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学写作95:第38回②藕香榭螃蟹宴


读《红楼梦》学写作95:第38回②藕香榭螃蟹宴


读《红楼梦》学写作95:第38回②藕香榭螃蟹宴


读《红楼梦》学写作95:第38回②藕香榭螃蟹宴


读《红楼梦》学写作95:第38回②藕香榭螃蟹宴


读《红楼梦》学写作95:第38回②藕香榭螃蟹宴

众人一边说笑,一边进了亭子,“献过茶”,凤姐忙着命人搭桌子,要杯箸。第三十八回进入第二个场景“藕香榭螃蟹宴”,归入贾府气运线。

这个场景是《红楼梦》全书到目前为止,刻画人物用墨最多的群像场景之一。场景中的每一位人物,曹师都安排了不同的戏份,都提供了特写镜头。整个场景读下来,很有些看春节档贺岁大片的感觉。

凤姐在这个场景里,是服务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凤姐这个人物,在这一个场景的设计方面,则主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凤姐安排人在亭子里摆了三桌席,上面一桌,是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东边一桌,史湘云、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姐妹;西边靠门一桌,李纨和凤姐。曹师简单介绍完筵席座次,又解释说西边这一桌其实只不过虚设坐位,因为“

二人皆不敢坐,只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凤姐、李纨,一个是老太太的孙媳妇,一个是王夫人的儿媳妇,古时候,大家庭的媳妇儿理所应当伺候一家老小。这种文字安排,是要首先确保整个情景的逻辑合理性。

曹师安顿大家各就各位坐好,继续写凤姐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先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上,拿十个来,吃了再拿”;又一面要水洗了手,站在贾母面前剥蟹肉。两种身份转换自如,凤姐在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都完成得非常好。

薛姨妈虽是凤姐姑妈,但身份却是远客,凤姐剥完的蟹肉自然要先让给首席上的客人。薛姨妈善解人意,干脆利落地用一句话消除了凤姐分心照顾自己的压力:“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剥”。于是凤姐先把蟹肉“奉与贾母,二次便与宝玉”;又安排“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再安排小丫头“去取了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

”,预备洗手。

在这一部分文字中,曹师描述了大量的生活细节。虽然事无巨细,但行文简明扼要,直接将贾府的生活品质展现在读者眼前。遇到重要细节,曹师又立即提高事物描写的精确度和颗粒度。整段文字,只做叙述,不做评价,将评判权利,全部交还给读者。这既是对自己文字的无比信任,也是对读者能力的信任。类似的手法在《红楼梦》全书随处可见。

《红楼梦》读得越多,越感觉全书的结构,就像一颗洋葱。曹师用看似普通、实则繁复无比的细节逻辑,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层层包裹,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领悟到不同层次的内容。哪怕有的读者完全无法剥开洋葱的任何一层,那这本书仍然可以看作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读来同样爱不释手。

螃蟹宴既已开席开动,东道主史湘云自然需要再次出现。

于是,曹师安排湘云自己胡乱吃了一个,就赶紧“下坐来让人,又出至外头,命人给赵姨娘、周姨娘各送一盘子”。这时候,凤姐看见湘云张罗,就过来让湘云只管去吃,剩下的事情,交给她来办。湘云不肯,“

又命人在那边廊上摆了两桌,让鸳鸯、琥珀、彩云、彩霞、平儿去坐”。这段描写,曹师重在表现湘云勤恳负责,心思细腻,照顾关系同样面面俱到。

大丫鬟们坐下以后,鸳鸯就向凤姐笑道:“二奶奶在这里伺候,我可吃去了。”鸳鸯是贾母的大丫鬟,现在贾母有凤姐伺候,所以鸳鸯才有此一说。曹师笔下,所有人物、事件的基本叙事逻辑和合理性,与场景设定和谐一致,从不会出现逻辑冲突和穿帮文字,萧遥分析曹师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一套清晰严密的人物、事件、关系管控方法,杜绝线索、人物和关系出现混乱。

凤姐儿道:“你们只管去,都交给我就是了。”说着,湘云也入了坐,凤姐和李纨胡乱应个景儿吃点,仍是下来张罗。作为大家族的媳妇们,这种场合越是热闹,她们越是不得休息。随着曹师的从容下笔,各个人物形象越发清晰。

