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十大元帥的原名及改名過程與含義你知道嗎?


開國十大元帥的原名及改名過程與含義你知道嗎?

1955年9月27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授予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中立下豐功偉績的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共計十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十大元帥都有改名字的經歷,原名受家族的影響,許多都平淡無奇,而改後的名字則個個響亮且意義深遠。

開國十大元帥的原名及改名過程與含義你知道嗎?


朱德,原名“代珍”,字玉價,曾改名“建德”,1909年11月考入雲南講武堂時,改名“德”。意為用自己的德行為天下百姓謀福利。

開國十大元帥的原名及改名過程與含義你知道嗎?


彭德懷,原名“得華”,家譜名“清宗”,曾取號“石穿”,1922年秋考入湖南軍官講武堂時,改名“德懷”。他借喻古人云:“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不求升官發財,置田買地,要做一個有道德的,為人民辦好事的人。

開國十大元帥的原名及改名過程與含義你知道嗎?


林彪,原名“祚尤”,字陽春,號毓(yu)蓉,曾用名“育蓉”,“育榮”,“李進”等。1925年秋考入黃埔軍官學校時,改名“彪”,意喻生材高大,有威武勇猛之意。

開國十大元帥的原名及改名過程與含義你知道嗎?


劉伯承,原名“明昭”,後改名“伯承”,蘊含承擔“拯救天下為己任”的高遠志向。

開國十大元帥的原名及改名過程與含義你知道嗎?


賀龍,原名“文常”,曾用名“平軒”,“振家”。1916年在長沙參加革命黨人的鬥爭時,改名“龍”龍能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果然成了一條龍。

開國十大元帥的原名及改名過程與含義你知道嗎?


陳毅,原名“世俊”,曾用名“曲沃”,“橫槊”。他讀曾子“士不可不弘毅”這句話後感觸即深。認為革命任重道遠,光有弘(剛強)不夠,還須有毅(毅力),堅持始終,於是改名陳毅,意含剛強的意志,堅毅的信念。

開國十大元帥的原名及改名過程與含義你知道嗎?


羅榮桓,原名“慎鎮”,字雅懷,號宗人。1914年上高小時,校長羅炳文為他改名“榮桓”,解釋說:《詩》雲桓桓於徵。桓桓者,威武也。徵者,征伐也。將來講習武事,建功軍旅也未可知。榮,即興盛,繁茂之意。可以解釋為“榮歸故里,威風浩蕩”之意。

開國十大元帥的原名及改名過程與含義你知道嗎?


徐向前,原名“象謙”,字子敬。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革命隊伍裡出現了三種人:有些人變節投降,有些人動搖退卻,有些人不懼犧牲繼續前進。徐向前看在眼裡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不怕犧牲,立志要做一個繼續前進的人。於是便將“象謙”改為“向前”,以示對革命忠貞不二,勇往直前。

開國十大元帥的原名及改名過程與含義你知道嗎?


聶榮臻,原名如此,是父母翻閱《隨身寶》上的最後一句“百福駢pian臻得雙全”時所取。因其為榮字輩,因此父母給他取名榮臻,號福駢,小名雙全,為“光榮達到之意。”聶榮臻的名字終生未改,最終成為國家棟梁。

開國十大元帥的原名及改名過程與含義你知道嗎?


葉劍英,原名“宜偉”,字滄白,1917年夏入雲南陸軍講武堂12期炮兵科學習時,躊躇滿志,決心在學校習文練武,作革命的前驅,為了表示投筆從戎的決心,他把名字改為“劍英”,立志做“民之利劍”,為國為民,英勇奮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