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變應萬變


以不變應萬變


當狼靠近獵物時,會咬住獵物後腿踢不到的位置,像肩部、臀部、頸部等。狼群為達成目標所使用的策略是變化萬千的,這就是狼性的多變,它們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因為這是它們智慧的生存法則,狼群也是憑藉這種高明的策略而達到最終目的的。

說到以動制動、靈活應變有人可能會認為主要體現在用兵之上。其實,在實際生活中,處理事務也應當這樣。以動制動,也可以算是對“以靜制動”理論的發展和延伸。當然,這裡所說的動,並不是主觀、盲動(冒險),而是要積極主動、靈活應變。

宋代羅大經在《鶴林玉露?臨事之智》曾雲:“大凡臨事無大小,皆貴乎智。智者何?隨機應變,足以得患濟事者是也。”從一定意義上說,智者的隨機應變,也正是出人意料,見風使舵,以變應變之人。

在1966年,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林語堂從美國回到臺灣定居下來。同年6月,臺北某學院舉行畢業典禮,特邀林語堂參加,並請他即席演講。安排在林語堂之前的幾位頗有身份的演講者,發表了冗長乏味的演講,令臺下聽眾昏昏欲睡。輪到林語堂時,他抬腕看了看錶,已是十一點半了,於是就改弦換調。他快步走上講臺,僅說了一句話:“紳士的演講應該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然後就結束了演講。他的話一出,大家先是一愣,幾秒鐘後,會場上“譁”地響起一片笑聲,接著與會者用最熱烈的掌聲表達他們對這位優秀演講家的擁戴。在第二天台北各大報紙上均出現了“幽默大師名不虛傳”的消息。

這裡,不難看出林語堂面對昏昏欲睡的聽眾,所採取正是出人意料,見風使舵,隨機應變的策略,並且收到了神奇的效果,充分展示出了以變應變之術的扭力。

由此可見,不管是戰場還是生活,都要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因為世界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只有適應變化才能生存。“適者生存”是自然界的不變法則,而這個“適”就是一種以變應變。

孫子講:“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這就如同天上的雲彩一樣變化莫測,常人很難做到“看雲識天氣”;世上的事,亦常常是風雲突變,叫人難以把握。因此我們很難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很難知道明天我們要面臨什麼。也就是說未來是很難預測的,因此,特別是作為企業的領導者,更要懂得變通的學問,在制定和執行的決策時,要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變化。只有做到了“因利而制權”,適機而動,以變應變,才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現在社會正是一個加速鉅變的時代,凡是不能隨著變化而調整腳步的企業和企業家,恐怕越來越難以生存。

變,是事物的本質特徵;變,更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形態。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企業家的態度有三種:一是以不變應萬變。如果沒有實力的支撐,不是出於策略的考慮,這只是一種最消極的態度。一個新的產品問世了,而老產品就應該降價了,如果還是老產品、老價格,豈不是坐以待斃?這樣的企業正應了一句古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二是以變應變。這種態度其實也只能算作很無奈的一種選擇。人家拿出了新產品,你跟在後面來個“東施效顰”;人家降價了,你慌不迭地也來個大甩賣,變來變去始終是被動應付慢一拍,在這種情況上只要能夠不拖垮就已經是不錯了,新局面是難以看到的;三是以變制變。一個“制”字,情況大不一樣了,而他所反映出來的只是一種主動進取的精神,是一種度勢控變的能力,其效果是變反倒成了一種機遇,在變中獲得新的發展。

以前,有一個出海打魚的好手,很愛發誓,他聽說最近市場上墨魚的價格最貴,就發誓這次出海只打墨魚。然而,上帝很不給他面子,這次,打到的全是螃蟹,漁夫很失望的空手而歸;當他上岸後才知道螃蟹的價格要比墨魚貴很多。於是,他又發誓,第二次出海只打螃蟹,可是他打到的只有墨魚,漁夫又一次空手而歸;於是第三次出海前,他再次發誓這次不管是螃蟹還是墨魚他都要,但是,他遇到的都只是一些馬茭魚,漁夫第三次又失望的空手而歸,可憐的漁夫再也沒有等到第四次出海,就已經飢寒交迫的離開了人世。

