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给孩子买保险吗?

马雪毅


现在多数人手中都有了余钱,第一个想到用这些钱就是给家人的健康购买保障,不得不说到保险了。孩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想到给孩子购买保险。那么,给两岁半的宝宝买什么保险好?

1.这个阶段的小孩活泼好动,因为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而且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发生意外的几率较大,所以购买一份意外险非常有必要,这个保险是第一位的。

2.现在许多重大疾病已经年轻化、低龄化,比如一些恶性疾病,白血病等,为了能够在孩子患有这些重大疾病时,能拿出钱来医治,需要家长给其购买一份健康保险。

3.现在孩子的教育费用也是很大的一部分支出,许多家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所以说给孩子买一份少儿教育险,可以解决孩子将来上学或者出国留学学费方面的问题。

上面这些险种,是考虑到孩子最基本的需求,若是家长手里富余,当然还可以给孩子购买养老保险,从二岁半开始缴纳保险,那么孩子可以拿到丰厚的退休金。这样孩子的一生也就有了保障,当然,每个家庭情况不同,需要量力而行。


弥勒内院看门人


我现在生活在二线城市,我和孩子的妈妈应该都算高级知识分子,我们的收入也还可以。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应该给孩子买保险。我给我的儿子买了重大医疗险。至于教育险一类的,我是完全不感冒的。对于我的观点我做如下表述。

对于我们这些能在省会城市稳定下来的人已经算是很不容易了。有房子有车,有较好的收入,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这份工作是我们读了快20年书的一种回报)。但是对于这个年纪或者这个阶层的人都会有这么一个担心。会不会有一天这些都和我们没有关系了。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担心,特别是对于中产或者小康阶级。后来我们想到了,对于我们来说健康才是最大的杀手。如果一个人没了健康,那他就没办法继续工作,那么阶层对他来说就是摆设,因为淘汰再说难免,社会总是很残酷的。因此,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买了保险。我只是希望他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成长。我买保险的初衷是我希望我这辈子都用不到它,我不能接受那种小概率但是会造成致命性打击的情况。

至于教育险,保费较高。而且我认为小孩子的教育费用我们应该还是可以承担得起的。因此,我直接放弃教育险。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想法,希望能给你一启发。


我有酒你有故事


这个根据我个人愚见和亲身感触,觉得要分两块看。

1.大病医疗等健康类险种,建议购买。因为,这个买的越早越便宜(但那种一年几百块的消费型健康险,小孩还更贵些)。从实用性来看,孩子可以享受一辈子保障,人生在世,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有个保险,总是能缓解下压力。

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我自己的经历。以前,每年都有向我推销保险的,我从来不买。主要是站在理财的角度看,保险的回报率很低,不值。

今年我一个很健康的家人突发癌症,想也想不到,家里一下子花了好多钱。这下子我才突然明白,其实啥叫保险?切记,那就是“保险”,不是理财,是在真的有危机时缓冲风险的。所以,保险从本质上说就是消费型的,等于钱花出去了,当然回报率不可能高。于是我打算给自己买份,才发现比年轻时贵了好多啊。因此,建议给孩子买。

2.关于寿险、教育险啥的,要看你的投资组合是怎样的。我偏向于不买。但不是说不能买。假如买的话,如我前文所说,投资回报很低的,甚至不高于银行定期,更不要说各种理财产品了。

那为什么还可以买呢?为了分散投资。算是个保底吧,归根,还是发挥它保险的功能。所以买的话,在你的投资组合中比例不要高。

不要看卖保险的把回报表列给你,一看老牛逼了,都是几百万的收入。你要自己算算,那是多年之后,那是在理想的利率基础上得出的。现实是,实际利率往往达不到,更不要说,你活不活的到那领几百万的时候。







晨曦初曜


有 小朋友买是最划算的 我弟弟在中国人寿昨天买的 重疾30万+少儿重疾30万+特定疾病6x3=18万 观察期180天 生病住院或意外受伤可报价各1万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发生重疾可免交保费 好像是4000多吧


_阿will496


我们在90年代的时候保险产品还比较简单,没那么复杂,现在比当时复杂了很多很多。那么复杂的条款、专业术语,让人根本分不清楚买的到底是什么,将来出了事,到底能拿出多少钱,这些问题在很多宝妈那都是一笔糊涂账。

