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8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历史|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8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历史|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8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课程标准

  1.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5.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微课学习

历史|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8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历史|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8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历史|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8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补充考点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起止时间为1851—1864年。1856年的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提出了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2.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办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3. 1859年,由洪仁玕制定的《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虽然因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实施,但反映了太平天国部分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道路的迫切愿望。


广东中考回顾

1.(2019广东)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 【答案】B
  • 【解析】据题干“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先后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逐步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而深入中国内地,东南沿海率先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并逐步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故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2.(2019广东)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 【答案】D
  • 【解析】由材料“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可知,材料中主经强调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原因是没有发动普通民众,而五四运动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是工人阶级的支持,所以该学者旨在说明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3.(2018广东)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 【答案】B
  • 【解析】据所学知,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仿效日本变法强国,为此他们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4. (2018 广东)如右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 )

历史|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8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 【答案】B
  • 【解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5年,1912+5-1=1916.中华民国五年是指1916年。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新文化运动。选项A发生在1911年,选项C发生在1931年,选项D发生在1936年。


5.(2017广东)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 【答案】A
  • 【解析】根据材料“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可知这是强调辛亥革命的意义重大。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6.(2016广东)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 【答案】D
  •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可知评述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矛头指向尊孔复古的封建思想逆流。第一次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指认识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是指认识到需要学习西方社会制度,改变腐朽的封建统治。


7.(2015广东)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在下表的①②③处填写最佳答案(  )

历史|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8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A.①洋务运动 ②孙中山 ③陈独秀 

B.①五四运动 ②孙中山 ③曾国藩

C.①五四运动 ②曾国藩 ③胡适 

D.①洋务运动 ②陈独秀 ③梁启超


  • 【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内容。
  • ①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 ②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从此清朝统治被推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梦。
  • ③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同步练习

1.(2019临沂)“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太平天国英雄们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这里的“城”当时被太平军称为(  )

A.南京

B.北京

C.天京

D.东京


  • 【答案】C

【解析】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军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巷战。数百名留在天京各府、衙、馆里的太平天国官员及其家属,集体自焚。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悲壮地失败了。据“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太平天国英雄们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城”当时被太平军称为天京。


2.(2019江西)“这次叛乱的唯一良好后果,就是上帝借助它作为一种动力,打破一个伟大民族的死气沉沉的气氛,使他们觉醒,意识到需要有一个新国家。1894年、1895年、1898年、1900年、1901年和1904年到1905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正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次叛乱”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天京事变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据“这次叛乱的唯一良好后果,就是上帝借助它作为一种动力,打破一个伟大民族的死气沉沉的气氛,使他们觉醒,意识到需要有一个新国家。1894年、1895年、1898年、1900年、1901年和1904年到1905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正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


3.(2019•邵阳)1859年5月24日至8月14日,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部众数十万围攻宝庆(邵阳)两个多月而未克,只得撤退。据说,石达开临走之前感叹了一句:“铁打的宝庆!”该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国(  )

A.古代史晚期

B.近代史前期

C.近代史后期

D.现代史初期


  • 【答案】B

【解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是我国近代史的开始,由此可知该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国近代史前期。


4.(2019沈阳)“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曾国藩等人探索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上述材料中“曾国藩等人”进行的探索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答案】A

  • 5.(2019曲靖)与下表所示内容相关的是(  )

    历史|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8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后期(70年代-9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兴办了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6.(2019包头)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 【答案】D

    【解析】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们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题干描述表明当时的中国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7.(2019随州)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没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洋务运动治标不得力,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C.洋务运动完全因内部掣肘而失败

    D.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这种题其实也是材料题,一般情况下,我们要从材料整体上去理解题意,切忌断章取义,李鸿章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在对洋务运动进行一个总的评价,联系课本知识,洋务运动确实开办了一些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为以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材料表明李鸿章的观点是洋务运动治标不得力,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8.(2019莱芜区)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  )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答案】D

    【解析】据题干“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9.(2019日照)弘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下列诗句抒发的思想情怀和抱负与英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家国情怀)

    A.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文天祥)

    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岳飞)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

    D.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描写的是岳飞的治军思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名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谭嗣同的名言。


    10.(2019德阳)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

    A. 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B. 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文化三个阶段,其中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力陈变法,推行维新,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后失败了。


    11.(2019常州)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这群人属于(  )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答案】D

    【解析】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进行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选项D符合题意。


    12.(2019孝感)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 【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据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13.(2019福建)“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政治方向的是建立民国和颁布法律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4.(2019柳州)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的积弊是(  )

    A.专制与愚昧

    B.封闭与自大

    C.落后与野蛮

    D.迷信与盲从


    • 【答案】A

    【解析】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的积弊是专制与愚昧。


    15. (2019呼和浩特)如图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最有可能刊登在这期杂志里的内容是(  )

    历史|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8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A.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

    B.陈独秀号召民主科学

    C.胡适主张使用白话文

    D.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


    • 【答案】B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民主与科学,因此B符合题意。


    16.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8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 家国情怀是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写出材料甲中恩格斯赞扬“驻防旗兵”的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的性质。写出材料乙中甲午海战中一位爱国民族英雄。材料中为“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主要人物根据材料乙概括这场变革求新的民族危机背景。

    材料二

    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2)家国情怀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洋务倡导者在军事和民用上做出的努力。洋务派没有完成国家使命的原因。

    材料三

    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3)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途命运紧密相连。《辛丑条约》是哪一战争后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下列材料说明什么?通过历史反思今天,当今的中学生应如何践行家国情怀?


    【答案】

    16.(1)精神:勇敢加锐气,(或殊死奋战)。性质:反侵略斗争。邓世昌。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2)洋务运动没有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努力: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兴办新式学校和派遣留学生;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爱国主义等。


    历史|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8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相关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