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門就“撒手沒”?父母提前做好3個準備,別讓潛在危險害了娃

孩子的成長髮育是很快的,孩子一般在他們一歲左右的時候就會做很多的事情了,比如

走路,簡單的話語,哭笑,與此同時孩子的其它方面也在悄悄的發育,一歲的孩子開始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好奇心,他們初次來到這個世界,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很新奇的,一歲的他們會感知這個世界,他們會不斷的探索著周圍。雖然他們有好奇心,但是他們的各項機能都沒有完全的發育,讓他們沒有辦法很好的探索,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他們的好奇心就會一點一點的積累,逐漸找機會得到釋放。

孩子出門就“撒手沒”?父母提前做好3個準備,別讓潛在危險害了娃

我們都知道 4歲以後的孩子是非常的活潑,愛動的,他們一旦離開了家,到了外面就會到處亂走亂跑,只要父母一時沒有看住,就會“撒手沒”,當然因此而發生的悲劇也時有發生。

孩子出門就“撒手沒”?父母提前做好3個準備,別讓潛在危險害了娃

孩子為什麼喜歡亂跑?

一丶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

他們的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玩耍,遊戲在心理學上甚至被稱為是孩子的生活夥伴,適當的遊戲還能有利於孩子的發展,正是因為這份愛玩的天性,導致孩子到了室外,就會迫不及待的跑起來,奔跑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極其有趣的事情。

孩子出門就“撒手沒”?父母提前做好3個準備,別讓潛在危險害了娃

二丶孩子的好奇心太重

父母帶著寶寶出去玩的時候,寶寶看到外面的新奇事物後,對於一些事情就會感到好奇,因為急於探索引發他們好奇心的事物,所以也會用奔跑的方式加快滿足好奇心的腳部。

總之孩子亂跑的原因各不相同,感統失調、自我刺激、自我逃避、焦慮、興奮、好奇等都有可能出現亂跑的現象,他們對新鮮事物非常好奇,想要親自去看看、去感受感受。

孩子出門就“撒手沒”?父母提前做好3個準備,別讓潛在危險害了娃

對於這些情況,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一丶明確的跟孩子說明亂跑的危害,樹立危機意識

父母在帶孩子出去之前,給孩子講一下出去之後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講清楚以後可以子讓孩子重複一次父母所講過的話。如果孩子出去以後還是不聽話,到處亂跑,回到家以後可以通過給孩子看一些發生危險的視頻,孩子清楚亂跑的危害後,敲響孩子的警鐘,孩子有了危機意識,就會逐漸自覺不亂跑。

孩子出門就“撒手沒”?父母提前做好3個準備,別讓潛在危險害了娃

二丶大手拉小手

帶孩子出去以後父母一定注意看著孩子,最好是手拉著手一起出去,這樣的話,孩子想做出一些危險的事情的時候父母就能感知到了,當孩子想開始亂跑的時候你就能及時的制止了。

孩子出門就“撒手沒”?父母提前做好3個準備,別讓潛在危險害了娃

三丶讓孩子多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

我們知道孩子到處亂跑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對外界的事情和東西充滿了好奇心,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好奇心。讓孩子多認識一下新鮮的事物孩子就不會因為更新鮮的事物而表現出那麼強烈的表現了,也會降低因好奇心而亂跑的概率。

孩子出門就“撒手沒”?父母提前做好3個準備,別讓潛在危險害了娃

孩子的天性我們不應該壓制,但是我們卻可以引導他們如何正確的釋放天性,為了孩子的安全,請父母儘早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孩子的安全沒有小事,所以為孩子提高安全意識,是家長應當送給孩子的第一份教育,孩子的安全得到了保證,才會獲得一個完整的童年。

孩子出門就“撒手沒”?父母提前做好3個準備,別讓潛在危險害了娃

這套《兒童安全教育繪本》是我家孩子看的最多的一本書,這套書一共分為4冊,包括《出門在外要小心》、《獨自在家我可以》、《校園生活我不怕》以及《“不”要大聲說出來》,內容包括孩子的衣食住行以及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知識,非常適合為年紀還小的孩子準備一本。

孩子出門就“撒手沒”?父母提前做好3個準備,別讓潛在危險害了娃

購書鏈接如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