我当时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其实也是深深受到小时候买保险的刺激,我想,保险好歹是一个金融产品,怎么就这么不尽人意呢,是不是真的就是这样?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研究各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

第一,火眼金睛识真身。我们在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自己买的到底是什么。很多宝妈都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但是你问她买的是多少额度,哪家公司的什么产品,基本上就不知道了。

第二,如何搭配要讲究。保险一定不是一个产品就可以满足所有人所有的需求,一定是要对现有产品有一个排列组合,找到自己预算合适、保障合适的保险,才能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第三,不为他人作嫁衣。中国的保险环境造成了这个问题,保险从业者数量非常大,有300万-500万,导致我们身边总是有人在卖保险,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一卖保险就来找我们,接触的所有保险的渠道就是这些亲戚朋友。

最近这两年,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一些产品信息,但是保险公司已经做了几十年的代理人系统,很难不做代理人,全部都转到网络上,这触碰到的既得利益太多了。于是保险公司现在出互联网产品的时候,跟传统的产品是明确分开的,不同渠道卖的是不一样的产品。也就是说,你跟代理人所接触到的产品,完全在网上找不到任何信息或只能找到很少的信息。

现在产品的比例,95%还是在传统线下,只有5%在线上,所以很多产品找不到,是很正常的。在亲戚朋友的人情关系下,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到底哪一种保险适合我们,而不是别人说哪种好就买哪种,不做顺水人情。买了以后后悔了,退保有损失,不退保心不甘。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看清楚,到底怎么买,自己要有主意。

第四,犹豫拖延是大忌。很多人买保险的时候总是拖延,因为保险不像普通商品,买到了就能看到,只是一个虚拟的合同,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拖延的情况。有很多人因为拖延错过了买保险最佳时机,所以买保险要当机立断。买保险要对比研究,这是对的,在研究清楚的基础上不要拖太久。

1

火眼金睛识真身

保险产品分为保障型和理财型两种。 对于保障型的产品,小朋友适合买的只有意外险、医疗险、特疾险、重疾险,这是属于基础的保障型。小朋友还可以买的教育金和养老保险,都是寿险。寿险分为两种,一种是保终身的,一种是保几十年、一个确定的年份,叫两全保险。我们平时所听的分红啊、万能啊、都是人寿保险的一种体现形式,只是它的分红形式不一样,它们同时都属于人寿保险。经常有宝妈说自己买的是万能险,这句话说了没有太大意义,只能把它当做一个理财产品。具体的有什么保障的话,就只能看附加险,因为它主要就是理财。

今天讲的重点是消费型,因为宝宝最重要的是保障要齐全。消费型类似于买了一个东西,付了钱就不能拿回来了。比如说意外险,一年100元,今年付了钱,没有发生事故,钱就属于保险公司了。这种消费型的保险属于互相帮忙,类似于一个基金池,每人出100元,在保险公司组成一个保险基金,谁出了事就从这个基金池里拿出钱给他,所以保费很便宜,因为大家是互相帮忙的。意外险、医疗险、特疾险都是属于这个类型。

重疾险有消费型有返还型,定期重疾就是消费性。如果是终身重疾,终身都要保,如果一辈子都没有生病,身故的时候钱是可以拿回来的,它是一种返还型的保险。

而给宝宝设置所有的保障无外乎就是这几种保险,其它都不是刚需,这些产品才是真正的刚需。

终身寿险和两全保险占现在市场销售量的90%以上。大家已经买的保险应该绝大多数都是这两种。可以拿出自己的保单看一下,是不是分红型、万能型?这两种保险一般是用作教育金和养老金,主要目的是为了长期的存一笔钱,获取长期收益,为将来使用。这是终身寿险和两全保险最重要的目的。

但是现在,很多人办的的万能险、分红险,后面都附加了医疗险意外险等等,每年的附加保费是另外出的,这时候大家会认为所有的保险都买了,保障买齐了,理财也买了,是不是特别划算?好多的妈妈会有这样的印象,认为买终身寿险比消费型划算。后面会讲它的原理是什么。

