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把皇位传给乾隆?

袁思怡


清世宗雍正皇帝在清朝历史上的在位时间并不算长,如果单凭在位时间来讲的话,雍正皇帝的在位时间几乎排到了倒数第二,仅次于在位十一年的清文宗咸丰皇帝(末帝溥仪在位三年不记入此列)。然而在这短短的十三年时间中,这位皇帝所进行的改革和发出的诏令确是整个清朝最多的,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做出的众多决定中,绝大多数都是对于清王朝发展和稳定起到积极作用的,在其众多决定当中,选择皇四子弘历继承帝位是其众多正确决定中的一个,这项决定不仅在未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将清朝推向了全面的盛世,还确保了清朝政局以及皇位更迭六十年的稳定状态,可以说雍正皇帝选择乾隆继位是一项正确的决定。这位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为何选择自己的皇四子弘历继位呢?

圣祖钟爱,亲自培养:

历史上关于雍正皇帝的继位问题始终众说纷纭,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原因其中有一条说的就是因为康熙皇帝钟爱雍正的四子弘历,而将皇位传给了他。这种说法实际在历史上是能够得到佐证的。第一是康熙晚年,康熙一行到圆明园牡丹台游赏,胤稹借机将儿子弘历介绍给了康熙,康熙见到弘历后格外高兴,立即“命宫中养育”,这使弘历享受到了其他一百多个皇子皇孙所没有的殊遇。第二是一次在避暑山庄狮子园,胤稹带着嫡福晋乌拉那喇氏和侧福晋、弘历生母钮祜禄氏一同拜见康熙,康熙当着众人的面称钮祜禄氏为“有福之人”。为什么康熙单单称赞妾室身份的儿媳钮祜禄氏呢?究其原因,当然是母以子贵,因为她生下了宝贝皇孙弘历,康熙说钮祜禄氏有福,背后隐含之语即弘历日后必大福大贵。后来弘历登基,还曾多次提及自己儿时被皇帝爷爷带在身边的故事。乾隆在康熙晚年的最后几年中的宫中生活不仅让在康熙皇帝身边学到了很多,同时对于他的三观树立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年幼的乾隆耳濡目染作为九五之尊的皇爷爷的行事风格,也使自己原本并不熟悉的皇爷爷康熙帝成为了对其日后做皇帝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乾隆即位之后曾多次提及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甚至很多事情都效仿自己的祖父,这些都源于其年幼时宫中生活的所见所闻和经历。

子嗣不多,可选又少:

相对于一生诞育35位皇子20位皇女的康熙皇帝来说,雍正皇帝的生育记录就显得有点少的可怜了。雍正皇帝不仅生育的皇子少,而且夭折率还特比高,这就导致了雍正皇帝可供备选的继承人范围的缩小。实际上雍正皇帝一生曾先后生育十位皇子,因为贵妃年氏所生的三个皇子福宜、福慧、福沛和齐妃李氏的一位皇子弘昐、弘昀都幼年夭折,所以并未齿序,所以雍正皇帝的皇子实际上只有5人,他们分别是: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皇长子弘晖、齐妃所生皇三子弘时、熹妃所生皇四子弘历、裕妃所生皇五子弘昼、谦妃所生皇六子弘曕。

虽然有五位皇子可以备选,但实际上这四位皇子中也就只有皇四子弘历可堪大任,皇长子弘晖年幼病逝,皇三子弘时虽为事实上的长子,但是因为替雍正的政敌胤禩、胤禟说情而触怒了雍正帝,被削除宗藉过继给了胤禩,失去了皇位继承的资格,皇五子弘昼因为行事荒唐也不被雍正皇帝所喜爱,谦妃刘氏所生的皇六子弘曕是雍正皇帝的老来子,虽深受雍正喜爱,但是因为年纪太小,实际上无法与皇四子弘历相比肩。由此可见,雍正皇帝虽然空有着十位皇子之名,但是真正可以选择的却只有皇四子弘历一人,类似康熙晚年出现的“九子夺嫡”的事件,在雍正晚年是不可能出现的。

弘历聪慧,雍正喜爱:

