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上世紀四十年代繁華的大上海,天才女作家張愛玲橫空出世,帶著她的曠世才情登上文壇。初涉文壇便出手不凡,文字氣質華麗優雅中盡顯人生的蒼涼底色。

一如她的一張經典黑白照:穿著絲質碎花旗袍,雙手叉腰,元寶領斜削瘦長的脖子,高昂起頭顱,極力上揚的眉眼似看盡塵世繁華,卻依舊冷寞如初。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張愛玲

涼薄如她

無疑張愛玲是一個早熟型天才,她三歲熟讀唐詩,七歲開始寫小說,九歲已懂鑑賞音樂與藝術,十二歲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十九歲更因一篇《我的天才夢》而一舉成名;之後愈加美文鋪地一發不可收拾,從此蜚聲上海。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張愛玲與作品《天才夢》

然而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卻有一顆冷漠涼薄的心,而她的涼薄皆有跡可尋。

在被後人稱為最懂得張愛玲的胡蘭成在《今生今世》裡這樣寫道:"愛玲的種種使我不習慣,她從來不悲天憫人,不同情誰。慈悲佈施她全無,她的世界裡是沒有一個誇張的,亦沒有一個委屈的。她非常自私,臨事心狠手辣。她的自私是一個人在佳節良辰上大場面,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她的心狠手辣是因她一點委屈受不得。"在胡蘭成近乎刻薄的評價中或者可以捕捉到張愛玲涼薄的影子。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胡蘭成 《今生今世》

她弟弟張子靜在《我的姐姐張愛玲》回憶錄裡說,張愛玲離開大陸時,半句都沒和他提起,還是姑姑來告訴他的;甚至於張子靜在晚年因經濟拮据向張愛玲發出請求救濟的信件,也被她一口回絕。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幼年的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

在對待母親上,張愛玲說的一句話讓人觸目驚心:

"看得出母親是為我犧牲了很多,而且一直在懷疑著我是否值得這樣的犧牲……母親的錢我無論如何是要還的。"

很多年以後,張愛玲果然為了感謝母親當年的付出,報復式地拿著二兩小金去還錢,還說道:"我一直心裡過意不去,這是還你的。"她母親難過地說:"就算我不是個待你好的人,你也不必對我這樣。'虎毒不食兒'!"看著母親的淚水,張愛玲也只是心裡默默地說:"不拿也就是這樣,別的沒有了。"

以至於母親臨死前希望能見她一面,而張愛玲都未能前去,只給母親匯了100美金;在母親去世後,她面壁而哭,還大病一場;她是真的感到悲傷,因為無論如何都還是母女一場。

而張愛玲在散文中多次提到的好友炎櫻,在定居日本後,曾多次向已移居美國的張愛玲寄信,她也一概不回;炎櫻問為什麼不理她?她只冷冷地說了一句:"我不喜歡一個人和我老是聊幾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個死人一樣。"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張愛玲與炎櫻

晚年的張愛玲離群寡居,不見外人、不回信件,一個人專心於注書立說、翻譯研究,直至離世;她自己說:"我是孤獨慣了的。"黃卷青燈,美人遲暮,千古一轍;比起生活的孤獨,內心的孤苦漠然更讓人覺得蒼涼。

涼薄亦是有因

張愛玲的涼薄是否生性如此?其實不然,造就其孤僻冷漠性格的主要原因,還是自幼父母之愛的缺失。

張愛玲作為清末名臣張佩綸的孫女、前清大臣李鴻章的重外孫女,雖出身名門,但家道中落,父親是典型清末遺少,後來還染上抽鴉片的惡習。母親是新派女性,因無法忍受封建的家族思想和性情暴戾的丈夫而遠走異鄉;張愛玲自小父母離異、孤苦無依。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張愛玲父親張廷重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張愛玲母親黃逸梵

她在十歲多歲時更因遭到繼母的毒打,幾近瀕臨垂死邊緣。這段經歷在其散文集《私語》裡也有刻骨銘心的記錄:"頭上是赫赫的藍天,那時候的天是有聲音的,因為滿天的飛機,我希望有個炸彈掉在我們家,就同他們死在一起我也願意。"

在她18歲那年,由於不堪父親和繼母的虐待而偷偷去投奔母親,卻依舊得不到關愛,母親把她當作拖累自己的包袱,每每冷言相對總讓張愛玲心生愧疚。如若父親對她是痛苦的肉體虐打,那麼母親對她是致命的精神摧殘。