意外险 意外险是所有保险最根本的险种,意外险不一定是出了大事才赔,很多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赔,比如切菜的时候切到手了,孩子走路磕磕碰碰碰伤了,出门遇到小狗咬伤孩子了,这种情况都是属于意外险要陪的范围,而且这种情况在医院看病社保是不赔偿的,因为这是保监会特别单独拎出来造福保险公司的。

除了这些小事,还需要看重的是住院医疗。住院医疗好多的儿童意外险是没有的,也就是这是一个稀缺的责任,十个产品里面有两个有意外医疗。不像意外医疗,基本上所有的意外险都有,只是额度高低的区别。意外险除了看重意外医疗、住院医疗外,对于意外身故的保障是不用太关注的,把它看轻是可以的。因为几十块钱一百块钱买一个意外险,不可能保很高的意外身故的保额,而且大家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实际上可有可无,对家长来说意义不大。而意外医疗和住院医疗是经常用得上的。少儿意外险应该是所有的保险里面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正常情况下宝宝一年生病一半次都能用得上。大点的五六岁的宝宝,很少生病了,就不太用得上了,这个时候肯定不如小时候更划算。

这里推荐了三个产品:

1.乖乖住院宝,两岁以上可以买,这是一个少儿意外险,它的住院医疗部分特别突出,适合两岁以上宝宝买,价格是100元。

2.学平险大家听得最多,学平险上了幼儿园、小学,学校都会统一买,今年9月份开始教育部规定不能统一买。这个保险的性价比是最高的,一般价格是50-100元不等,赔住院医疗高的地区能够赔到2-3万,不同地区不同保险公司不一样,只是在额度上有略微差别。这个保险,只要是孩子上学,建议大家都买。

3.少儿综合意外,前两个产品0-2岁的宝宝不能买,这个时候推荐少儿综合意外险,大的保险公司都出了很多,官网就能买到,价格不超过100元。 挑意外险的时候,只要有意外医疗,超过1万块;有住院医疗,超过1万块,这个保险就可以下手了。成本不能超过100块。如果超过100块,那么你买贵了。

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也是一个消费型的产品,也就是说付一年的钱保一年的医疗,这个医疗分为门诊和住院两种情况,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保险都只保住院,保儿童门诊的少之又少,没有哪一家医疗保险多有优势。因为宝宝在两岁以下是疾病高发期,感冒发烧通常都需要住院,这个时候宝妈觉得一年的医疗费用是很高的,有保险的话就好了。妈妈们都知道,保险公司就更知道了。所以所有针对两岁以下的医疗保险价格都很贵,不见得能把保费赚回来,一般最便宜的都需要几千块钱。

一旦到了三岁以上,保费就降到两岁以下的十分之一了,比如两岁前5000块,三岁以上就变成了500块,这个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一般的普通小病的医疗大部分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宝宝也可以交社保,社保能覆盖很大一部分,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讲,医疗保险并不是一个很必要的险种。在没有特别满意的险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买。

所以如果想给宝宝一个很好的医疗条件,大家还是努力赚钱比较靠谱,靠保险是比较难的。当然对于土豪来说,就不是这个话题了,土豪可以选择可以报销高端病房、三甲医院国际部费用的保险,成本也是很高的,价格一般在一万块钱以上。

重大疾病保险 小宝宝阶段买重疾是最便宜的时间。经常有80后说买重疾被拒保,因为这个时候身体状况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问题,而重疾保险是看身体状况最严格的一个险种。所以一定要在很健康的、价格尤其便宜的时候买,价格最划算。对于宝妈来说,给宝宝买重大疾病,三岁之前是最好的时机,一定要下手,错过这个时间保费就涨得比较快了。

重大疾病保险有三种类型:

1.国内的定期,比如新华的爱健康,保二十年三十年,这种定期保险最好保到宝宝成年,到可以独立赚钱以后,就比较合适。这种定期保险特别便宜,对家庭生活成本没什么比较大的影响。

2.国内的终身保险,国内终身保险性价比不高。因为是终身的,所以如果不生病的话,保额一定会回到自己手里,所以它的价格一定很高。现在生一个大病,二三十万就可以了,20年以后二三十万就不够了,得五六十万,如果要买到20年后看大病还够,现在就要买到五六十万,才能跟得上通货膨胀。如果现在买30万,将来一定是不够用的,这个保险就是一个鸡肋。所以如果买国内的终身重疾险,要买到很高的保额,价格是比较高的。

