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三濱州試題談文學類複習|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指導

高三期末濱州語文試題繼承了聯考試題命題思路,突出體現“穩”字。特別是文學類文本閱讀繼續使用現代詩歌作為素材,體現了“爆冷門”的命題思路。

回顧高考,在現代文閱讀板塊,近十幾年來幾乎沒有涉及現代詩歌。它幾乎淡出了我們的視野,聯考及濱州試題雖兩次考到現代詩歌,但考生很不適應。

事實再次提醒我們,如果2020高考文學類文本板塊考查現代詩歌,我們會輸得很慘。從人們忽視現代詩歌的事實及高考側重考查綜合能力來看,2020高考很有可能就這一知識板塊,“殺”考生個措手不及。所以,我們應該足夠重視,從平時考題中學習閱讀方法和答題技巧,積極備考。

從高三濱州試題談文學類複習|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指導

文段展示

復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讓流水沖洗得

快要不留痕跡了。

河岸上

春天的腳步所經過的地方,

到處是繁花與茂草;

而從那邊的叢林裡

也傳出了

忠心於季節的百鳥之

高亢的歌唱。

播種者啊

是應該播種的時候了,

為了我們肯辛勤地勞作

大地將孕育

金色的顆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詩人呀,

也應該拂去往日的憂鬱,

讓希望甦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負傷著的心裡。

因為,我們的曾經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復活了!

——苦難也已成為記憶,

在它溫熱的胸膛裡

重新漩流著的

將是戰鬥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 滬杭路上)


從高三濱州試題談文學類複習|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指導

詩文賞析

1、一讀標題,把握主題

“復活土地”是詩人歌詠的對象,讚美“復活”是是詩文主題和中心。

2、二讀註腳,瞭解背景

1937年7月6日,艾青在滬杭路車廂裡寫下這首《復 一 活的土地》,詩人預言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即將來臨。他的預言得到了證實,第二天在古老的蘆溝橋響起了劃破歷史長空的槍聲。

3、三讀詩句,理解內容,掌握特色

  • (1)結構及特色分析

本文雖不足三十行,卻是一首具有象徵意義的大詩。從字面上看,詩歌前三節,是詩人在車廂中眺望青蔥的原野時的見聞及感觸,詩人看見繁花和茂草,聽見叢林中鳥的歌唱,他祝願播種獲得金色的顆粒,情境是十分的恬靜。描寫抒情的語言平靜而莊重,簡潔而自然,沒有細緻的描寫,但讓人感覺到深沉寬闊,感受到異常的沉穩渾厚。

詩的最後的兩節,主要表達方式是抒情。也正是這種抒情,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深化和加強。同時,詩人這種誠摯的自白和決心,也讓我們感受到土地復活和民族奮起的喜悅,明白迎接戰鬥的嚴峻的意義。

  • (2)感情及主旨分析

詩人以如椽大筆,宏偉的構思,表達了一個受盡凌辱的偉大民族正在覺醒奮起的姿態和精神,以及詩人自己“拂去往日的憂鬱”與甦醒的大地一起迎接戰爭的歡欣和誓言。這是作者真切的預感,這種預感源於他心中民族的“忠心”和激情。

  • (3)內容及細節分析

1)“播種者”“你”“戰鬥者”三種人物內涵交疊包容,又各自獨立。其中,“你”是作者用第二人稱自指,增強呼喚的力量,激勵自己,藉此委婉自白,表達決心。在作者看來,“你”應該是播種者,播種希望,播種生命;“你”也應該是“戰鬥者”,為洗刷民族屈辱而戰鬥,為解救民族苦難而戰鬥。

2)“忠心”是移情手法的運用,也是擬人修辭。同時,本節視聽結合描寫的手法,充分表達了作者見到大地復活的激動興奮的心情。

3)“復活”在文中的含義,在最後一節中,是讓“腐朽”“死”“苦難”成為歷史,勇敢地成長為“戰鬥者”。

4)第四節復指手法運用,表示強調,增強呼喚效果,加強抒情力度。

從高三濱州試題談文學類複習|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指導

試題分析及複習提示

1、對對本詩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開篇語出驚人,腐朽的生活即將結束,表達了對民族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