皇四子弘历之所以深受雍正皇帝信赖和宠爱,与其本身身上所具备的众多优点不无关系,说白了,即便有着康熙皇帝的宠爱和竞争少的优势,如果弘历不受雍正帝所青睐,他也是不可能被选为继承人的。弘历虽为庶出,但是雍正皇帝的中宫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的皇长子已经夭折,中宫无子并且清朝立皇储也并不拘泥于嫡庶之分,所以出身问题并不能影响弘历继承皇位。并且皇四子弘历自幼便表现出了于同龄人不同的聪慧和沉着。雍正晚年由于滥服丹药导致身体不好,对于朝政事务的处理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当时的皇四子弘历就已经在雍正皇帝的授意之下接手了朝政事务,这无疑于暗示弘历的储君身份。

很多人认为雍正皇帝选择乾隆继位是看错了人,认为乾隆皇帝是个败家子,这样是实际上并不客观,乾隆皇帝的一生很漫长,也做了很多事情,我们不能将历史人物割裂开来看待,也不能将历史人物一生中某个阶段单独拿出来评判,而是应该将历史人物总体的来综合看待,乾隆皇帝作为一个封建君主,我们要看待的是他是否在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有所作为,是否在推动历史前进的路上有所作为。


历史课课代表


应该说乾隆皇帝弘历之所以能继承雍正皇帝的皇位,主要是靠着他的好运气,他的一帮兄弟不是很小就夭折就是长大之后不争气。那么弘历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登上皇位?请听小编慢慢道来。



雍正皇帝一共有十个儿子,因此刚开始弘历并不占优势。然而皇后生的儿子,齐妃生的儿子,年贵妃生的儿子。一共六个儿子由于出生的时候不健康,都在幼年时不幸夭折。



雍正晚年的时候就只有四个皇子,分别为弘时、弘历、弘昼、弘曕。而弘时由于心直口快得罪了雍正,不久之后雍正削了他的宗籍。而雍正病逝的时候弘曕仅有两岁,依据清朝秘密立储的惯例雍正不可能封他为太子。



因此,真正能够继承雍正皇位的就只有弘历和弘昼,此时弘历成为皇帝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因为弘昼平时行事荒唐,比如他喜欢办丧事,还喜欢吃祭品。因此雍正皇帝几乎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弘历也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对手而顺利登上皇帝位,因此弘历能够继承皇位大部分靠的就是运气。


狐狸说历史


一、雍正立第四子弘历为太子,与康熙皇帝并没有太大关系。

论者常说康熙皇帝中意孙子弘历,以至于传位于雍正的时候也考虑了这一点。

学史者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这样的说法无非是雍正以及乾隆为美化自己给自己造势的有意宣传。即便康熙的确很满意乾隆这个孙子,也不可能因此传位给雍正,更不可能替雍正指定乾隆为太子。

为何?因为历史皇位传承向来都有斗争,一切都很难预料,康熙不可能因为看重孙子而传位于雍正,他无法保证这个皇位雍正未来会不会传到孙子手中?

历史上的晋武帝传位给白痴儿子,也是因为看重孙子的,那就是一个悲剧。

而且因为皇帝有意的偏爱某一个皇子或皇孙,也会刺激他的野心,造成皇权的争斗。

所以,乾隆继位与康熙无关,只是乾隆包括雍正继位后,为美化自己说明自己名正言顺而有意突出康熙与乾隆的关系罢了。

二、雍正传位乾隆,其实可选择的空间很少。

雍正并非只有四个儿子,他其实有是个儿子,只是有四个儿子夭折了,连排行都没有。

雍正真正有排行的儿子有六位:

皇长子:弘晖(1697—1704年),追封端亲王。

皇次子:弘昀(1700—1710年)。皇三子:弘时(1704—1727年)。

皇四子:弘历(1711—1799年),即乾隆帝。

皇五子: 弘昼(1712—1770年)。皇六子:弘曕(1733—1765年)。

其中长子弘晖,次子弘昀都没有活到雍正称帝,六子弘曕在雍正死前两年才出生,太小。

雍正继位后,便于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从这个时间节点看,雍正此时只能在弘时、弘历和弘昼三人之中选择。

次子弘昀和三子弘时都是齐妃所生,当时雍正唯一的嫡子弘晖去世后,雍正只有两个儿子,便是弘昀和弘时,雍正是十分喜爱两人,后来弘昀夭折,只剩弘时一子,雍正更加疼爱,悉心教育,但是雍正严厉的管教使得弘时很叛逆,父子间裂痕越来越大,渐渐不为雍正喜欢。

