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的妇女节

妇女节也叫“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或者“三八节”,尽管目前学界对它的起源还有不同看法,但都认为这个节日是在妇女争取平等解放的运动中产生的。与那些古老的节日相比,妇女节诞生的时间很短,在民国年间才传入中国,距今还不足一百年的时光。

众所周知,民国虽然是政治上的乱世,却是文化上的盛世,当时西学东进,各种新思潮、新观点和新事物纷至沓来,妇女节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妇女解放的象征,妇女节很快便为中国女性接受,成为一个欢乐的节日和平等、自由的代名词。

中国第一个妇女节

第一个将妇女节传到中国的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夫人。

民国年间的妇女节

鲍罗廷夫妇

当时鲍罗廷正以共产国际代表名义担任广东政府的政治顾问,他的夫人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女性,随同丈夫到中国来开展事业,积极地开展“夫人外交”。此间鲍罗廷夫人与宋庆龄相识,很快便成了好朋友,并通过宋庆龄认识了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何香凝。鲍罗廷夫人向何香凝介绍了国际妇女运动以及妇女节的由来,何香凝很感兴趣,她后来回忆说:“有一次,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夫人和我谈起了妇女运动老前辈蔡特金和‘三八’妇女节的故事,我们为了进一步开展妇女群众运动,就打算在广州举行一次‘三八’妇女节的庆祝大会。”

民国年间的妇女节

民国时期的知识女性林徽因女士

何香凝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夫人,在社会上和国民党内威望极高,在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何香凝提交了“于法律上、教育上、社会上、经济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助进女权之发展”的提案,并提出了纪念国际妇女节的问题,何香凝的提议得到与会者的赞同。

1924年3月8日,中国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第一次庆祝自己的节日,出席纪念活动的主要是各女校学生、工厂女工和各界妇女团体成员,共有两千余人,场面十分火爆。上午十一时开会,何香凝主持大会,她讲述了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意义,阐述了妇女所受的沉重压迫和根源,号召妇女同胞要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解放和妇女自身解放。大会提出了“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要求妇女有劳动平等权、教育平等权、工作权和参政权。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同时还组织了二十七个演讲队,分赴市内市郊各工厂和剧场演讲;另有部分妇女乘坐汽车游行,沿途演讲和散发传单,宣传“三八”节和妇女解放的意义,轰动了整个广州。对于这次活动,何香凝多年以后还意犹未尽,她在《回忆中国的第一个“三八”节》中兴奋地说:“散会以后,我们挺起胸膛、踏着大步在大街上游行示威,数百名妇女成群结队地喊出了:‘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保护童工孕妇,革除童养媳、革除多妻制,禁止蓄婢纳妾,废除娼妓制度’、‘争取妇女解放’等响亮口号。”

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国女性第一次庆祝自己的的节日,今天看来,这个节日显得革命味道十足。

天乳运动与服装革命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东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在这一年的妇女节,有几名年轻女性赤身裸体参加纪念活动,并现身说法,控诉缠足之苦,束胸之痛,坚决要求放脚、剪发、天乳(不束胸),据说现场有一位女士当场脱掉上衣,露出丰满的乳房说:“你们看,这就是真正的解放!”


民国年间的妇女节

1930年代可以说是旗袍的黄金时期,这时的旗袍不但盛行,而且样式也不断翻新

对于她们的行为,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但却起到了引领潮流的作用。1927年7月,国民党的大本营广东省举行会议,通过了民政厅长朱家骅提议的禁止女子束胸案:“限三个月内所有全省女子,一律禁止束胸……倘逾限仍有束胸,一经查确,即处以五十元以上之罚金,如犯者年在二十岁以下,则罚其家长。”随着国民党在全国取得政权,解放乳房运动蔓延整个中国,一时间,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悄悄地放胸,让乳房自由呼吸,自主生长,这便是民国年间有名的“天乳运动”。

天乳运动的风行引起了女性服装的革命,变化最明显的当属当时流行的旗袍了。1920年代的旗袍依然宽大平直,善于观察和描绘旗袍的张爱玲曾经形象地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但随着女性思想和身体的解放,旗袍也在不断改良完善,原来宽大的袍服逐渐收身以体现女性的自然美和曲线美,总体风格也趋向简洁、清新和自然,成为中西合璧服饰的典范。

