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談農村,關於後精準扶貧時代的可持續反貧困鬥爭

李昌平:談農村,關於後精準扶貧時代的可持續反貧困鬥爭

精準扶貧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必然會進入後精準扶貧時代——開展可持續反貧困鬥爭,在這個新階段裡,扶貧工作者們將如何開展新階段裡的“可持續反貧困鬥爭”呢?本期院長專欄為您詳細解讀,同時為您分享第一章

在今年內,理論上貧困縣都可以摘帽了,我認為能摘帽摘的一個不剩最好。時間到了,任務就應該完成了。這個時候,喜歡咬文嚼字的夥計們就別總是談非州豬瘟、新冠肺炎疫情等對脫貧的影響了,讓千百萬可憐的基層幹部們能放下舊事幹新事,輕裝上陣向前奔。皆大歡喜,這沒有什麼不好的。

精準扶貧工作幾年下來,很多人付出了千辛萬苦,承受了很大壓力和太多委屈,當然也換來了偉大的成就:都摘下了貧困縣、貧困戶的帽子。這樣的成就,很可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了。喜歡挑剔的夥計們最好別在雞蛋裡挑骨頭了,讓具體的扶貧工作者及親自部署指導扶貧工作的領導者都自豪和自信一下,也沒什麼不好。

李昌平:談農村,關於後精準扶貧時代的可持續反貧困鬥爭

領導下鄉扶貧

精準扶貧雖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是,又必然會進入後精準扶貧時代——開展可持續反貧困鬥爭,以鞏固精準扶貧來之不易的偉大成果。扶貧工作即將進入新階段,扶貧工作者們將踏上新徵程,下一階段的可持續反貧困鬥爭,應該如何開展呢?

僅代表我個人提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把可持續反貧困鬥爭,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的框架之中,在鄉村振興中解決弱勢群體問題和欠發達地區問題。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呀,不要再單獨部署可持續反貧困工作,要把可持續反貧困納入到鄉村振興工作當中統籌兼顧,即反貧困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子項。反貧困工作沒做好,鄉村振興就也不能很好。建議2021年把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扶貧辦帶進歷史博物館去。

李昌平:談農村,關於後精準扶貧時代的可持續反貧困鬥爭

郝堂村分紅大會現場

二、要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助民互助”——重建村民村社共同體主體性(村社共同體,即:產權、財權、事權、治權“四權統一”的村民村社一體化組織),由村社共同體帶領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依靠村民村社共同體開展可持續反貧困鬥爭。我們黨和政府,要把“搖錢樹”和“聚寶盆”留給村民村社共同體集體經濟組織。什麼是“搖錢樹”和“聚寶盆”呢?發展合作金融和合作保險是種“搖錢樹”,各村聯合起來整合分散的集體建設用地共同建設產業園區或小鎮綜合體等是造“聚寶盆”,再不要把“搖錢樹”和“聚寶盆”給個人或壟斷部門了,否則村社共同體拿什麼凝聚民眾合力開展反貧困鬥爭呢?

政府要把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政策性資源和權利都向村民村社共同體集中,把黨支部領導下的村社共同體建設成鄉村社會的基本組織主體、基本產權主體、基本經濟主體、基本治理主體,當然也是開展反貧困鬥爭的基本主體。助民互助,才是共產黨人領導的可持續反貧困之道,才是社會主義大道。施小恩小惠式的扶貧是雕蟲小技,消除不了貧困的根源,決不是可推廣的作為。

李昌平:談農村,關於後精準扶貧時代的可持續反貧困鬥爭

合作社分紅領到錢的老人

三、倡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可持續反貧困鬥爭,要旗幟鮮明的反對集中財政資源、國企資源打造高大上的脫貧致富典型的形式主義反貧困。要激發村民及其共同體的反貧困自主性,激活農村發展共富的內生動力。現在,大領導人去了某個貧困村走了一圈,講了幾句話,各級立馬派工作組、上各種項目,轟轟烈烈的把這個貧困村打造成脫貧致富的典型村,還組織全國的基層幹部去參觀學習,學習什麼呀?有什麼可學的?學習等靠要嗎?學習等待金磚從天上掉下來落在自己頭上的機會主義思想嗎?這些年,為大領導面子而不惜代價造樣榜樹典型的新形式主義全國性氾濫,要不得,要不得,實在要不得啊!不能這樣搞了,這樣搞不得了,這是典型的低級紅高級黑哩!各級的宣傳和政研部門還大張旗鼓的總結宣傳這種新形式主義下的蛋,這真是紅到了極點黑到了家啦。

四、成立國家性質的生態扶貧銀行,建立生態扶貧體制。我國西南和西北的幾大貧困區域,都是生態脆弱區域,當地的老百姓應由農民轉變成生態民,其基本任務不是搞農業,應該是恢復生態,提供生態產品。假設有二十萬畝喀斯特山區,生活著一萬貧困人口,這一萬人就是生態民。解決這一萬貧困人口收入的辦法可以這樣做:先成立一個生態銀行,由財政逐年注入資本金五到十億人民幣,鼓勵當地的村民封山育林,根據植被水平和生態價值,每畝山林可以在生態銀行抵押2000—20000元的無息貸款,如果貸款到期不還,山林收歸國家的生態銀行。二十萬畝山林管理的越好,生態價值越高,這一萬名生態民擁有的財富就越多,就越富有。這種“生態銀行+生態民”的“生態建設+反貧困”模式是一舉兩得模式,比林業部的“年年栽樹年年栽、年年栽在老地方”的財政撥款植樹造林的模式好。

李昌平:談農村,關於後精準扶貧時代的可持續反貧困鬥爭

社會力量幫助扶貧

五、政府不再直接幫助貧困者增收,應激發社會扶貧活力,讓社會的專業扶貧力量幫助貧困者增收。政府是提供公共品的,幫助貧困者增收的事,不是公共品,政府不能直接做,必須由社會力量做。政府財力有限,社會民力無窮。要鼓勵各種公益組織在扶貧領域開展競爭,使之成為專業的反貧困機構。誰做的好,財政和稅收就優惠於它。要下大力氣整頓各種基金會,要把以假扶貧假公益、真逃稅真洗錢的基金會收拾乾淨,讓真正的社會扶貧力量得以激活和發展。

六、要大幅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特別要把農村老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把農村老人納人社會保障體系是最大的扶貧。

七、在鄉村振興戰略框架下,加強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李昌平:談農村,關於後精準扶貧時代的可持續反貧困鬥爭

柏底村分紅大會現場

八、完善全國性的救急應急體系建設和生產生活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要把鄉村一百平方公里範圍作為一個基本的救急應急和生產生活安全保障單元來進行科學系統的規劃和建設,基本做到救急應急本地自主化、日常食物本地自主化、種子種苗本地自主化。要把鄉鎮的學校等公共設施升級成災難時刻的庇護所和救護中心。


文 | 李昌平 圖 | 網絡 鄉建院

作者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土地法制研究院


李昌平:談農村,關於後精準扶貧時代的可持續反貧困鬥爭


李昌平:談農村,關於後精準扶貧時代的可持續反貧困鬥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