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第三章,用于企业团队建设,最准确

白话解说五千言、品评天下事。

《道德经》流传两千五百余载,成为国学经典,原因何在?众说纷纭。今天小编大白话解读第三章,供广大网友评论。小编认为,它可以用于企业团队建设。
解读《道德经》第三章,用于企业团队建设,最准确

不尚贤、使民不争;

(管理者不去推崇贤能之士,普通员工就不会争相上位)

“尚”,解释为推崇、崇尚。然而,老子说不尚贤,不能理解为不去提拔重用贤才。而应理解为,管理者不要明面夸奖、奖励贤才,而使之处于风口浪尖。夸奖奖励一个贤才,让所有人都不舒服,真是得不偿失。毕竟成绩,不是一个贤才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团队协作的结果。说不尚贤,没说不用贤,更不是让管理者去压制贤。不明面奖励贤才,恰恰是对贤才的一种保护和爱惜。举一反三一下,管理者既然不能明面奖励贤才,激励机制该如何建立呢?取得成绩,联欢共奖一视同仁,背后额外奖励贤才,明面大声呵斥重罚最差的一个,这样大多数就都舒服了。对于贤才,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步到位直接提拔。不尚贤的目的是什么?使民不争啊!一争就乱套了,都使心眼儿了,不能安心努力工作了。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能太重视难以得来的宝贝,这样大家就该挖空心思盗取了)

“贵”,解释为重视、珍贵。管理者太重视贤才,让大家都看出来了,我想谁都不舒服,众人会想着把他从你身边整走,让你失去他。“盗”,虽然是偷的意思,但是在这里,小编认为,老子的意思是,让你失去他。因为有他在,你眼里就没有大家了。不贵,恰恰是为了贵,为了留住。举一反三,老子真正意思就让管理者明面上,一定要一视同仁。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大家看不见让自己产生看法、想法的事儿出现,就不会乱)

“欲”,虽可解释为欲望,但在这里,小编认为它是“看法,想法”的意思。前面老子不让尚贤,不让贵难得的贤才(货),目的就是不见可欲,不让大家产生想法,不让大家有意见!使民不乱,这就不会乱了。一个团队为啥要管理,不管就乱了,不能让它乱,咋管,就这么管!

是以,圣人之治也,

(所以圣人的管理之道是,)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让大家的心,空明安静,心静。让大家的肚子饱,满足大家来工作的诉求。不让大家对单位有看法,而绞尽脑汁勾心斗角。让大家保持精深饱满,筋骨壮硕。)

“虚”,是“空”的意思。小编认为,在这里是“心静”,心里边没有杂乱的东西,不就是安静吗?弱其志的“志”,本意是“志向”,有志向不就有想法吗?弱其志,让想法少一点,不就是别有看法的意思吗?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一直让大家,不知道你重视谁,而不会对单位产生看法。)

“恒”,永恒不变,也就是一直。无知、无欲,是不知道,也没有想法,是对应的前文,对应“不见可欲”。不见,不就是不知道吗?也是“无知”。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

(就算有那么几个知道你重视谁的,想提拔谁的,因为你这样处理、管理团队得民心,他也不敢出什么幺蛾子。没有出幺蛾子的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则,无不治矣!!

(这样做,就没有管理不好的团队。)

很多人,因为这篇文章,而误解老子,觉得老子是阴谋家,小编想说,那是误解了老子,或者解读有误。小编一直认为,读《道德经》不能断章取义,要上下联系前后贯穿,整体解读老子的意思。小编非常不认同,单独拿出来一个词,一句话进行解释、感悟,因为那样的话,很容易解偏,误解老子,大家觉得呢?小编认为,这篇文章,在现代,用于企业团队建设是最准确的了。大家觉得呢?欢迎发表评论。

白话解说五千言、品评天下事。

解读《道德经》第三章,用于企业团队建设,最准确


解读《道德经》第三章,用于企业团队建设,最准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