像這樣的一位打魚的好手,為什麼會在自己最堅定的誓言中死去?如果漁夫把第一次打到的螃蟹拿回來賣掉,最起碼可以保證漁夫吃飽穿暖;如果他能夠把第二次打到的墨魚拿回來賣掉,那以後的一段時間中,可以不用為肚子餓而犯難;如果把第三次出海打到的馬茭魚拿回來,也可以填飽肚子,如果他當時能夠隨機應變的話也就不會到最後而餓死。但是他卻把機會一次又一次地給放走了,所以說對事情就需要有隨機應變的一個能力。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一個人如果要想生活過得很順心,就必須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在生活中是這樣,在商戰爭中亦是這樣。市場競爭,風雲多變,以變應變,變不勝變,都應努力做到掌握主動權,這是一種經營之道。在商業競爭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經營決策、營銷謀略、人際交往、企業競爭商業談判、法庭辯爭等等。面對挑戰、面對競爭,誰能謀高一籌,誰就能贏得勝利。

在一家大公司的CEO招聘會上,有200多個人落選,只有一個人當上了這家大公司的CEO。

為了考察應聘者的隨機應變的能力,主考官便出了這樣的一道題:如果在一個下大雨的晚上,你下班開車路過一個車站,看見車站裡有3個人,一個人是曾經救過你命的醫生,一個是生命垂危的病人,一個是你做夢都心愛著的人,請問,在你的車只能坐2個人的情況下,你會選擇誰來做你的車?

在那些應聘者當中有的人說選老頭,把老頭送進醫院再說;有的人選擇醫生,因為這位醫生曾經救過他的命,把醫生送到醫院再叫救護車救那個老頭;有的人選心愛的人,結果考官們都一個個地搖了搖頭。

直到有個人進門後,仔細地看了看題,那個人抬起頭自信地說:“我會把車交給醫生,讓他送老者去醫院搶救,至於我,會陪著心愛的人一起等車。”考官們聽後,露出了高興的笑容,這個年輕人被錄取了。

正是因為這個年青人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得到了考官的讚賞,所以才被錄用了,隨機應變反應出了一個人的智商有多大,是否能夠把某些事情應付得來。

在一個聰明人的眼裡,認為每一天都會是他們新生命的開始。因為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留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地超越。超越,是昇華,是突變,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階段。正是這種超越,才使人類從愚昧無知的遠古走到文明昌盛的今天。

像那些視藝術為生命、把科學看作是靈魂的人,他們是從來都不會停步的,偉大導師的非凡創造便是超越生命的典範。哥白尼的日心說,拿破崙的壯舉,莎士比亞、巴爾扎克的傳世之作,馬克思的革命理論……他們超越了時空架起的天然豐碑,征服和影響著這世界上世世代代的人們。

有一位很孤獨的年輕畫家,他除了有自己的理想以外,別的一無所有。為了理想,他毅然遠行。起初他到堪薩斯城的一家報社應聘,那裡的良好氛圍正是他所需要的,但主編看了他的作品後認為缺乏新意而不予錄用,他品嚐到了失敗的滋味。

後來,他就在教堂裡面作畫。由於報酬低,他無力租用畫室,只好借用一家廢棄的車庫。一天,疲倦的畫家在昏暗的燈光下看見一對亮晶晶的小眼睛,是一隻小老鼠。他微笑著注視著它,而它卻像影子一樣溜了。後來小老鼠又一次次出現。他從來沒有傷害過它,甚至連嚇唬都沒有。它在地板上做多種運動,表演雜技,而他就獎它一點麵包屑。漸漸地,他們互相信任,彼此建立了友誼。

不久,年輕的畫家被介紹到好萊塢去製作一部以動物為主的卡通片。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但是他在這次機會當中並沒有成功。

黑夜裡,他苦苦思索自己的出路,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天賦。就在這時候,他突然想起車庫裡的那隻小老鼠,靈感在暗夜裡閃出一道光芒。他迅速畫出了一隻老鼠的輪廓。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誕生了,沃爾特?迪斯尼也因此名揚四海。探索、創新改變了整個世界,科學的發現,人類的進步,源自於人類對自然的捨身探索。

尼采說:“生命企圖樹起自己的雲梯——它渴求眺望到遙遠的地方,渴望著最醉心的美麗——因為它要求向上!”“生命企圖升起,升起而超越自己。”

生命也是以變就變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