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金刚经,古老的思辨,人生价值和心灵的归宿

时光定位到2561年前,释迦牟尼在给弟子们解惑。当时的印度大陆,非常重视修行,不重事相,没有什么神像,就连经典都靠口口相传,没有形成文字记载。

解读金刚经,古老的思辨,人生价值和心灵的归宿

海南琼海:“孙行者”一行招摇过市

十大弟子之一,须菩提披着袈裟,袒露右肩,覆盖左肩,右膝着地,双手合掌,问了一个问题,“师傅,人生的价值和心灵的归宿在哪里?”


很多人不知道袒露右肩的意味着什么?这是古印度的习俗,袒露右肩,意味着心甘情愿为师傅服劳役,你对一个人袒露右肩,就意味着服劳役,听从命令的承诺,也是偏袒一词的源头。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右膝跪地?因为佛教认为右是正道,左是外道,旁门左道一词来源于此,是不是挺有意思?

双手合掌就更有意思了,印度人认为右手是神圣之手,用来吃饭,抓取食物;左手是不净之手,用来方便。双手合掌代表神圣与不净合一,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表示虔诚之意。

佛是这样回答的,“你问得很好,我将回答你们如何守持,和降服心中的妄念。”

解读金刚经,古老的思辨,人生价值和心灵的归宿


每一个人都要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外界的环境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内心,去除心中的妄念,追寻真实的世界,保持心灵的清醒,直面生活。读到这部分,我甚至在想,公元前的那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古人是否和我们一样?



但是我可以肯定,都是凡人!无论多么高大上的说法,讨论的都是人事!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 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多少男子汉,一怒为红颜; 多少同林鸟,已成分飞燕; 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恋, 爱人不见了,向谁去喊冤。 问你 ?何时曾看见, 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 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 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

解读金刚经,古老的思辨,人生价值和心灵的归宿


解读金刚经,品味古老的思辨,追寻人生价值和心灵的归宿,我发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自胜者,强!如何自胜?说来简单,克制妄念,敬畏生活,悟而不迷,认识真实的世界,获得有用的知识,思辨的对待一切,不困不惑,古老的思辨可以借鉴!智慧才是人类强大的根本,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让思想冲破牢笼。思辨就是最有力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