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大樱桃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实发育与施肥之间的关系

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实发育是形成果品产量的主要因素。生产中,不少人缺乏对大樱桃生长结果习性的了解,在施肥上缺乏科学性,年年投入不少,但产量始终徘徊不高,经济效益低下,制约了大樱桃产业的持续发展。

一文讲透大樱桃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实发育与施肥之间的关系

1 施肥与花芽分化

大樱桃花芽分化具有分化时间早、分化时期集中、分化进程迅速的特点,从谢花后 20~25 d开始分化,一直到采收后 1 个月左右,历时 80~90天。到落叶休眠时分化到雌蕊分化期。在这期间,花芽分化的数量与质量除受温度、湿度、日照等因素的影响外,树体营养状况更是 1 个主要因素,尤其在谢花后与采收后这两个时期更显重要。

谢花后,幼果增大(果实第一速生期)、新梢生长、花芽分化三者同时进行,营养需要多、竞争激烈。其中幼果与新梢对营养的竞争力均明显大于花芽。要保证花芽顺利分化,必须有足够的营养及时供应到位。而在这一阶段树体营养主要来自上年秋分后到落叶前的基肥、当年萌芽前的追肥及谢花后的叶面喷肥。只有适时进行这些肥料的补充施用,使树体获得足够的营养,才能保证花芽分化。

大樱桃采收后,树体营养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仍要进行新梢生长与花芽分化。竞争力小的花芽若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势必要降低分化质量,直接影响到下年的产量与质量。这正是多年来困扰大樱桃产量提高的顽症所在。因此,在采收后 1 个月左右之内,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追肥与叶面喷肥,及时补充营养,保证花芽分化。

秋分后到落叶前施的基肥,要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并混用适量的 N、P、K 及中微元素肥,力求营养全面。萌芽前与采收后可追施三元复合肥混加本达肥丹等生物有机肥,效果明显好于单用复合肥。叶面可喷施综合型叶面肥或生物型叶面肥。只有将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施肥有机结合起来,树体才能营养充足,花芽分化才能质量高、数量大,丰产丰收才有保证。

一文讲透大樱桃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实发育与施肥之间的关系

2 施肥与授粉受精

大樱桃花粉是在芽萌动时花药中分生细胞开始延长并形成花粉。花粉落在柱头上吸水萌发后伸长为花粉管,后从珠孔经珠心进入胚襄,形成胚乳与胚,最后胚乳被胚吸收、核硬化形成了种子。只有真正形成了种子,大樱桃才会坐住果,才是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授粉受精。反之,凡形不成种子或影响种子形成的一切因素都会造成落果或降低坐果率。在这一时期,除温度、花期大风降雨及授粉树配置不合理等会影响授粉受精外,树体营养水平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当树体营养不足时,雌蕊退化,其柱头极短,萎缩在萼筒中,花瓣脱落之前,柱头就已变黄,而不能坐果;当树体营养不完全,尤其缺硼时,其花粉不发芽或只开花不坐果。要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必须增加这一时期树体的全面营养。在认真抓好上年秋分后施基肥与当年萌芽前追肥的基础上,盛花期要及时喷硼肥。同时,在基肥中混加适量硼砂(667 m2用 3~5 kg)及其它中微量元素,全面提升树体综合营养水平,用以促进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3 施肥与果实发育

大樱桃果实大小,既决定于前期细胞分裂数目的多少,又决定于后期细胞体积与重量增加的程度。要增大果个、提高产量,必须抓好大樱桃果实发育 3 个时期的施肥。

第一时期:从谢花后到硬核前(也是果实第一速生期),其时间一般为 9~15天。在这一时期内,幼果细胞分裂旺盛、促使果实迅速增大。果核迅速增大到果实成熟时的大小,胚也迅速发育。这些生理活动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此时主要由两条供应渠道来提供:一是上年秋分后施入的基肥,二是当年萌芽前的追肥。及时科学地进行这两次施肥,保证营养足量到位,可以决定到采收时果实大小的53.6%~73.5%。

第二时期:即胚发育、核硬化时期。这一时期一般8~14天,虽然果实生长缓慢,但胚在发育、核在硬化,是能否真正形成种子、保证坐果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除因温度不适等影响种子形成之外,营养供应能否全面到位至关重要。此时的营养除来自上年秋分后施入的基肥与当年萌芽前的追肥外,抓好营养临界期的叶面喷肥,更能起到迅速补充营养、促进种子形成、提高坐果率的作用。这次叶面肥可选用综合型或生物型的,一般 10~15 天一次,连用 3~4 次。另外,此时充足的营养供应,还可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因树势衰弱产生过多花束状枝而引发的果实第二生长期末期的落果。

一文讲透大樱桃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实发育与施肥之间的关系

第三时期,从硬核后开始到果实成熟(也是果实第二速生期),一般是 11~17天。此时,大樱桃果实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而且横径增长速度大于纵径增长速度,果实果个明显增大,质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步提高。此时,树体基本处于营养转换期,上年贮藏营养大体用完,要保证果实的正常生长发育,必须及时提供充足营养。这时的营养主要来自 3 条渠道。一是萌芽前的追肥,二是谢花后的叶面喷肥,三是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前二者已在前面进行,后者则应在萌芽前科学修剪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对背上枝摘心、拉枝。尤其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在采收前 10~15天 进行疏枝、短截。通过对枝量小调节,真正改善冠内风光条件,生产更多光合产物,促进果实生长发育。为提高果实表光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防止或减少采收裂果,这一阶段要及时施用钾肥及硅与钙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