还有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把终身重疾和定期重疾结合起来,一部分买终身,一部分买定期,做一个搭配,让壮年期的保额比较高,等到老年后,积攒了很多钱,不太注重保险给我们的金钱时,保额低一些,就是说把钱用在刀刃上。

3.如果有能力给宝宝买境外的,

一般是以香港为代表的重大疾病保险,可以在这个时候买,确实是最便宜的时段。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险结合了寿险功能,附加的医疗也比较便宜,但是它的购买门槛比较高,不建议买三五十万也去香港,毕竟跑过去一趟比较麻烦,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在国内那么顺手,比如出了事情需要快递材料,不像国内,打个电话保险公司的人就来了,这种体验感确实会有一些差异。但是现在境外的保险服务商也做得比较到位了,很多在国内有合作机构给客服提供服务。买境外终身的重大疾病门槛是比较高的,但是确实是划算,这是唯一一个最划算的时间,基本上刚出生的宝宝买16万美金的保额在一万人民币左右就可以买到。 特疾保险

特疾保险见得比较少,以防癌险为代表。 因为有一些小宝宝在出生时有天生的病症,这个时候买重疾是买不了的,但是如果和癌症没有关系,可以单独买一个癌症保险。

这个写了两个数据::

72%是指整个社会上的重大疾病72%都是癌症,剩下的才是别的病种。 90%是香港保险公司统计出来的,近几年大陆去香港理赔的重大疾病,90%都是因为癌症。

如果宝宝买不了重疾,或者买重疾价格过高无法承受,这个时候可以选择防癌保险,用很少的钱去覆盖70%以上的风险,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

如何搭配要讲究

这里出了三个最佳搭配的模板,可以直接根据自己的家庭收入对号入座。 这三种版本,最基础的意外险都有,都是100块。

对于经济型来说,定期的重疾选择30万保额,两百块钱,这种保险额度不够高,需要搭配两个定期重疾把保额做到50万,这个时候每年的成本也就四百多块钱,选择一次性交清的话,两个产品加起来是七千多。都是保孩子20年,到孩子20或者25岁。

10万到20万之间就可以选择终身重疾了,终身重疾,如果是男宝宝的话,50万需要5000保费,如果是女宝宝的话3000多,在这个基础上附加一个医疗,附加医疗和社保结合,可以报销很多住院的钱。这个版本的保额也是重疾50万。

第三种豪华版,家庭收入在20万以上,可以直接去香港买境外的终身重疾,选多重。多重是重疾保险很好的一个发明。很多人的重疾不是得一次,而且很多人觉得重疾是很重的病,大家看一下疾病清单,很多病一点都不重,人过几年重复得第二种重疾是很有可能的。如果你已经生过一次病,再去买重疾是买不到的,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不会卖给你,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如果多重便宜的话,一定要把多重选上去。这个时候的附加医疗是比较高端的版本了,1800元,便宜的有一千左右的,贵一点的有两千多的,看自己的选择了。

总结一下,这三种方案,保额都挺高,不管是10万元以下,每年花五六百的保险,还是每年花五六千买的保险,保额都在50万以上。买保险最重要的是买额度。如果负担不起,就选消费型的,宁愿在短期内做作保障,也不能买比较贵的返还型保险,保额没有多少钱,出事了是赔不了多少钱的。

当然,返还型肯定比消费型要好,不管怎么样,心理上要舒服很多。但是一定要量力而为,看自己的经济状况,不要勉强。

3

不为他人做嫁衣

这张图片是我要强调的最重要的问题——父母最大。 对孩子来说,他要健康的成长,父母的作用是大过一切的保险的,不要去想什么保险可以解决孩子全部的后顾之忧,只要父母在,孩子总是有办法渡过难关的。所以,父母的保障是最重要的。那么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来说,父母的两种状态是最重要的,一是要健康的活着,第二是要持续的赚钱。

健康的活着,首先重点是活着,只要爸爸妈妈在,小朋友肯定可以长得很好,可以很健康的长大,如果他有什么问题,爸爸妈妈也会倾尽全力去帮助他,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的保障就是属于寿险的范围了,定期寿险或者是终身寿险。

定期寿险的杠杆是非常高的,也是中产阶级的最佳选择;而终身寿险,我们说这个是土豪专用。因为定期寿险最高的杠杆比例能做到1:1000,也就是说一块钱的保费,可以拿到一千块钱的保障,这个是终身寿险不可能做到的。

为什么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价格会差这么远?