弘时甚至在雍正争夺皇位的关键时刻反对父亲,选择支持雍正的八弟,这更让雍正不喜,自然不会选择他为继承人。后来以放纵不谨等为借口,削宗籍。

能和乾隆竞争的只有五弟弘昼,而两相比较,弘历各方面的表现都比弘昼要好,所以立弘历为太子也在情理之中。

雍正传位给乾隆,康熙看重乾隆仅仅是很小的一个原因,主要是乾隆没有多少有竞争力的对手。

而且雍正开创了清朝的秘密建储制度,而且雍正之死也比较突然,若是他多活几年,他会不会更改建储诏书也不一定。


微史春秋


雍正皇帝生育能力比不上他老爸康熙皇帝,康熙子女一共有55个,其中35个儿子,不算早年夭折的,也有24个。雍正总共才10个儿子,4个公主!


长子: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

爱新觉罗·弘昐(1697—1699年),生母齐妃,未齿序。

次子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生母齐妃。

三子,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生母齐妃。

四子,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宝亲王,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五子,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和恭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

爱新觉罗·福宜(1720—1721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爱新觉罗·福惠(1721—1728年),追封怀亲王,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1765年),果恭郡王,生母谦妃。


可以看出,成人的也就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和皇六子弘曕。

皇六子弘曕年纪太小,到乾隆即位时才三岁。

雍正皇帝有三个人选作为继位人。就是弘时、弘历、弘昼。

我们分别来看。


弘时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关于弘时的记载: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清皇室四谱》关于弘时的记载:皇三子弘时,……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复宗籍。

上面史料记载了弘时之死的原因:“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实际上弘时之死跟雍正皇帝处置八爷党密切相关。

按常理而言,弘时应是雍正帝择嗣时的首要人选。因为他既在诸子中排行最先,又已成人,且有子嗣,为什么雍正不喜欢弘时呢?

康熙帝在雍亲王府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祖父康熙帝一见非常喜欢,把弘历养育宫中,亲自教授书课,并带他巡幸热河避暑山庄。弘历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而使雍正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处于颇为有利的地位,所以雍正帝即位之初,便把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储君。

雍正1722年即位,当时弘时已经18岁,心智和行为能力都已经成熟。先后经历了康熙帝的两废太子,诸皇子为谋取储位拉党结派,明争暗斗,皇十四子允禵率师西征,收复藏地,康熙帝猝死,胤禛获取皇位等一系列大事。

弘时为了争夺皇位,有样学样,和胤禩走的很近,而胤禩又是雍正的打击对象,雍正立储时,当然要将这位怀有异志之子,排除在外。

特别是,雍正元年、二年。康熙帝忌辰,弘历两次代表雍正祭祀景陵。这个举动表明,雍正有意立弘历为储君了,弘时对储位的幻想已完全破灭,在怨恨与嫉妒心理的作用下,他进一步倒向雍正帝的反对派允禩一方。

雍正四年,弘历被逐出皇宫,派做胤禩的养子。同年,胤禩死亡,八爷党倒台。

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初六日“削宗籍死”。同一天弘时抑郁而死,也有说法是被赐死。


弘历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历9月25日)子夜,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

弘历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

弘历十岁时见到祖父康熙,落落大方,于其他兄弟战战兢兢的神态不同,一下子就得到康熙的欢心,后来,康熙亲自教导弘历。从乾隆逊位来看,他们祖孙二人的关系确是其他兄弟比不上的。

学到的本事和才干也是其他兄弟比不上的!

二月河小说《康熙王朝》中写道:康熙于胤禛和胤禵两人举棋不定,方苞一句“好圣孙,可保两朝盛世”。这虽说是解缙对明成祖立朱高炽为太子(孙子朱瞻基)的翻版。但也不能说毫无凭据,这也是以史为鉴嘛!

