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必须重新注解讲解《易经》

为何必须重新注解讲解《易经》

为何必须重新注解讲解《易经》

随着对全球文明史研究的深入,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易经》不仅在中国文明中占据轴心地位,而且在全球文明中也占据轴心地位。自古以来,我们就有《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说法,对《易经》在中国文明中的轴心地位,是不难接受和理解的。但是,说《易经》在全球文明中也占据轴心地位,就很难被接受和理解了。

这个念头首先出现在几年前我对古埃及文明的学习研究中。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突然一种崭新的宗教神学,叫孟菲斯神学,该学说认为,世界的根基在“八神团”,是这个“八神团”创造和支撑了世界。而这个“八神团”又是由四对神所组成,且每对神都是一公一母,或者是青蛙,或者是蛇。古埃及的神都有动物形象,或者直接是动物。

那么古埃及孟菲斯神学的“八神团”为何是“八”,而且又分成一公一母的四对?如果对《易经》有个基本的了解,就很容易联想到《易经》的八卦。《易经》认为,数字有奇偶,并用这种奇偶性去模拟和代表世界中的对立转化,进而去模拟世界的变化,或者说天道的变化。每一卦有三位,每一位都包含奇偶两种情况,2的3次方等于8,所以,最终卦的个数就是8 。八神团中8对应着八卦的8,每对神的公母则对应着《易经》中的奇偶,后来又叫阴阳。

关键的问题有三点。首先是,埃及学的资料显示,孟菲斯神学对当时的古埃及来讲,是一种突然出现的新思想,那么这种新思想源自何方?其次,在整个全球文明史中,在有关所有文明的所有资料中,唯有《易经》能够对“八神团”的数字8和一公一母的配对给出合理的解释。再次,《易经》的出现远在孟菲斯神学之前。中国传统的记载是伏羲画卦,伏羲有在神农之前,而神农是发明农业的人,这意味着伏羲时代尚没有农业,而靠渔猎采集为生。考古学证实,农业的出现大约在10000年前,这是《易经》出现时间的下限。

所以,当时我的结论是,只有唯一一个可能,孟菲斯神学一定是受中国《易经》思想的影响而出现的。这也意味着,在5000年前,人类文明出现过全球性的中西大交流,中国的《易经》思想得以西传埃及。说实话,在当时这让我自己也很震惊。

随后的这几年,我也在一直留意和寻找上古时代全球文明大交流的证据。过程同样让我吃惊和惊喜,因为考古学完全支撑这一判断,甚至远在5000年前之前,全球文明大交流就发生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考古学证实,小米起源于中国的华北地区,但远在8000年前,小米就西传到欧洲了;小麦则起源于西亚的新月地带,大约在5000年前传到了中国。这意味着,伴随着小米小麦的传播,在8000年前和5000年前,全球文明之间也极有可能发生了大规模的思想交流、文化交流。

其间我注意到《夷夏先后说》这本书,该书的作者是易华,来自社科院民族所。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在人类文明中的青铜时期,大约在5000年前左右及其后,包括青铜小麦马和马车等在内,中国文明中的一系列因素都是从外部传入的。易华还认为,当时的全球文明是一个青铜文明,一个青铜体系,这个体系的中心在古两河-埃及,而中国则是这个体系的边缘。

这本书列出的证据极为详尽,这让我大喜过望。然而,就基本立意,该书却又与我截然相反。我注意到上古时期的全球文明交流,在方向上是从中国影响西方开始的,是从《易经》文明的西传开始的。而易华恰恰相反,他是从关注西方文明的东传开始的,或者说仅仅注意到了这种东传,而忽略了中国文明的西传。

如果仅仅注意到上古时代西方文明的东传,就会发现中国文明的中很多因素实际上都来自西方,包括我们吃的馒头面条,因为这些都是小麦做的。这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文明在源头是也是西来的。这就是所谓的“西来说”。

西来说的始作俑者是瑞典地质学家兼业余考古学家安特生,此人北洋时期到中国来为北洋政府找煤矿,意外发现了仰韶文化。因为所发掘的彩陶和在西亚出土的很像,这位欧洲鬼子就贸然得出结论仰韶文化来自西亚。《夷夏先后说》实际上和安特生一样,也仅仅注意到西方因素可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而忽略了中国可能给西方的影响,都是“西来说”。所以,该书得出了中国是青铜体系的边缘这样的结论。而且是“夷”先“夏”后,“夷”就是西方,“夏”是中国。

但无论如何,安特生的发现,以及《夷夏先后说》中所列举的更详细的考古证据,证明了一个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在上古时期,在5000多年前,全球文明的确发生了大规模的文明交流。就这一点来说,为当前的主流知识所无法接受。

