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忠诚和能力缺一不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志同道合。这正是《易经》比卦所蕴涵的亲比和谐,情投意合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卦的易理,去处理繁杂多变的人事关系呢?

《易经》: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忠诚和能力缺一不可

西方人以事为中心,中国人以人为中心。对事不对人是西方人的观念,中国人有忠贞的思想,所以以人为本。

一个西方人对公司的忠诚度极低,他随时可能跳槽。甚至向老板请假说要去别的公司面试,找到了好的工作,自己就辞职走人,找不到继续回来上班。

中国人敢这样向老板说吗?在中国这样做,你可能立马走人。就算老板不会让你立马滚蛋,你以后在公司会混得很艰难。中国人要跳槽的话,他会假装肚子痛,请假暗自去找下家,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向老板说:我要请假去找更好的工作,准备跳槽,请批准!

《易经》: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忠诚和能力缺一不可

哪一个中国人会站出来说:我不必对公司忠诚,我也不必对老板忠诚,我只对工作忠诚,会有这样的中国人吗?他会那么笨吗!

中国人先是人和人的关系处好以后,才会谈事情怎么做。事在人为,没有人就没有事,每件事要经过人把它做出来。

一个人办事能力很强,但是做一件事情,就得罪一个人,做十件事情,得罪十个人。这样在公司还能呆得下去吗?

老板之所以请高管来,就是要把公司治理好,而且全力支持高管,让他不必顾虑。半年后,老板对高管说:我一直很欣赏你,而且全力支持你,到现在也是如此,可是没有想到你才来半年,就把公司的人得罪完了。你叫我怎么支持你呢!你另谋高就吧!

《易经》: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忠诚和能力缺一不可

在中国做事的先决条件,先把人际关系处理好。人事处好了,工作效率更高,自己就没有后患之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