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灣虎頭崖鎮:牡蠣分公母嗎?


萊州灣虎頭崖鎮:牡蠣分公母嗎?

牡蠣

牡蠣是學名,虎頭崖海邊漁民都叫它的小名——海蠣子。海蠣子雖然屬於介屬(貝類),但是需要“附石而生,得海潮而活”。因此海濱無石、山溪無潮處,牡蠣皆不生長。海蠣子生在海邊石頭之上,層疊相連如房,所以也叫作“蠣房”。每一房內都有蠣肉一塊,蠣房大的比馬蹄還要大,小的像人的手指肚一樣小。潮水上來時,所有的蠣房就會張開,以捕食闖入的小魚、小蝦等生物。

打牡蠣的工具往往是一些常見的農具,用以將牡蠣從石頭上鑿下。也有人用小刀,直接將刀片插入,隔斷牡蠣的“牙”,牡蠣皮即可取下,然後拿小勺取其蠣肉即可,偶爾會將蠣肉填入口中解饞,只可惜牡蠣內鮮美的汁水會白白地流入海水中。這個畫面不禁使我想起了初中課本法國作家莫泊桑所寫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裡面描寫貴婦人吃牡蠣的樣子,“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託著牡蠣,頭稍微向前伸著,免得弄髒長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


萊州灣虎頭崖鎮:牡蠣分公母嗎?

連環畫《我的叔叔于勒》

牡蠣的吃法有很多,清蒸營養最高。也可以生撬其殼,將肉取下,其汁水也用容器存下,然後用來燉豆腐味道極佳。更有家庭巧婦用雞蛋和麵粉將蠣黃包起,下熱油炸制,更為美味。

那麼問題來了,牡蠣有雌雄之分嗎?在古文中,“牡”往往指雄性,其對應的字叫“牝”,指雌性之意。經常在武則天稱帝的相關影視作品中,大臣會說“牝雞司晨”,就是母雞打鳴的意思。那麼牡蠣只有雄性,沒有雌性嗎?這個問題往往有兩個答案,1. 牡蠣不分雌雄,《本草綱目》載,蛤蚌之屬,皆有胎生卵生,獨此化生,純雄無雌,故得“牡”名;2. 牡蠣分雌雄,《格致鏡原》載,道家方以左顧為雄,故名牡蠣。右顧為牝(雌)蠣。或曰以頭尖為左顧,也就是說邊緣處尖的,狀如梭鏢的,即為雄性;邊緣圓形,像馬蹄一樣的,即為雌性。


萊州灣虎頭崖鎮:牡蠣分公母嗎?

《掖乘》中載,今掖海產蠣凡二處。一為虎頭崖,一為小石島。二處岸皆有石,每十月取之。初春,尚有入街叫賣者。

萊州的牡蠣非常出名,曾為朝廷的貢品,其鮮美程度可見一斑。《太平寰宇記》載,萊州土產有牡蠣。《宋史》也載,萊州貢牡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