康熙和乾隆的关系使在争夺储位的雍正处于颇为有利的地位,雍正继位后便把弘历作为心目中的储君,后来的举动也证实了这点。两次康熙忌辰时,弘历代表雍正祭祀景陵。


弘昼

弘昼与弘历同岁,但弘昼有自知之明。与哥哥弘昼看到了同样的“九子夺嫡”,却有完全相反的理解。行事荒唐,装疯卖傻,所以雍正能容他,乾隆也能容他,反得善终。

弘昼写过一首《金樽吟》,

世事无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
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首诗表述了自己无意皇权帝位、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被历史学家誉为“救命诗”。


弘时站错了队,犯了政治错误,不得雍正欢心。弘昼行事乖张,无意皇权。弘历天纵英明,又得康熙真传,雍正自身才干优渥,自然也希望一个好儿子来继承产业。所以雍正十三年传位弘历。


倔强的砖头123


其实雍正皇帝所生的子女并不少,当然了,跟康熙帝和乾隆爷是没法比的,但长大成人的皇子却只有三位,还有一位最小的皇子在雍正去世时还是个儿童。

既然有三位成年的阿哥,那为什么登基为皇的是乾隆。

首先说一下三阿哥弘时,由于他前面两位哥哥早亡,实际上他是雍正最年长的皇子,只可惜他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让雍正省心的,像泄漏考题、和雍正政敌交往过密,甚至派人刺杀自己亲弟弟(乾隆),最终也是自食其果被雍正赐死。



再来看一下五阿哥弘昼,这位爷对做皇帝不感兴趣,经常做出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情出来,他有一个癖好,喜欢吃给死人的贡品,所以他经常给自己办活出丧。也正因为如此,他一生都活在快乐当中。


开头我就说过雍正去世之时还有一位年幼的皇子,他就是皇六子弘詹。因此雍正没选他做继位人是无可厚非的。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四阿哥弘历(乾隆),他在小的时候就深得祖父康熙的喜爱,况且在雍正当政时期,他能出色的完成雍正交给他的差事,为朝廷确实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像劝诫河南士子罢考等。

所以雍正虽有四位皇子,但乾隆无疑是最优秀的。


曹操的速度


其实雍正皇帝不止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爱新觉罗·弘晖、次子爱新觉罗·弘昀、三子爱新觉罗·弘时、四子爱新觉罗·弘历、五子爱新觉罗·弘昼、六子爱新觉罗·弘曕,其余皇子爱新觉罗·弘昐、爱新觉罗·福宜、爱新觉罗·福惠、爱新觉罗·福沛由于早夭而未齿序。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去世,胤禛即位。由于吸取九王夺嫡的残酷教训,雍正皇帝对继承人的选定格外重视,首创秘密立储制度,于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鐍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之所以选择弘历,而其他皇子能够落选,让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下。

首先,时间节点限制。雍正元年(1723年),此时的雍正皇帝拥有皇子仅有三子爱新觉罗·弘时、四子爱新觉罗·弘历、五子爱新觉罗·弘昼,长子爱新觉罗·弘晖、次子爱新觉罗·弘昀分别在康熙年间去世,六子爱新觉罗·弘曕尚未出生;所以,雍正皇帝要选定继承人只能从弘时、弘历、弘昼三人之中选定。

其次,候选人的条件。雍正元年(1723年),此时弘时20岁,弘历、弘昼13岁;其中弘时一度作为雍正皇帝长子而存在,在雍正身为亲王之时,对其管教严格,期望值过高,对雍正争取帝位未能起到任何助力作用;然而,弘历小时候聪明胆大,十岁就被祖父康熙帝养育宫中,亲授书课,并随祖父巡幸热河避暑山庄,对康熙皇帝留下不错的影响,为其父雍正能够当上皇帝增分不少;而且,弘历为皇后之子。弘昼无心于权利之争。



第三,继承人的选定。最终皇位的选定剩下弘时、弘历二人;在二人同时向皇位发起冲刺时,弘时倒向雍正皇帝政敌八爷党,从此使雍正失去了让其继承衣钵的想法;甚至令其过继给八爷胤禩,最后直接削除宗籍。


安定郡小书生


答案是雍正没有别的选择。

雍正虽然有10个儿子,但是第二、七、九子都只活了不到3周岁,嫡长子弘晖(皇长子)活了7岁,第三子(皇次子)活了10岁,而最小的儿子(皇六子)在雍正去世前两年才出生。

