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兒子,富兒子,不如傻兒子,一個老人家的肺腑之言

劉老爹原來住在我們村東頭,是去年底駕鶴西去的,葬禮就辦了一星期,請來了龍隊、舞獅和音樂隊組場,我們這裡各級幹部和附近富商都來弔唁,好不熱鬧,風風光光,引來無數老人家羨慕與嫉妒。

官兒子,富兒子,不如傻兒子,一個老人家的肺腑之言


劉老爹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民,祖宗八代也沒有一個當芝麻官的,地處農村條件不好一直娶不到堂客,三十好幾經人介紹後娶了一個落魄地主的女兒,聽說當年地主女兒因為是家裡成分不好才肯嫁給他的。

能當地主一般是家族有文化傳承,或者思想超前,所以地主家的女兒也上了好幾年私塾,四書五經也略懂一二,在那個時代閉塞的農村也算是文化人。

劉老嬸過門後正值文化大革命時期,由於政府號召,全國人民都知道人多力量大,劉老嬸在五年間就生了三胎,都是清一色的兒子,那個時代窮,醫療條件也不好,不知什麼原因,可是生完之後卻沒有再生。

那個時代男女都要出工,掙點工分養家餬口,劉老嬸有文化,下工之後就教孩子習字讀書,什麼《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等,兄弟三人老大好學,老二聰慧,老三由於發高燒治療不及時引起腦膜炎,生活能自理,給人感覺整個人都傻不拉嘰,但力大如牛,粗活累活不在話下。

老大由於好學,成績特別優秀,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學生,高中畢業後在農村是大知識分子,但他不甘於現狀,劉老嬸在恢復高考後要他去複習重考,老大也爭氣,一下子考取了北京市的名牌大學,畢業後回到了省城,分配在一個強勢行政部門,後經人介紹娶了一個大官的女兒,由於老大學歷高,文筆好,從此一路官運亨通,官至正廳級。

老二聰慧,遇事多思考,膽子也大,改革開放春風綠了中華大地,老二在大哥大嫂的幫助下成為了第一批吃螃蟹做生意的人,倒賣一些工業日常用品,也就成了我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先富裕起來的人,後來也涉獵各行各業,成了遠近聞名的富人。

老三是傻兒子,沒有天分,只能在家裡種地,由於家裡條件好,二十好幾經人介紹終於娶了一個獨臂女人,也算是成家立業了。

三個兒子都很孝敬父母,前幾年劉老嬸走了,劉老爹身體也不好,行動不便,老大接到城裡去住了一段時間,聽說是老大的媳婦有微詞,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劉老爹確實回來了。二兒子又接去住了一段時間,還是不到一個月就回來了,劉老爹說兒子家的則所便盆都比家裡的碗還要白,很不習慣。回家後還是由老三照顧,劉老爹怕冷,不想吹空調,老三就去山上砍柴給爹燒,劉老爹想吃粗糧,老三就把自家種的紅薯給爹吃,反正只要是衣食住行,劉老爹有喊必應,有事必到。後來兩年劉老爹就生病臥床不起了,別人都說

久病床前無孝子,老三就在床前伺候老人,挪背翻身,喂水餵飯,端尿倒屎,一直到劉老爹過世身上都沒有一點褥瘡。

別人去探望劉老爹的時候他很少提及老大老二,總是說他的三兒子最好,是最孝順的,老大老二都比不上老三,說他死後要把老三的病痛都帶走,還要保佑他發財平安。

老大為官,光耀門楣,受人敬仰;老二經商,富甲一方,受人尊重;老三呆傻,能照顧好父親最後的生活,使爹的生命有尊嚴。如果你是劉老爹,會最喜歡哪一個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