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2年,貧窮坎坷,病危時妻子離他而去,路遙一生風雨誰人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人之一生,不過數載。

數十年間,因為信仰與追求的不同,所能達到人生的巔峰也不盡相同。

有些人甚至花費自己一生的光景,也無法實現自己心中所想,直到離世數年才被後人所記起。

路遙便是其中之一,短短42年人生受盡苦難,抱憾而終。

貧民窟的窮小子,卻為自己的理想奉獻終生,一輩子都在文壇裡兢兢業業,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小有所成。

明明是屈指可數的一代文壇大豪,但是其死前卻一直在溫飽線的上下起伏。

直到去世,才因《平凡的世界》而被世人所敬仰。

短短42年,貧窮坎坷,病危時妻子離他而去,路遙一生風雨誰人知

一、家徒立四壁,無田負城郭。

路遙出生於陝北一家普通的農戶,窮鄉僻壤的生存環境,家徒四壁的經濟狀況。

生不逢時,正逢改革的艱難時期,國家被貧困的氣息籠罩。

家中添子本是一樁喜事,然而路遙的父母卻為此無比憂愁,路遙家中多子多女,再添一子無疑是給本就破敗的家庭雪上加霜。

吃不飽,穿不暖的現實,呆在原生家庭,等同於擊碎路遙求學的夢想。

路遙心中自知,大伯無子,過繼給大伯的命運,就意味著他的求學有了一線的希望。

於是,路遙這位中國文學史上的史詩級巨匠,因為經濟無法被家人所養育,而被過繼給了大伯。

90年代前期的陝北,家家戶戶揭不開鍋,然而,路遙的大伯的家況還是比較可以的。

路遙如願的走進了學堂,然而大伯家的狀況只能夠維持日常的生活。

因此,路遙的童年常常是穿著破衣爛衫,少時的自尊心讓路遙不敢在人前走,每次只是偷偷的摸著牆根回家。

上學的課本路遙也是借閱年長的兄弟姐妹的,幾分錢的新鉛筆,路遙也是望塵莫及。

憑藉著刻苦勤奮的努力,路遙考上了城關小學,這是當地陝北最具有教學水平的學校。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路遙的大伯與及父親都覺得上學沒有作用,還不如讓路遙上山砍柴,增補家用。

好在路遙性格里有莫名的倔強,他對大伯百般糾纏,併發誓會取得一番成果給大伯看。

經過幾天幾夜的激烈的鬥爭,大伯終於欣然同意了路遙。

就算每個月也只有屈指可數的糧票,並且離家數里之外,但是路遙的只想奮不顧身的撲向知識的海洋。

路遙雖然飯量不大,但是糧票太過於少,只能在荒郊野外裡找些野菜,勉強度日。

短短42年,貧窮坎坷,病危時妻子離他而去,路遙一生風雨誰人知

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路遙的求學之路,不僅是飢寒交迫,更是挫折連連。

雖然成績很優異,但是天妒英才,正逢高考的取消,路遙不能去自己嚮往的大學。

他悲憤不已,痛哭流涕,但是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

奮不顧身地尋求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於是路遙便參加了紅衛兵組織的“紅四野”,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該組織的一個小頭目。

對於路遙來說,“紅四野”最大的好處便是不用再受飢餓的折磨。

儘管食物的問題解決了,路遙也沒有喪失對知識的渴求,一直默默努力,堅持不懈自學。

20世紀末,路遙成為了工農兵大學的一名學生。

在當時來說,其前景可以說是前途無量了,儘管他在學校無人知曉,衣著也比較簡陋,樸素基本都是破爛衣服。

可是,路遙卻在工農兵大學經歷了兩場戀愛,其中一個刻骨銘心。

第一個女朋友,因為路遙在學校不小的才氣,而答應了路遙的愛慕。

可是相處兩個月,該女生儘管才思敏捷,但空有錢財,家貧如洗。

最終相處很好的女朋友,因為其貧窮而投入了一個解放軍低級軍官的懷抱。

路遙再次空歡喜一場,學費與生活費雙重壓力,無奈之下,只得找到一家百貨公司的兼職。

在賺取微薄薪水的同時,他也遇到了改變自己一生的女生,讓路遙再次振作起來的林達。

林達知書達理,善解人意,更是痴迷於路遙的才華,被路遙深深的吸引。

路遙最困苦,無助,最無奈的時候,林達像是一束暖陽射入了路遙的心裡。

林達是來自北京的知青家庭,條件比較優越,但是絲毫沒有嫌棄路遙的家境貧寒,更是接連不斷的資助於路遙。

兩人的感情真摯樸實,路遙也更是下定決心,要在文壇闖出一片天地,林達也默默支持。

短短42年,貧窮坎坷,病危時妻子離他而去,路遙一生風雨誰人知

三、半世伶俜空自許,一生風雨誰人知。

高考恢復,路遙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並選了自己最喜歡的文學系。

得知消息的林達心中更是激動不已。

林達充滿希望的等待路遙歸來,卻不想等到的是一封又一封的書信。

路遙的生活特別貧苦,他為了補貼生活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有場幫人寫作文章,或者是替別的公司炒股。

但是因為缺乏交流溝通的業務能力,路遙並沒有因此而改善家庭情況。

歷經數載,路遙與林達結成連理。

林達沒有嫌棄路遙的家境貧寒,兢兢業業的為路遙操持家庭。

林達以為路遙大學畢業,兩人生活能有一絲好轉。

然而畢業之後的路遙卻是一心撲在寫作上,就連愛情的結晶路遠來到這個世界上,是路遙仍是在潛心修寫作,兩耳不聞世俗事。

林達看在眼裡,心中頓時失落不已。

路遙殊不知,這也是他們婚姻破裂的開始。

彼時的林達已有了自己的一份小事業,兒子路遠的到來,給路遙生活帶來極大改變。

路遙此時已經有了些許名氣,他提出讓林達辭職回家照顧兒子,而琳達卻極力反對。

當時路遙正在進行《平凡的世界》的創作,甚至為了其創作的順利進行,多次離家出走,早出晚歸,深居山林。

看到路遙的行為,林達忍無可忍,與路遙也漸行漸遠。

《平凡的世界》進行到一定的階段,路遙得了病,但是林達卻棄他而走。

短短42年,貧窮坎坷,病危時妻子離他而去,路遙一生風雨誰人知

四、千淘萬瀝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家中只剩路遙孤苦一人,路遙卻仍是潛心寫作,一天的起居飲食也是儘量從簡。

儘管日子過得潦倒,但路遙堅持不懈,嘔心瀝血的創作,終於獲得了成就。

後來《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路遙的名氣更是居高不下。

短短42年,貧窮坎坷,病危時妻子離他而去,路遙一生風雨誰人知

然而,路遙的生活卻並沒有因此而改善。

就連去領獎的路費也是四處奔走籌備,可謂是落魄極致。

在進行《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創作時,路遙得了嚴重的肝硬化,長期臥病在床,生活需要他人的照料。

俗話說禍不單行,妻子林達也在這個時候向路遙提出了離婚。

路遙一次次的拒絕,妻子卻絲毫沒有動容之心,路遙便籤了離婚協議。

短短42年,貧窮坎坷,病危時妻子離他而去,路遙一生風雨誰人知

自知時日不多,路遙於病床思索良久,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昇華。

臥病在床也不放棄創作,終於完成了《平凡的世界》創作。

反觀路遙的短暫一生,不僅貧窮坎坷,而且病危時妻子還和他離婚,短短42年人生受盡苦難。

但也因此,路遙在中國文學史上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