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管名師|楊斌教授:管理學教材是用來(活)用的,而不是用來(死)讀的

導言

許多在工作中希望通過閱讀管理學教材來補充些管理學知識的暗自加油者,也經常看到他們的管理學教材上寫劃得很仔細。然而這樣很容易使學管理變成學“書本”知識,千萬不要這樣做!

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教授指出:管理學科的知識的重要本質在於——“活”,而不是“管理知識速成”。

本文摘自楊斌領銜翻譯的著作《管理學》(原書第二版)序,告訴你如何“活”用管理學教材(知識)。

经管名师|杨斌教授:管理学教材是用来(活)用的,而不是用来(死)读的

稀罕事兒

哈佛商學院大學者出管理學教材

哈佛商學院三位正當年的大學者聯手編一本《管理學》教材,其實並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雖然人們一想到管理教育,總會首先想到哈佛。

此事稀罕的原因,一是哈佛商學院高度專注和強調案例教學法,甚至到了某個極端,非得以案例貫穿全課不可,而知識點和概念體系只能藉助協同案例的註釋材料(notes)來補足;二是通常管理學教材的讀者並非MBA或者高管教育項目的學生——哈佛商學院最為擅長併為主體的教學對象。

经管名师|杨斌教授:管理学教材是用来(活)用的,而不是用来(死)读的

《管理學》(第二版)

寫作初心:為什麼寫《管理學》教材?

因此,究竟為了什麼而寫這麼一本《管理學》教材?這個問題,就成了選擇使用這本書的一個必答題,作者們當然不想僅僅憑藉哈佛的名頭來贏得師生的選用,確實需要給出一個開卷的理由。

作者們的“初心”是寫一本“不一樣”(different)而不只是“更好”(better)的管理學教,刻意從三個方面有所創新:

一是強調“整合”(integrated),內容上有別於之前此類教材主要是以管理職能來架構各部分的通行做法,把戰略視角、組織視角和領導力視角這三個管理支柱融為一爐,並在各處都關照、強調這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求營造一種對經營的整體感(戰略如何決定組織方式,組織又怎樣影響到競爭力與領導力,領導行為又對整個組織的績效與戰略達成如何作用),力圖為糾正管理學或管理教育遭人詬病的“見樹不見林”的積弊做些努力。

二是重視“實踐”(practical),知識、概念、理論固然要在教材中詳略得當地建構起體系,但是管理學本來的高度實踐性、情境性,要求通過“溼漉漉”的內容讓讀者有找到感覺(sense-making)、投身其中的可能,更多的哈佛有代表性的精華案例微縮加工後進入相關各章,成為本書的一大亮點。較之於其他教材更多虛構小故事式的帶入方式,這些案例也為教授們按需選擇哈佛案例,進行剪裁合宜的深度教學提供了某種索引。案例之外,文中所提到的經濟與商業的例子既有經典又多時新,許多統計、進展都跟蹤到2015 年前後,避免了管理教材與現實脫節(irrelevant)的常見病。

三是面向“全球”(global),作者嘗試著引入更多美國之外、發達國家之外的視角與素材,印度、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中的企業也都有所涉及(相對而言,中國企業的案例和基於中國情境的概念與理論還很不夠),雖然此方面的路還很長很長。作為中國的教師,這方面一定要靠自己來大力補足,應該做到以中國本土案例為主,每一議題都應思考研討之於中國情境的適用性以及中國視角的研究成果,才算基本合格。

经管名师|杨斌教授:管理学教材是用来(活)用的,而不是用来(死)读的

從左到右依次為《管理學》(第二版)的作者,

哈佛商學院教授:

蘭傑·古拉蒂,安東尼J.梅奧,尼汀·諾利亞

創新是否站住了腳?

這三個差異化的定位,可謂雄心勃勃,從成書(包括第2 版)來看,“整合”與“實踐”這兩條還算站得住,“全球”特色則仍屬有心無力。

追求“整合”視角,意義不容小覷,在某種意義上,是以具體的行動來回應著明茨伯格《管理者而非MBA》以及本尼斯How Business Schools Lost Their Way 諸如此類質疑。

管理學院的管理學科研究中,微觀的組織管理與宏觀的戰略管理通常都是分系而治的,創新、創業的研究也有宏微觀之分。站到人才培養的角度,教戰略者、教組織者、教領導力者,通常各管各“分”;由此而成的分隔,不僅影響到學習者對於經營整體缺乏系統把握,而且會強化組織實踐中人們“以本職能為先,出問題則歸罪於外”的不當價值觀。

哈佛商學院的高管課程中,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打碎這些學科界限,因為高管沒法把一個遇到的實際挑戰,歸類到這是單純的戰略問題還是組織問題,不該指望第3 章方法只能解答第3 章習題這種過家家式的嚴絲合縫。

而第二個“實踐”的定位,屈服於編寫教材篇幅的無奈,案例從通常的二三十頁縮成一兩頁,深究一下真的有悖於案例教學所堅持的管理學不能“脫土論道”的基本準則,畢竟簡化過度的情境設置會讓管理探討臉譜化、刻板化。所以,我說權且當那是以摘要為索引之用——淺嘗略知味,甚解須周章。

经管名师|杨斌教授:管理学教材是用来(活)用的,而不是用来(死)读的

哈佛商學院

如何使用這本管理學教材?

這樣在定位上有所引領探索,對於教材的使用範圍和方式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這本教材編給什麼人用?

這個問題,其實還牽扯到一個更為基本的問題,管理學教材是編給什麼人用的?