其实这就是赔付金从哪来的一个问题,如果是定期寿险,一般来讲都是会保年轻的时候,就是自己有收入的那个阶段,退休前。这个时候人的生命表中的死亡率是特别低的。也是一个基金的模式,交小小的一份钱,放在大基金里,谁出事给谁,这个是借别人的力量拿保障。但是终身寿险,在前期,如果还没有交够保费的时候,会有一些的杠杆,但是杠杆比较小,但是终身寿险就意味着终身肯定是需要赔付的,也就是他的赔

付比例是百分百。而定期寿险的赔付比率可能只有千分之几、万分之几,所以这个时候的概率就决定了终身寿险付出的成本和拿到的收益是差不多的。所以,土豪有钱买终身寿险,中产阶级如果为了做高保额,尤其是年收入四五十万的,定期寿险可以买到四五百万的保额,选择定期寿险肯定是最便宜的。 第二个叫持续的赚钱,要有持续的赚钱能力,第一不生病,因为生病就没办法赚钱;第二不失业。对于不生病,如果生病了有钱去补偿你的话,那也不会对生活有影响,这就是重大疾病保险,至少要保到退休。因为一般到退休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大人给予过多的庇护。所以可以选择到退休的重大疾病保险来达到一个最佳的性价比。那第二个不能失业,这个保险就管不了了,大家好好努力工作赚钱吧。

还有一种诉求:好多家长觉得我要给娃攒钱,将来要给他留一笔钱。

有人会觉得买保险,将来看长远的收益那么高,将来一定可以赚很多的钱给宝宝,其实靠保险来赚钱的这种想法,大家一定不能有。保险在整个金融系统里面属于最底端,长期收益比较稳比较低。不可能突然一下子像房地产、股票起伏那么多。它是一个最保底的资金,收益肯定不会高到哪去。大家多为自己着想,儿孙自有儿孙福。

这张图是我们现在已经买了保险的妈妈们80%手里的保单的模式。以分红和万能险做底,附加了重疾、意外或医疗保险,尤其是平安、太平洋这些大公司的保单,全部都是这样的。

特别把这个模式拿出来讲,就是说一定要看清楚,这种保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图上已经写出来了,这其实是一个理财。这个理财,不是说这个保险是多少钱,而是说我有多少钱能投到这个理财的基金里面去,买的额度是跟你的经济收入有非常大的关系的,也没什么放大的作用。一般来讲在国内,如果交总共8万块钱的保费,能有15万左右的保额,已经是高的不得了,大部分都是8-10万。而这种1:1.2以下的这种杠杆,这就是我们理财的现状。

在理财产品的基础上,附加了很多很多的保障,重疾、意外、医疗,都是这样。意外跟医疗,因为是消费型的险种,所以除了理财的投入之外,每年都要再给保险付费。大家会认为附加在一个主险上面的意外险和医疗险会更便宜,而实际上是不对的。我们看了这么多保单,意外险和医疗险,不见得比单独买更便宜。最重要的,是很多人附加了重疾保险,这个重疾保险不是单独给你一笔重疾的保障,如果单独给的话,价格肯定是双倍的。这一般叫重疾提前给付。

提前给付是什么意思?

你的账户里本来就有一百万,本来说好的,只有在某种情况下才能拿出来的钱,这个时候提前生

病了,怎么办?在生病的时候不能没有钱看病呀!那个钱本来就是你自己的,提前给付就是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提前花,相当于这个风险是自担的,也就是说用我账户里的钱去保我的重疾,保险是为了这种意义吗?也就是说,所有的用理财产品附加重疾、意外,附加保障的产品,都是耍流氓。因为所有的风险,除了意外和医疗,风险都是自带的。你想要多大的保额,你就要付出多大的成本,那跟保险还有什么关系呢?保险的意义就是为了以小博大,那样就已经完全脱离了保险的本质意义,肯定是不划算的。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保险,其实就是一个理财产品加了一个小小的保障。 大家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手里的保单,是不是都是某某公司×××(分红型)或者(万能型),保单上面还会写有附加这个那个,一般来讲都有两三条。这种保险一般来讲额度都不高。因为国内的代理人最喜欢卖的是一年交的保费是6千块、1万块,也就是说十年交费就是几万块钱,那拿到的保障,重疾可能就是十万多一点,意外看起来特别高,但是意外本来就很便宜。