新式旗袍带来的审美让民国时代所有的女人都趋之若骛,从高贵典雅的宋氏姐妹,到引领时尚的电影明星胡蝶、阮玲玉,甚至普通的市民、学生和职员,都会让旗袍在不同场合展示着自己的身体和曲线。茅盾在长篇小说《子夜》中借老古董吴老太爷的眼睛,让我们领略了当时的情景:“他(吴老太爷)的眼光本能地瞥到二小姐芙芳的身上。他第一次意识地看清楚了二小姐的装束;虽则尚在五月,却因今天骤然闷热,二小姐已经完全是夏装;淡蓝色的薄纱紧裹着她的壮健的身体,一对丰满的乳房很显明地突出来,袖口缩在臂弯以上,露出雪白的半只臂膊。一种说不出的厌恶,突然塞满了吴老太爷的心胸,他赶快转过脸去,不提防扑进他视野的,又是一位半裸体似的只穿着亮纱坎肩,连肌肤都看得分明的时装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


民国年间的妇女节

民国时期的时尚女性

而出现在游泳池和海滩上的泳装女郎则将这种革命推向了极致,当时一些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女性勇敢地穿上泳装,把健康和美展示在阳光之下。她们走出的这一步,其实是中国妇女解放史上的一大步,难怪林语堂就在《中国人》中惊叹:“对于妇女的幽禁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速度之快,使那些十年前离开中国现在刚刚回来的人感到惊讶。”

服装革命的背后,其实是思想和观念的革命。

红色区域的妇女解放运动

国统区的妇女节,庆祝大多在城市举行,成员以学生、职员和工人为主。与国民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主要以农村地区为主,相对于国民党来说,共产党更重视妇女运动,以至于给人造成一个错觉,以为妇女节是共产党的节日。

关于苏区庆祝妇女节最早的记载是1932年,妇女节前夕,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央关于三八妇女节工作的决议》,号召各阶层妇女联合起来,参加反对国民党的斗争。《红色中华》报道了红都瑞金等地的庆祝盛况:“该日正午十二时,各乡劳动妇女及少先队赤卫队都整队向会场络绎不绝而来,沿途高呼口号,手持各色小旗,一时满场均有红旗飘扬。至一时许,各乡群众已到齐,人数约六千余人,尤以妇女多。”三八节晚上,中央机关在俱乐部举行晚会,表演劳动妇女自强不息以及恶婆婆欺压媳妇的新戏,至深夜始散。

由于3月8日正值春忙季节,许多农村妇女忙于农活,没有时间参加庆祝活动。鉴于这种特殊情况,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了一个新建议:“各地可利用群众习俗和庙会,宣传努力生产,讲求卫生;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不拘办法,力求做到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实事求是地说,这种灵活多样的纪念方式比较有利于妇女解放理念的传播,这也是中共领导的妇女运动比较成功的原因之一。

1940年3月8日恰逢国际劳动妇女节诞生三十周年,延安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这是1949年以前中共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妇女节纪念活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起立高唱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三八妇女节歌》:“冰河在春天里解冻,万物在春天里复生,全世界被压迫的妇女在‘三八’喊出了自由的吼声。从此,我们一起打破毁人的牢笼。苦难,使我们变得更坚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在这次纪念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演讲:“我们现在打日本要妇女参加,生产要妇女参加,世界上许多事情没有妇女参加就不成功。我们女同胞,现在不但受着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顽固分子、土豪劣绅的欺侮,而且还受着那不开明的男人的欺侮。现在有些地方不许妇女开大会,不许妇女讲话,不许妇女讲自由平等,不许妇女办事,这是不对的。我们妇女今天要开会,要讲话,要办事,妇女要自由平等,全国妇女就要加紧团结,几万万妇女结成一个团体,这力量就大的多!”毛泽东的讲话引起与会者特别是妇女同胞的强烈共鸣。


民国年间的妇女节

旗袍:民国年间女性常穿的服装

自三八妇女节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女性的地位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毋庸讳言,民国年间妇女的整体地位还不是很高,所谓的妇女解放在相当程度上还流于形式。对此,著名作家丁玲在《三八节有感》中写道:“‘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需要特别的被提出呢?年年都有这一天。每年在这一天的时候,几乎是全世界的地方都开着会,检阅着她们的队伍……世界上从没有无能的人,有资格去获取一切的。所以女人要取得平等,得首先强己。”

丁玲的话,直到今天也没有过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