在理想情況下,管理學教材適合自學以求粗通、涉獵以求旁通之用。事實也確實如此:

(1)許多沒學過管理學課程而備考管理類研究生的同學,成了管理學教材最認真的讀者;

(2)許多在工作中希望通過閱讀來補充些管理學知識的暗自加油者,也經常看到他們的管理學教材上寫劃得很仔細。

管理學科的知識的重要本質卻在於——“活”

針對管理學課程,我希望教師僅僅把此書作為一本參考讀物來使用,任課教師應該有體系較為完備的中國案例和閱讀素材,應該在課堂上以案例和素材展開熱烈的探討,而把這本書作為學生伴隨課程展開的一個工具,始終保持對管理學體系的總體把握和對許多具體概念理論的備查瀏覽。

這裡鄭重地請求各位:如果要用這本書做教材,就請一定要活用,要不還不如干脆不用

我一直以來最為擔心的,其實是把管理學課堂作為滿堂灌PPT 上引經據典(講課中加上插科打諢)的“管理知識速成”,學管理變成記憶背誦刷書應試的路數。千萬不要這樣做。

本科開設管理類專業受到的批評(許多人認為不適宜開辦),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針對缺乏生活、很少實踐的18 ~ 22 歲的學生,很容易使學管理變成學“書本”知識,而管理學科的知識的重要本質卻在於——“活”

经管名师|杨斌教授:管理学教材是用来(活)用的,而不是用来(死)读的

楊斌教授授課

管理學教材在教學中到底怎麼用?

2013 年清華恢復舉辦管理學本科雙學位(很大部分是面向工科學生),我自告奮勇教開篇《管理學概論》。課堂上我問的多,講的少,“習慣了掌握知識”的學生們想要本教材心裡才踏實,逼得我找到這本新出不久的《管理學》(算是緣分)。

有了教材去教學,我不斷調整拿捏的,就是這個“教材在教學中到底怎麼用”的問題。想來想去,試來試去,體會這個“度”,就在“活”字上

教材的存在,是要成為教學的重要支撐之一,但是真正的好教學,課程不只是課堂,教課不是教書,修課不是讀書,教學大綱不該照搬教材章節。

教材不能變成教學的束縛;教師,特別是高校教師,管理類尤甚,要把教材“活”用,這是教學“活”起來的重要一步

如果讀了教材就不用來課堂,或者課上聽懂了則教材便無價值了,這就成了死教材呆教學。教材與教學,二者要協同:教材要引起對教學的好奇,教學要引起對教材(以及更多閱讀)的興趣,教材要讓教學有回味,教學要讓教材變鮮活。

教材要重視覆蓋——剪裁得體,要面向中人——深淺適宜,教學更強調針對——重難特點,以及儘可能地深入淺出、各得其所。面面俱到的教學就成了唸經宣科,掛一漏萬的教材則稱不上是教材。教學有節,教材尤甚,生動但不能激動;要有機會讓有代表性的立場、視角紛呈,但要允執其中,不妄加臧否,不因為自己熟悉認同某派某類觀點就濃墨重彩,不能碰上自己不欣賞的部分就語焉不詳。

经管名师|杨斌教授:管理学教材是用来(活)用的,而不是用来(死)读的

《管理學》(第一版)

小結

說來簡單,實為不易。所以,寫教材真是功德事(惠及萬千師生),但絕對是苦差事(積土積水之功),更要有真本事(名師名課方可)。好教材的價值沒有被充分尊重,論文專著而後才是教材的某種學術貢獻排序,妨礙了好教師投身於編好教材中,這遲早得變一變。

這本教材在宣傳時難免會冠上“哈佛商學院院長領銜”的說法,但諾里亞院長只是作者之一,另外兩位作者不僅學術造詣深厚,而且都長期設計並教授集成度高、挑戰度大的高管教育項目,他們編寫教材時,心裡筆下一直都留意著教學如何展開,怎麼才能出一本服務於“活”教學的“活”教材。現在教材在手,教學活不活,就看我們的了!

教材是用來(活)用的,而不是用來(死)讀的。共勉。

经管名师|杨斌教授:管理学教材是用来(活)用的,而不是用来(死)读的

關於《管理學》(第二版)

《管理學》由哈佛商學院權威學者蘭傑·古拉蒂、安東尼J.梅奧、尼汀·諾里亞編著,清華大學楊斌教授領銜翻譯

顛覆了傳統管理學教科書以管理職能為主線的框架,而是圍繞戰略、組織設計和領導力這三大管理學支柱展開。要想獲得商業成功,必須設計並培育出具有防禦力的戰略。這一戰略的執行則依靠各種各樣的組織設計決策,包括資源配置、組織結構和關鍵性能指標的整合。最終,戰略和組織設計都是個體領導力行為的結果。因此,理解領導者如何識別並開發相應的技能十分重要。

本書整合了管理學的各個方面,並試圖回答一個關鍵問題:在21世紀,領導者如何才能成功地管理一家有競爭性的企業?藉此,本書能夠幫助學生為將來擔當領導者角色做好準備。

在本書中,作者運用了大量時新商業案例,涵蓋多種商業環境的反饋練習,以及個人作業,來幫助學生探索並發現提升組織和個人成果的關鍵因素。具體而言:

  • 每章的“開篇自測”提供了一個“現實檢測”,幫助學生進入該章節的知識情境。

  • 導力開發”是綜合性的技能訓練,讓學生進入管理者的角色,發現並瞭解自己是怎樣的管理者。這項貫穿各章的練習將理論融入實踐中,即完成從“什麼是管理”到“如何做管理”的轉變。

  • 拓展視野”幫助學生了解商業格局中的灰色地帶。學生能夠藉此一瞥相應章節所述的管理學概念如何在現實商業環境中得到體現。

  • 案例”練習要求學生進一步研究所給案例,並提供了基於教材內容的探討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