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這種"息肉"千萬不能切

發現結腸息肉並予以切除是預防息肉癌變的最重要的措施,也一直是消化科醫生工作的重要內容,許許多多的人都從這個過程中受益。


但常言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最近,我們在做息肉切除的過程中發現了一枚並非息肉的特殊的”息肉”,差點給予切除,險些釀成大禍。


擴散!這種

那是週二下午,我和往常一樣,跟隨鄺勝利老師在內鏡中心學習內鏡,就在快要下班的時候 ,隔壁房間的張建民老師呼叫鄺老師幫忙。鄺老師聽到後隨即前往,我也跟了過去,一探究竟。


我們來到隔壁房間,看到一箇中年男性 ,正躺在檢查床上,接受無痛腸鏡檢查及治療,就在剛才,張建民老師發現結腸有多發息肉,已經治療了一部分,就在繼續退鏡的過程中,張老師又發現一個息肉樣的隆起。


就是這貨(請看配圖)↓↓↓

擴散!這種

擴散!這種

擴散!這種


看著像是一枚廣基息肉,需要行EMR切除。


可是抵近觀察細節之後,反覆觀察之後,細心的張老師心裡開始犯起了嘀咕,這是真的息肉嗎?


這貨與傳統的息肉還真不太一樣!


它沒有正經的息肉那樣威武強壯,看著似乎有點弱不禁風的樣子,軟踏踏的趴在那裡,似乎它還可以隨著送氣或抽氣有所變化,NBI 觀察和周圍的粘膜那是一樣一樣的。


除了有點無辜的外形之外,似乎它又不像是個息肉。


這會是哪一種病變呢?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囊腫?腫瘤?或者是腸壁外壓進來的東西?


這到底是什麼鬼?還能繼續切除麼?


從目前來看,肯定不能,因為診斷正確是一切治療的前提,只有診斷弄清了,才能藥到病除,手起刀落,治癒疾病。


張老師一時為難了,於是就有了開頭的一幕。


年輕的“老司機”鄺勝利博士到場後看了下內鏡監視器,發現這是個表面有肚臍樣凹陷的隆起病變,確實有點軟塌塌的感覺。


於是鄺老師便讓張老師用閉合的活檢鉗探探它。探過之後發現它可以翻到腸道外邊去


哈哈!原來這傢伙是個“軟蛋”(看圖)↓↓↓

擴散!這種

擴散!這種

擴散!這種


經過我們的會診,這貨最終也露出了廬山真面目,這確實不是息肉,而是一個比較稀有的東西:


消化道重複畸形的一種——憩室內翻。


消化道重複畸形是指附著於消化道系膜側的,具有與消化道相同特性的球形或管形空腔腫物,是一種比較少見的先天性畸形。可發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迴腸發病最多,其次是食管、結腸、十二指腸、胃、直腸等。


可表現為腹痛、腹部包塊、反覆暗紅血便或鮮紅便,並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症狀,部分患者還可以有腸梗阻、腸套疊、穿孔等併發症,如果有嚴重的併發症,需要手術治療。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黏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腺瘤及其他腫瘤等。息肉屬於良性腫瘤的一種,具有一定的惡變傾向。


憩室,則是胃腸道管壁的薄弱區管壁全層向外突出的囊袋狀,其內及附近的黏膜形態正常,稱之為憩室。由於它內翻時很像息肉樣隆起,如果不慎切除,極容易造成事故。


擴散!這種


當然,根據這貨的個頭,它也掀不起什麼風浪,就暫且放過它了,最終避免斬頭的下場!


可是,如果我們把它誤認成息肉而去活檢,甚至採取高頻電切除了,就會造成穿孔,切除後又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就會造成腹膜炎,腹腔感染等併發症,後果不言而喻。


希望本文能給同行提個醒,期在您處理息肉樣病變時有所幫助!(來源:胃腸病;作者:焦旭峰、梁寶松,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科;來源:頭條號中原醫生,胃腸病改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