凤姐张罗着“一时出至廊上,鸳鸯等正吃的高兴”,看见他来了,就都站了起来,鸳鸯说道:“

奶奶又出来做什么?让我们也受用一会子”。鸳鸯的话,透露出她跟凤姐的关系极亲密。凤姐笑道:“鸳鸯小蹄子越发坏了,我替你当差,到不领情,还抱怨我。还不快斟一钟酒来我喝呢。”凤姐儿的语气,既印证了两人关系密切,又极符合凤姐的性格和身份,确保了曹师前后文字的高度一致,由此形成清晰的人物专属风格。

于是曹师接着写鸳鸯赶忙笑着斟了一杯酒,送到凤姐儿唇边,凤姐一仰脖吃了,琥珀、彩霞也上前斟酒,凤姐同样也一仰脖吃了。曹师写这三杯酒的用意,一是表现凤姐豪爽,二是表现凤姐跟丫鬟们关系融洽,三是表现凤姐海量,伏笔后文大闹。

平儿这时早剔了一壳子黄子送来,凤姐道“多着些姜醋”,一面也吃了,就笑道:“你们坐着吃罢,我可去了。平儿此刻出现,曹师的用意是表现平儿对凤姐用心,之前虽然没有在文字中出现过,但却一直在一旁关注着自己的主子。凤姐的“多着些姜醋”,更是生活化、口语化的表达,同时也表现出跟平儿的亲密无间。

鸳鸯看到这一幕,便笑着说:“好没脸的,吃我们的东西。”曹师安排鸳鸯说出这句话,从前后文关系来看,稍有些突兀。也许曹师是考虑到此处需要安排伏笔,因此只能让鸳鸯用这句台词多留住凤姐一会儿时间。

果然,凤姐笑道:“你和我作怪,你知道你琏二爷爱上了你,要和太太讨了你作小老婆呢。”凤姐这句话,完全就是现代人语言的翻版,很难想象“爱上了你”、“小老婆”这些话是曹师在四百年前写下的文字,并沿用至今,且语义没有任何变化。这里提到“琏二爷”,同样是小小的戏剧性伏笔,避免后文突兀。

凤姐这段话,虽是混说开玩笑,但仍道出了一种可能性:主子讨自家府上的下人做小老婆。这里,同样是伏笔。凤姐的话,自然引发了鸳鸯、平儿、凤姐之间的一场蟹黄混战。这里的混战场景描写,现场感十足,读来身临其境,栩栩如生,极见功力。因篇幅所限,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建议有志于学习群像描写技巧的同学,反复诵读、精读。

这一个场景最后,凤姐鸳鸯们在回廊上的热闹,惊动了贾母,“

一叠连声问:见了什么乐?告诉我们也笑笑。”鸳鸯等忙高声笑回道:“二奶奶来抢螃蟹吃,平儿恼了,抹了他主子一脸的螃蟹黄子,主子奴才打架呢。”这一段文字曹师写得充满喜感,是《红楼梦》中少见的欢乐文字。曹师用凤姐和鸳鸯打闹惊动贾母这种安排,一方面伏笔后文真的有人打架,一方面是将视角重新切换到老太太这边,与开篇文字形成呼应。

整个螃蟹宴场景中,鸳鸯的出镜率很高。曹师一边描写鸳鸯的性格,一边用凤姐儿的荤段子伏笔鸳鸯即将面对的一件人生惨事;同时借“主子奴才打架”的戏言,伏笔凤姐跟平儿之间终于也有一战。

场景最后,曹师交代了一笔“黛玉弱,不敢多吃,只吃了一点儿夹子肉就下来了”。这种安排是出于行文均衡性的考量:不仅文字逻辑要均衡,人物角色在场位置关系也要充分考虑清楚,人物和事件都是动态的,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之所以单写黛玉,想来一方面是因为诗社活动即将开始,黛玉在这次诗社勇夺花魁,需要做一个小小的铺垫;另一方面,是螃蟹宴环节并没有宝钗黛玉宝玉及迎探惜姐妹的内容,因而需要对其中一人或几人进行描写以平衡总体叙事结构。以文字效率来考量,选黛玉来写,最为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