在雍正即位之初的时候,活着的儿子有第四子弘时(皇三子)、第五子弘曆(皇四子),第六子弘昼(皇五子)、第八子弘晟。

弘晟彼时还是个婴儿,看不出天资如何,但是他的母亲是雍正爱妃,所以是所有孩子中最受宠的(有兴趣可以去看雍正年间的赏赐,只要有,最好的一份肯定给八阿哥)。

①弘时因为在康熙年间支持胤禩一党,本身天资又不出众,康熙封王世子时独弘时不封也是佐证,所以也被排除在了储君之外(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读——已经20岁而且生子的弘时绝对不能被称为幼)

弘时后来被雍正彻底放弃,做了胤禩的儿子。

②弘昼比较识时务,也没有夺储的野心,个人能力上和弘历相比有差距,而且比较贪财任性,并不符合雍正对嗣君的期望。

以雍正八年为《乐善堂文钞》做序为节点,代表弘昼主动服软,退出储位斗争。

③弘晟最为雍正宠爱,但在雍正元年只有两岁,在当时朝局复杂的情况下不宜立为储君,事实上,秘密立储的一大好处就是谁也不知道储君,可以随需要更换而不影响朝廷局势,所以我个人认为,就弘晟在六七岁的时候雍正就急着替他寻找各种伴读和随从来看,弘晟也是被作为储君的重要人选来对待的。但是随着弘晟夭折,这种可能成为不可能。

所以自此只有弘曆一个选择了。


黑山羊歸來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雍正皇帝为什么将皇位传给乾隆,当然不是武断作出的决定,雍正皇帝当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在几个皇子之间挑选了一位可以肩负重任的人,那么我们来说说其他几个儿子的情况,大家就明白为什么会选择传位给弘历了。


首先,雍正有十个儿子。

弘晖是长子,他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但是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时候就死了。
弘昐是老二,但是两岁的时候就早殇了,都没序齿(序齿就是按照年龄排顺序)
弘昀也算是老二吧,但是也早早的就夭折了,生与康熙三十九年,殇于康熙四十九年。
弘时是老三,算是与弘历当时有竞争力的一位皇子了。
弘历是老四,这个就是将来的乾隆皇帝。
弘昼是老五,生于康熙五十一年。
福宜是老六,康熙59年-康熙60年
福惠是老七,康熙60年-雍正6年
福沛是老八,雍正元年五月初十生,即日殇。
弘瞻是老九,雍正11年-乾隆30年

我们看到划线的几位皇子,在那个医疗水平不够的年代,基本都是早早的就早逝了,并且所有的皇子都不是皇后所生的,也就是没有嫡子继位这种情况了,所以剩下的就是,弘时,弘历,弘昼,和弘瞻几位皇子了,我们来分析下这几个人的情况:

弘时

其实弘时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但是我们知道,他自己的老爹雍正夺取皇位的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八弟,也就是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但是这个弘时,偏偏与八爷党的人经常纠缠在一起,并且为人也是颇有心机,雍正登基之后,处置了八爷党的人,心里自然也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是如何与他们勾结的,所以在雍正心里,早就把弘时out了。

弘昼

弘昼被称为“荒唐王爷”,为什么呢,其实他和弘历的年级差不多,但是为人不争名夺利,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老爸和康熙爷爷看重的是弘历,他也弄得隐藏自己的锋芒,一直在装疯卖傻,喜欢用疯疯癫癫的形式来伪装自己,还特别喜欢办丧事,其实他一点都不傻。估计他是想自保,既然没有当皇帝的命,一辈子做一个王爷也挺好,所以远离政治这个黑暗的漩涡。

弘瞻

这个很好理解,年纪太小了,当时自己的老爹雍正去世的时候,他只有两岁,既然不是嫡子,两岁的他也看不出是否有帝王之相,所以就没有考虑他,并且在他的上面有适合的哥哥们,其实清朝初期康熙继位的时候,就是年级很小,已经出现了鳌拜多尔衮等厉害的权臣威胁皇权,所以雍正也不考虑让一个特别小的孩子去继承皇位,并且按照清朝的规矩,传位遗诏挂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的时候,估计小弘瞻还没出生。

弘历

最后我们来说弘历,他得以继承皇位的原因。

自身其实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当然这为自己加了不少分,并且康熙第一次见到这个小孙子的时候,就被他的聪明伶俐打动了,那时候弘历十岁,康熙决定把他带进宫,亲自培养他。