如果大家手里的保单是这种,一定要马上做决定怎么去处理这样的保单。要么加一些消费型的产品把保额做高,或者如果还在犹豫期内可以退的话,可以去换一些其他的保障。如果这个保险一直持有,又占着我们买其他保险的预算的话,这是一个比较不合理的选择。

我们来看几个触目惊心的数据:

第一个,90% 保险公司对客户进行诱导,看起来产品完美的契合客户的需求。这种保险以平安的最有特点,平安的保险绝大多数是很多很多的功能集合在一个产品上,然后每一个功能保额都不高。因为如果保额做高的话,这个保险是非常非常贵的,作为中产阶级来说是很难去承担的。所以卖的最多的是十万二十万的保额,每年交大几千块钱。

对于十万收入以下的家庭,没有能力去承担其他的保险,但是自己手里所持有的保险保额又那么低,也就是说真正出了事并不能赔多少钱。

第二个,现在大家买的保险95%是在线下成交的,而不是在互联网上。在线下成交就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家比较容易跟风,最经不住人说。在现在的市场上,再垃圾的产品,如果有一群人说它好,那你一定会认为它是好的。市场上有自己代理人渠道的保险公司,其实没有多少家,也就是说大家大部分所接触到的保险,其实都是这几家保险公司,因为人多。所以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接触到其他公司的产品,这个时候根本不知道外面有什么,那么你就觉得手上这个好,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客观的选择。

第三个数据,这个没办法统计了,这是个死穴。因为亲戚朋友们好多都是保险代理人,为了帮他们完成任务,或者是说好面子,所以就买了保险。最终这种情况下买到的错误保险概率超过九成。 4

拖延犹豫是大忌

一方面是时间的问题,一方面大家可能有很多疑虑,不知道怎么选择,所以才会拖延犹豫。怀孕的时候就在研究保险,生完了还在研究,宝宝两岁了还在研究……好多人觉得未来的保险是不是比现在的好,是不是等等就能出更好的保险。其实不是这样的。

保险,从买的那天起,付钱的第二天就开始生效,对现在的生活是有保障的。如果晚了去买,这段时间属于真空状态,不出事是好,如果一旦有些什么问题,后续的时间是补不上的。所以没必要去等。

第二是条款特别复杂,很难横向去比较。现在的八零后的妈妈们学历非常高,在网上找很多资料,对比后感觉好像是明白了,但实际上很多的细节是没有看到的。保险的条款其实是非常非常复杂的,要从复杂的产品里找到简单的要点来比较,而不是说拘泥于比如这个重疾54种,跟那个重疾55种到底有什么差别?这种小问题其实是不需要去考虑的,刚才已经说过了,理赔的90%都是癌症,也就是说后面很多是特别的小概率事件,大家可以听天由命,即便买再多保险也有被遗漏了的。

最后一个,等我们不忙的时候在买,可是哪里有不忙的时候?一定要当机立断,不知道买什么好的时候,可以先花便宜的钱买个消费型的产品总是不会错的。这时买了肯定是要比将来买便宜。 这张图把大家犹豫的一些纠结点提出来了。这些点在大家做决定的时候是一定要重要考虑的。

第一个,一定要买返还型的,就是不买消费型的。这些宝妈们就是觉得,如果我没有什么事的话,所有钱都给了保险公司,这笔钱不是打水漂了吗?好不划算啊,一定要买返还型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记得买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障,而不是买返还。如果能用有限的钱买更多保障的话,为什么不这么选?多余出来的钱可以去投资,可以去买房,这样获得的收益肯定是更高的。而且返还型的保险,其实钱并不是留给孩子了,一般是留给孙子了。给宝宝挑保险,如果想明白是把钱都留给孙子,是不是好多家长们就不会去选择返还型的保险了?

