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鲁国(1)

众所周知,由周武王姬发开创的周朝分为西周、东周两段,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一词来源于孔子为其祖国鲁国编纂的编年体史书《春秋经》。那么,我们不妨从鲁国开始,来了解一下东周那段时期的历史故事。

鲁国的由来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殷商,其末代君主纣王一把火点燃鹿台,自焚而死,从此天下归周。周武王为了拉拢商朝遗民,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商故地以延续祖先的祭祀,又把自己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分封在附近,史称“三监”,用以监视、防备其叛乱。然而周武王怎么也没想到,三个弟弟竟会监守自盗。

三年后,周武王病逝,年幼的太子诵即位,是为周成王。此时周朝建立不久,武王的四弟周公旦唯恐天下人听闻国君病逝,新君年幼而乘机叛乱,便登上天子之位暂代新君主持国政。周文王姬昌的嫡子中,除去早逝的长子伯邑考以及次子周武王姬发,便以三子管叔鲜年龄最长。如今武王去世,管叔鲜是最有资格临朝摄政的。因此他一厢情愿的认为,武王的遗命被四弟周公旦篡改。于是一怒之下,便联合了同为三监的两个弟弟以及他们本应监视的对象武庚一同作乱。结果众所周知,周公旦身正不怕影子斜,及时联络了太子太保召公奭以及开国元勋、齐国国君太公吕尚,果断出击,镇压了三监的叛乱。随后继续东征,灭掉了相应武庚叛乱的诸蛮夷,将周政权的影响力延伸到了东海。在东夷之一——奄国的故土之上,周公受封建立鲁国,定都曲阜,作为宗周的藩篱,防御东方的徐戎、淮夷等少数民族。由于周公旦要留在镐京辅佐成王,本人没有到鲁国就封,而是派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伯禽便成了鲁侯爵国的第一代国君。


东周列国——鲁国(1)

西周初年,建立在东夷之一——奄国土地上的鲁国初封地,东南边是徐戎、淮夷、莱夷等蛮夷政权


临行前,他告诫儿子:“我作为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地位也不算卑贱了。然而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就是唯恐礼数不周怠慢了贤才而失去了天下的民心。你到了鲁国后千万不要因自己是国君而轻慢他人。”这便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故的由来。

伯禽之后的乱政

鲁国作为周朝强藩,又是周公旦的封国,周公的长子伯禽也坚持用周礼治国,鲁国的公子公孙们理应维护老祖宗周公制定的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精神,便是嫡长子继承制,周朝明确规定,王位只传予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立长不立贤。天子之位世世相传,只有嫡长子作为大宗继承父辈王位,成为二代目天子,第一代天子的诸子对于王族来说是小宗,分封为诸侯,在诸侯的家族为大宗;诸侯也应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由嫡长子承袭诸侯之位,其余诸子则封为卿大夫,卿大夫一下还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再往下就是平民。


东周列国——鲁国(1)

周朝的宗法制,核心便是嫡长子继承制

然而,就是鲁国这样的礼乐之邦,在开国君主伯禽之后的四代君主中,出现国君之间“一继一及”的特殊现象。所谓“一继一及”,就是“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交替传位的情况。在君位传递的过程中还发生西周以来首例弑君事件,直至鲁孝公即位后,这种不正常的君位继承才告一段落。

东周列国——鲁国(1)

鲁国首君伯禽及其后的君位传承,可见“一继一及”的怪象

《春秋》记载的第一位鲁国君主是鲁隐公,也是鲁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遇刺身亡的国君。其实,早在鲁孝公时代便已经为鲁隐公的悲剧结局埋下了祸根。至于这段历史,我会在以后的篇幅详细叙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