其实雍正传为于乾隆,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康熙帝的意思。

究其原因其实也特别简单,与弘历能争夺皇位的人并不多,一个狂妄自大的弘时,一个装疯卖傻的弘昼,最终弘历顺利继位。

希望回答能帮到大家,喜欢的朋友们可以支持一下。


二鱼说史


首先雍正一共有十个儿子,不是四个!其次,乾隆帝弘历按出生顺序是雍正帝的第五个儿子,不是老六!在他之前有大阿哥弘晖,皇子弘昐(早夭,未齿序),二阿哥弘昀,三阿哥弘时,乾隆帝按照齿序是四阿哥。再次,如果雍正帝只有四个儿子,乾隆会是老六吗?题主这个问题可是错的太离谱了!最后,为何传给乾隆?乾隆之前的几个哥哥,除弘时外,都没有活过十岁,所以乾隆出生时他其实是老二。还有,弘时虽然作为实际上的老大,能力出众,但是他曾经参与夺嫡,最要命的是他夺嫡找的帮手还是雍正帝曾经的死对头康熙爷的八阿哥胤祀,这就要了命了,你夺嫡也罢,偏偏要和老爹的仇人在一起,这不是自寻死路吗?所以弘时被雍正帝赐死。这样一来,乾隆在弘时死后就是老大,再看比他小的几个弟弟。福宜,福惠和福沛都早夭,特别福宜和福沛,一岁不到就夭折了,唯一活的长一点的就是福惠,活到了七岁,死后被哥哥追封为怀亲王,为何?受宠!如果不早夭,很有可能是弘历的竞争对手,所以乾隆帝把父亲雍正对他的宠爱看在眼里,自然也对这个弟弟另眼相看。除了这三位,乾隆还有两位弟弟都活的比较长,五阿哥和亲王弘昼活到了58岁,六阿哥果郡王弘曕活了32岁。但是六阿哥弘曕早已经过继给了康熙爷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没有继承资格。五阿哥弘昼行事荒唐,况且弘历曾经被祖父康熙爷养在宫中,从小聪明伶俐,很得父祖欢心。所以综合起来,雍正最优秀的儿子无疑是乾隆皇帝弘历。


hjh海阔天空


雍正帝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他的子嗣不多,活到雍正帝驾崩的皇子仅有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六子弘曕。但这里还要提到三子弘时,因为雍正秘密立储时,弘时还在世。

弘时,生母李氏,雍正初,封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及贵妃年氏;弘历,生母钮祜禄氏,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弘昼,生母耿氏,雍正元年正月,封为裕嫔,雍正八年八月,进裕妃;弘曕,生母刘氏,雍正八年晋为刘贵人,雍正十一年生弘曕晋封谦嫔。

雍正登基时,他与孝敬宪皇后所生的嫡子弘晖已经薨逝,剩下的皇子中,原本应是弘时机会最大,他的生母是齐妃李氏,她的地位高于乾隆帝生母熹妃钮祜禄氏,为后宫第三位妃主,仅次于皇后和年贵妃。但弘时活生生把自己的机会作没了。据记载,他为人行事十分不羁,甚至拿允禩等人之事与自己的父亲雍正帝对着干,最终父子关系恶化,于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同时这也宣告他与皇位彻底无缘。

再看看弘曕,弘曕生于雍正十一年,还只是个小娃娃,加上谦嫔的位份上来看,并不是十分受宠,因此也不在雍正帝的考虑范围。

而弘昼在众皇子中,表现出来的是玩世不恭,无心向上的样子,让雍正帝看来这个儿子也十分不争气,但凡他表现出努力向上,那他也有一争储位之力。有人说他是故意表现出大智若愚的样子,以求在皇宫中安稳的生存下来,不排除这个可能,因为自己母妃的地位不及弘历生母,从弘历母子的角度来看,如果弘昼太能干,那么他和裕妃便不能活的安稳了。

弘历继位除了生母的身份优势,他自身的聪慧之外,在康熙六十年时,他被第一次见到他的爷爷康熙所喜爱,养育于宫中,亲手书课,并随康熙巡幸与热河避暑山庄,这是一份莫大的恩宠,得到了来自爷爷康熙帝的加持,也让他被立为皇位继承人搭了一个台阶。

喜欢的给阿浅的回答点个赞关注一波,也欢迎其他指教和探讨!ღ( ´・ᴗ・` )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