第二是跟收入的相关性,收入是决定选择什么险种、决定选择消费型还是返还型的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什么收入买什么样的产品,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去逾越自己的能力去选择更好的觉得更贵的产品。

从前面最佳搭配大家可以看到,同样的六七百,或者六七千,买到的保额其实是一样的,那对于宝宝长大来说,其实已经没问题了,收入十万块以下的家庭群体,完全可以这么做。

第三,预算有限,可能买不了那么高的返还型保额,这时就想减保额,保额减少一点,总的花费不就少了吗?大家记住,宁愿去换成消费型的,都不要减保额。因为买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障,保障永远比返还重要,尤其是对于家庭经济支柱的保障是绝对不能减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全职太太或者工资比较低,这时给老公买保险,一定要舍得花钱,保额一定要高。

有的妈妈觉得不给自己买的多,好像没占到便宜一样。其实,给老公最大的保障,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障,这个大家要想明白。

最后一个,买保险够用就行,不是贵的就好。如果保额是同样的,那么保险责任差一点点问题都不大,选择最便宜的那个,多出钱去干其他的事情。大而全的产品,价格一定会贵,而且多出来的那些,用不用得上也不好说。而且很多的保险公司为了把一个保险卖更高的价钱,特别加了很多概率特别低的疾病,加上去看起来疾病特别多,价格就做高了,但实际上意义是不大的。

我们来回顾一下重点,首先,给宝宝买保险,大人的保障一定要买齐了;第二,给宝宝买保险优先做保障型的产品。

没有讲教育金和养老保险怎么选,一句话带过,就是给宝宝买教育金或者养老保险不宜过早。如果家里确实有多余的钱可以用作投资理财,那么拿出比较大的一部分去买。如果每年交一万两万,教育金保险由于保险公司需要扣初始费用,扣下来损失是比较大的;如果一次交的钱比较多,那么用教育金保险这种模式才是比较划算的,也就是说如果买教育金,一年至少3万以上,交5年或者10年。如果低于这个数劝大家不要买,尤其是国内的教育金基本没有好的。

给宝宝买保障型的产品,保额优先,买消费型还是返还型,契合自己的收入水平来看。爸爸妈妈的保障,保额不能减。

问答:

1.给宝宝买了太平保险的重疾险,自己又不知道怎么样。才买一年,共需要买20年,一年2000多,不知道怎么样?还要不要继续买?

答:首先从交费的额度上来看,每年2000交20年,一共是交4万块。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保险的保额一定是不高的。对于宝宝来说保额是不够用的。如果只交了一年就退保的话其实成本是比较大的。可能两千块只能拿回来两三百,这个亏损其实没有必要去承担。两千多对家庭收入来说不算多,所以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帮宝宝去做一个补充,可以去补充二十万或三十万的定期重疾,把重疾做到四五十万的保额,初步也就够用了。再加上意外险成本的话就是前面讲的十万块以下的版本。如果这位妈妈的家庭年收入处于第一个区间,直接去做加保会更划算。

2.孩子三岁,父母公司均有商业医疗保险,包括大病,意外等常见险种,还需要购买何种保险?

答:家长商业保险要看多少的额度。整体的额度如果够了的话,那就只需要加意外险就可以了,如果额度不够,同样的保险加保额,比如如果重疾只有二十万是不够的,是加消费型三十万还是返还型三十万,这个就要取决于家庭收入来加了。如果现在重疾已经有五十万、一百万,就加普通的意外险就好了。如果家里有人经常出差或者开车,可以买一些特别针对这个意外的险种作为一个补充,价钱特别便宜,大约几百块。

3.怎样选择保险公司呢?

答:好多妈妈们觉得是不是只能选大公司?小公司会不会倒闭?中国保险公司会不会倒闭?香港保险公司会不会倒闭?会不会自己所有交的钱都打水漂了?其实大家对于保险公司的担忧是多余的,保险公司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属于保障国计民生非常基础的一种公司,这种公司倒闭,在法律上都是有严格限制的,不管中国还是香港,保险公司是不可以完全清盘掉的,比如说之前欠了多少债,现在清盘什么都没有了,不行,如果是保险公司实在开不下去了,那么它以前所有卖的保单,都必须转移给另外一个有能力来承接的保险公司。也就是说大家的保单可能会被转到其他的保险公司,放心,保障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分红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分红是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的,这个时候如果快倒闭了,分红肯定是很少的。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在国内,所有的分红都是预期很高,实际拿到的都特别少,到目前为止来看并没有哪家保险公司的分红拿的很高,都是说的比写的好。

4.是选择在同一家保险公司买还是选择保险中介组合购买好呢?