既然是文明交流,一定是双向的,而绝不可能是单向的。在西方因素东传的同时,中国因素也大规模西传,并且深深影响和改变了西方。

目前我的基本判断是,在这些上古时期所发生的文明的交流中,恰恰与“西来说”相反,中国文明也大规模西传,而且中国文明对西方的影响远大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西方文明本质上属于器物文明,其对中国的影响仅仅体现在器物上。而中国文明则是心性文明,对西方的影响更主要体现则心性心灵上。心性当然重于器物。

心性思想的根基则在《易经》。在青铜体系之外,更存在一个“《易经》体系”。中国固然是青铜体系的边缘,但是古两河和古埃及也是《易经》体系的边缘。但是,决定全球文明走向的,并不是青铜体系,而是《易经》体系。所以,古两河-埃及文明最终消失了,而中国文明则一直强健地存在至今。

也就是说,我对全球文明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它是一个“《易经》体系”。从小米西传的8000年前以来,中国的《易经》心性文化多次西传,是西方文明不断前进的背后动力。从多神教的形成,到多伸教向一神教转变;从基督教的形成,到新教改革,再到反宗教的哲学及科学的出现,西方世界所发生的这一次次的“否定之否定”式的,“螺旋桨”似的社会进化进步,都只有从《易经》文化的西传中才能真正找到答案,都属于“《易经》体系”的一部分。

所以,不理解《易经》,不理解心性学,不仅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文明,也无法真正理解全球文明,因为不仅中国文明本质上就是《易经》文明、心性文明,全球文明本质上也是一个《易经》体系,也是心性文明。《易经》“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地位不仅在中国成立,在世界也成立。在世界范围内,《易经》也是经中之经,其他任何经典都是其衍生物。所以,不理解《易经》,不仅无法真正理解中国的其他经典,也无法真正理解其他任何文明的经典。

更重要的是,现代文明也是中西文明交流的结果,本质上也属于易经体系。但是,现代文明和西方世界中的任何一派的宗教和神学一样,也是偏离易经本义和真义的。事实上,从《易经》的角度,现代文明在本质上和其他所有的宗教并无二样,是一种新的总好形态。所谓,唯有理解易经了,才能准确知道现代文明对易经的偏离在哪里,错在哪里。

所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驱动我去做两件事。首先是重新注解和讲解《易经》,其次是重新诠释全球文明和全球文明史,即诠释“《易经》体系”。今年做完第一件事,明年开始做第二件事。

我对《易经》的重新注解与以往所有的注解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全球文明和全球文明史的视野和视角下的历史学方法。在全球文明史的视野下,借助新的考古和史学材料,去恢复《易经》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去审视和斟酌《易经》。不理解《易经》就无法理解全球文明,同时,不理解全球文明,也无法准确理解《易经》。

而传统对《易经》注解所使用方法则是文字考据和象数,这两种方法都忽略和脱离了《易经》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所以,问题很大,导致很多经文解释牵强附会,包括王弼、程颐、朱熹等这些学问大家。

对《易经》的注解和讲解工作将会在4月下旬正式开始,将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理解《易经》的基本背景知识,譬如,历史的变迁导致《易经》也发生了多次变化,导致《易经》是个层层积累的矛盾体系。再譬如《易经》的基本思维等等。只有对这些基本背景知识有个基本了解,才可能对《易经》入门。

第二部分,是对《易经》进行具体的讲解,每一卦的卦象,卦爻辞,以及相应的传,具体是什么意思,每一个字都要弄清楚。然后,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解释其真实含义。这部分是主体。

第三部分,在基本弄清64卦的基础上,对《易经》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和解读。譬如,《易经》中心性思想,数学思想,哲学思想,基本思维模式,以及政治、教育、宗教、军事等等,以及《易经》中包含的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反过来也可为重构当时的历史提供价值连城的史料。

这个工作可能会从4月下旬正式开始,形式包括文字稿、视频音频等,都会在本公号陆续发布,敬请关注,谢谢各位!

最后,还要对本公号改名做一个简单说明。之所以从“新心性学派”改为“历史心性学派”,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中国传统本质上就是心性传统,中国的学问本质上就是心性学,中国文化本质上轻器物而重心性。但是,心性本身是抽象的,权变的,是不可说的。所以,孔子不谈“性与天道”,只谈事,谈历史事实。宋明儒家也遭遇了后人空谈心性的指责。

事是人做的,历史是古人做的事,实际上都是心性的展开。心性不可空谈,只有通过事件和历史来证实。心性表现在事件和历史之中,事件和历史则是心性的外化。所以,心性是历史的,历史也心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