B、“春天的腳步所經過的地方/到處是繁花與茂草”,通過寫河岸上欣欣向榮的春景,表達對民族覺醒的樂觀態度。

C、“播種者呵/是應該播種的時候了”,詩人呼籲播種者及時播種,就是呼籲人民大眾為了民族的復興面奮起抗爭。

D、“在它溫熱的胸膛裡/重新漩流著的/將是戰鬥者的血液”,寫出了詩人為了民族的奮起不惜獻出自己生命的決心。

試題解析:“獻出自己的生命”錯,言過其實。實際,表現的是“戰鬥者”因土地的復活而產生的情感激盪、熱血沸騰的高昂情緒。所以,答案選D。

複習提示:詩歌語言含蓄,手法巧妙,所以理解詩歌內容是難點。理解詩歌內容需要抓住詩歌常見的手法,如,象徵、移情(或融情於景)、擬人、比喻、通感等。

2、下列對本詩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整首詩的語言是素淨的、莊重的,雖然沒有用到形容詞,但卻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藝術魅力。

B、“為了我們肯辛勤地勞作/大地將孕育/金色的顆粒”,運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將復活,照應標題。

C、第二節運用了視聽結合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看到春天到來大地充滿生機時的激動與喜悅。

D、“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詩人呀”,通過聲音的延長,節奏的變化,情感得到釋放,增強了抒情效果。

試題分析:“雖然沒有用到形容詞”錯,本詩雖不像其他詩歌那樣大量運用形容詞以描述景物、抒發情感,但也運用到“高亢”“辛勤”明朗”溫熱”等少量形容詞。所以,選A。

複習提示: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綜合能力,涉及知識廣泛。主要涉及語言、手法、修辭、標點等方面。其中,標點符號用法是最容易忽視的知識點。我們備考時,要注意加強常見標點符號用法的複習,如:破折號、冒號、引號、書名號、逗號、頓號等。其次,要注意常見修辭,如,比喻、擬人、誇張、通感等。

從高三濱州試題談文學類複習|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指導

3、如何理解“你一悲哀的詩人呀,也應該拂去往日的憂鬱”兩句詩的含意?(4分)

試題分析及點撥:本題考查理解重點語句含義的能力。思考問題時,要做到一“聯”一“抓”。具體說,一“聯”就是要聯繫是上下文,由本句向上下文發散輻射,把“播種者”“你”“我們”“戰鬥者”等內容聯繫起來思考,理解他們之間的語義聯繫。一“抓”就是抓住語句中的關鍵詞語,如“悲哀”“往日的憂鬱”,理解作者感情及句子寓意。

答案展示:(1)水深火熱的生活即將結束,詩人勉勵自己拂去往日的憂鬱;(2)“悲哀的詩人”就是指作自己,作者讓希望在自己久久負傷的心裡甦醒,也就是暗示光明即將到來;(3)詩人也是民眾的一部分,詩人所體現的情感,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為借勉勵自己來勉勵人民大眾。

9、法國散文家蒙田把預兆或預言稱為“內心騷動的影像”和“神聖的靈感”,艾青也說“預言是‘照亮靈魂的火花‘”。有人說艾青就是一個偉大的“預言家”。本詩以“復活的土地”為題,有何妙處?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6分)

試題分析及點撥:本題主要考查標題作用。詩歌標題類型繁多,包含著時間、地點、人物、事物、事件等諸多信息,它往往暗示給我們詩歌的基本內容,幫助理解詩歌主題和作者感情。解答本試題首先要圍繞“復活的土地”中“復活”的含義思考作答;其次,要圍繞蒙田和艾青的關於預言的名言,緊扣作者思想變化及情感經歷思考作答。

答案展示:(1)“土地”貫穿全詩,從眼前所見的大地想到播種者、詩人和戰鬥者,使詩歌渾然一體;(2)復活的”指看到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充滿生機之時,詩人發現了別人還沒有看見的新事物,聯想到苦難即將過去,發現了曙光似的預兆;(3)多年鬱積在胸中的傷痛、憂患和待,使詩人全身心體驗到了歷史的風雲變幻;(4)“復活的土地”採用了象徵手法,詩人預言偉大的抗日戰爭即將來臨,並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對革命、對人民美好前景的嚮往,對中華民族覺醒充滿信心;(5)“復活的土地”中的“地”與整首詩的韻腳更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



[燕舞春來說]自2017年山東高考啟用全國卷以來,加強了對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查。而從近幾年全國捲來看,特別側重讀寫能力。而對標點符號、詞語正確書寫及運用似乎沒有著力涉及。但教育部組織的四省聯考,無疑在釋放一個信號,2020高考命題沒有“禁區”,將會進一步提高考查的全面性、綜合性,考出學生的真正水平,真正做到“為國掄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