最讓人感到震驚的是,有一次張愛玲在香港大學因學習勤奮受到老師800塊錢的嘉獎,她拿去給了母親;她母親居然第二天就轉手將張愛玲辛苦所得的獎學金當成麻將桌上的賭資輸掉;甚至之後還懷疑這是她和老師私通才得到的錢;甚至還在張愛玲洗澡時偷偷進去檢查她是否還是完璧。

後來母親再次遠走他鄉,張愛玲唯有投奔姑姑張茂淵,開始了與姑姑相依為命的日子;而張茂淵就姑代母職,照顧了張愛玲長達十年之久。這十年,對張愛玲來說,是人生中最溫暖、最溫情的日子。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張愛玲與姑姑張茂淵

或者張愛玲的涼薄印證了她自己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認識過去的我,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情深亦如她

胡蘭成說張愛玲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她無需深入紅塵,這個時代的一切自會與她來交涉,她不想成為傳奇,可是她本身就是傳奇。可見他是深深懂得張愛玲的,於是由胡蘭成登門拜訪見到張愛玲的那一天,她便至此淪陷。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胡蘭成

孤僻冷傲的張愛玲遇見了胡蘭成居然也可以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裡去,但心裡還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就像她自己曾說的一句話:"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而當時胡蘭成已是有婦之夫。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張愛玲與胡蘭成(漫畫)

1944年胡蘭成與前妻離婚後,於次年與張愛玲成婚,並向她許下"歲月靜好、現實安穩"之約;但婚後他依然風流不改,在抗爭勝利後作為"文化漢奸"逃亡之際依舊風流成性、尋花問柳。

當日夜擔心、痴心情真的張愛玲千里迢迢去溫州找他時,居然還為他的情人範秀美畫像,幸虧畫到一半時終是淚流滿面,在大徹大悟後終與胡蘭成決絕。

之後胡蘭成寫信想與她重修舊好,她在回信裡說:我是不愛你了的,因為你已不愛我;但仍在絕交信中把自己當時所寫的《不了情》與《太太萬歲》兩個電影劇本所賺的30萬稿費全數寄給他,助他度過艱難時期。張愛玲對胡蘭成可謂情之義盡、了無遺憾。

1955年,已經在中國文壇大放異彩的張愛玲驀然華麗轉身,遠渡重洋,奔赴美國,並於次年在文藝營認識了比她大近30歲的美國劇作家賴雅,相識半年後結婚;36歲風華正茂的張愛玲與65歲風燭殘年的賴雅,與其說是相愛,更多的是相守。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張愛玲與賴雅

正如她所說:"人的一生註定會遇到兩個人,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如果說胡蘭成曾經驚豔了她年輕時的一段時光,那麼賴雅絕對溫柔了她在異國他鄉的漂泊歲月。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張愛玲與賴雅並沒有風花雪月、轟轟烈烈的愛情,而是在細水長流的平淡生活和風雨同舟的清貧日子中執守出永恆。他們在逼仄的公寓裡煮咖啡看書、暢談文學歷史,執手漫步、共賞日出日落,日子溫馨甜蜜。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張愛玲與賴雅

在賴雅最後的年邁日子裡歷經數次中風與疾病煎熬,張愛玲由始至終相伴相隨,竭盡所能,不離不棄,直至1967年享年76歲的賴雅病逝。真正做到了"死生契約,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1995年9月,一代民國奇女子張愛玲在公寓中孤然辭世,死時一如既往穿著她喜歡的碎花旗袍,各種證件、遺囑都已收拾整齊擺放在門邊,一切都已準備好,似乎連死期都選擇在其偏愛的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天。

"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或者是對張愛玲一生最好的詮釋,儘管有一天微妙的文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世上曾有張愛玲,但世上亦唯有張愛玲。

民國奇女子張愛玲:涼薄如她,情深亦如她

張愛玲

情深亦好,涼薄亦罷,張愛玲人生中那一段段久經不衰的美麗傳奇,以及筆下那一個個刻骨銘心的傾城故事,早已穿越了時間與空間,在半個世紀過後依然那麼從容那麼恬靜地舒展在世人心裡。

恍若朵雲軒信箋上掉落的一滴淚,清麗而不陳舊,蒼涼而不悽愴,細細緩緩、延綿不盡地流淌在世人心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