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為何白起不把趙軍降兵致殘,而是全部坑殺?

未來命名


長平之戰,血流漂櫓。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最為著名的一場戰役,秦、趙兩國基本上都是以本國的國運作為賭注的一場戰爭,其結果以秦國坑殺趙國戰俘四十萬,秦國慘勝為結束。

那麼為什麼作為秦國指揮將領的白起會慘無人道的坑殺戰俘呢?


編者認為有兩個原因

其一 戰俘是會思考的人

作為戰俘通常會有以下幾個待遇。

第一 把戰俘安排到自己各個軍營裡面,作為自己的士兵使用,但是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戰俘,秦國恐怕也消化不了。

第二 充當苦役,但是數量龐大秦國難以消化。況且當時還沒有修建長城、阿房宮、始皇墓。

根據題目描述可以將戰俘致其殘廢。但是我認為不可行,因為戰俘是懂得思考的人。


根據史書記載坑殺戰俘是運用了一定的手段的,也就是說陰謀殺死了這些戰俘。

假如戰俘知道即將面臨死亡,那麼他們會心甘情願的去死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當人陷入絕境,那麼求生的本能就會彰顯出來。

舉個例子古代戰爭期間,通常會圍城攻打,但是出色的將領會選擇三面圍城,為什麼呢?

答案就是窮寇莫追的道理,把一個人逼進死衚衕,那麼人的潛力就會被激發出來,更何況是一群職業士兵。

選擇陰謀坑殺無疑是最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將其致殘無疑要比坑殺難度係數大許多。

其二 秦國制度的力量

秦國軍士虎狼之師也

而白起正是虎狼之師的領導人

“殺神”“人屠”這是對白起的評價。

根據《史記》記載白起在未成名前沒有什麼記載,可以說白起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武安君這個稱謂的。



那麼他到底是通過怎樣的努力的呢?

這裡就要說明一下秦國的制度。

戰國時期秦國為了橫掃六合、一匡天下運用商鞅變法圖強。


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士兵的升遷之路是要靠戰場上殺敵的數量來決定的,也就是軍功爵制。

試想一下戰場上兩軍廝殺,只見對方身上血跡斑斑,右手持兵刃左手為敵方首級,活脫脫的一個個殺神呀!敵方豈不是聞風喪膽嗎?


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白起就是通過戰場上的殺敵數量來累積自己的功績,也就是說坑殺戰俘四十萬又將是白起的一大功績,人性的弱點無非就是錦衣玉食、功名利祿,白起同樣也擺脫不了這些弱點。

所以說正是由於秦國當時的制度,才會有白起“殺神、人屠”的稱號,也就有了長平戰場上的四十萬亡靈。

綜上所述:坑殺戰俘既有對人性的考慮,也有對自己的功績的考慮。

以上內容是我對此問題的看法,我是愛好歷史的一名上班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