫铄的书法而来的,还不如说是从其文化浓重的官陇世家而来。相传,钟繇的书法墨迹就是王羲之的叔父王导从西晋南迁的时候带回来的。所以说学习书法家传很重要,他不光是书法技能和风格的继承,同时也是书法文化的重要继承。我们也不否认王羲之的族外老师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王羲之的书法只是体现了他个人的道德修养与书风,没有在当时的社会上普及与发展,所以就形成了现代人对王羲之书法风格的神秘性,其笔法的神秘性,结字的神秘性。不像蔡邕,蔡邕是一位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在汇集了历代古人隶书笔法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普及了隶书的规范,《熹平石经》就是其代表作品,他对书法的普及与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类似的还有《急就章》,是汉代的启蒙读物,对我们后世学习书法的影响极大。

从家传谈书法


从以上论述来看,王羲之书法的神秘性是必然的。他的学书之路就是源于其家族,源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书法传授,而不是大众理论化的普及学习。这对于我们后世的人来学习王羲之书法产生了巨大的障碍。因为学习书法,最重要的就是用笔方法。王羲之之后历代的书论都有描述,但现代人读不懂。因为古人的语言是有限的,对书写时执笔的方法,毛笔入纸的角度、方向、笔杆的倾斜角度、笔毛的状态、笔毛的运动轨迹、手指,手腕和手臂的用运状态等很难用语言来表述。不如身临其境,以身试法和现代的视频技术来得直接,这是从技法上讲的。另外一个就是书法的文化。文化是需要修养的,一个家庭的修养,一个社会的修养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法首先是作为个人的修养来做的,书法的字外功就谈到了个人的修养,比如对文字学,语言学,文学,诗歌,绘画,音乐以及学问的理解等等。所以我们要先从家庭这个小范围开始慢慢培养,代代相授相传。

从家传谈书法


总的来说,家传对于学习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小小的学习环境,一群爱好学习书法的兄弟姊妹,一大群学习书法的朋友同学,一个对书法有深厚功底的父母,一帮对书法有深厚底蕴的书法教师等等,这些对于学习书法的个人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然现在有了网络,网络综合了以上的特点,对于我们学习书法来说,简直就是锦上添花,如鱼得水。所以请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家传”之法,让我们的书法水平与日俱增,直逼古人。你准备好了吗?请随时给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