答:答案肯定是买组合的更好。因为每一家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产品,这个优势产品可能大家很难知道,但是行内人比较清楚。如果你能选到每家保险公司最牛的产品,那你的这个组合肯定是一个很漂亮的组合。所以这个问题非常好。第一,各家公司最牛的产品组合起来。第二,一定不要幻想一个产品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更不可行的。

5.最近流行到香港给宝宝买保险,去香港买真的优势那么大么?

答:这个问题我们在课程中已经涉及到了,香港保险终身的确实比国内的保险有优势。而且同样的保额,同样的多重,在价格上也更有优势,但是由于香港保险的门槛比较高,一般买到比较高的保额才去香港,去的成本也比较高。看收入情况,如果收入在二十万以下,其实是可以选择国内的产品的。

6.急切之下在朋友那为宝宝买了一份保险,听完尚老师的课觉得已买保险不太合适宝宝,怎么处理已买那份比较好呢?

答:需要看保单具体保的是什么,如果是合适的,当然就保持继续持有就好了,如果是保额缺少就加保额。如果这个保险占了所有的保险预算,也没有多余的钱买其他的保障,可能要忍痛割爱,长痛不如短痛,可能要退保。可以私下发给小编,让他们帮你看看。

7.给宝宝买养老保险有必要吗?

答:不合适。给宝宝考虑养老保险实在是太久远了,没有人会知道几十年后的通货膨胀到底是什么水平,不用考虑那么远。


我叫潘菲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好的总是要留给孩子,买保险亦如此,当父母的总是很大方。

前年,有个客户给1岁的儿子买了份保险,年交7000多,重疾保额却只有20万,为啥会这样?

类似于这位母亲的非常多,一年花好几千,甚至上万。

但问题是,花了这么多钱,保障反而很差。

重疾保额只有一二十万,出了事够用吗?

其实,孩子的保险真不贵,想配置齐全也很容易。

今天咱们来聊聊,如何给孩子买保险。

01

正确思路

做任何事情,正确的思维逻辑很重要,在买保险上同样适合,买保险就应该按照以下流程走:风险分析→方案制定→动态调整

1、风险分析

身为父母,担心孩子无非是这两点:身体健康和学习优秀,孩子的大部分支出也紧紧围绕这两块。

首先,孩子健康的风险来自于两方面:意外和疾病。

谁也无法预测哪天会来意外和疾病,比较可行的就是做到未雨绸缪,面对重大意外和疾病,大部分家庭是没有这么多金钱储备的,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保险来实现,具体的产品有: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

其次,孩子的学习既花钱也操心,学费、培训费、未来上大学的费用等都是每位家长身上沉甸甸的担子,唯一的途径就是家庭的创收和稳定的现金流。

确保家庭现金流健康的最根本就是父母健康且收入稳定,父母的健康同样可以通过保险来保障,稳定现金流一方面可以通过创收来解决,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财和储蓄来实现。具体的产品有:教育年金险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见,孩子的风险来自于自身健康和父母的保障,那么少儿保险方案配置的思路是:先大人、后小孩,先社保、后商保。

父母保险方案规划是整个家庭风险规划的基础,少儿保险规划是有效补充部分。

2、方案制定

首先解决父母保障和社保之后,才是商业保险的方案制定。通常一份完整的少儿保障方案由: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三部分组成。

意外险:

孩子的意外险很便宜,每年只要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不错的产品。

买的时候注意两点。

第一,孩子的意外身故保额,不要买太高。

按照国家规定,孩子的身故赔偿,10岁之前不得超过20万;18岁之前,不得超过50万。

你买的再高,理赔的时候也没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意外医疗。

最好能报销不限社保用药,这样孩子摔伤碰伤、被狗咬,自费药也可以报销。

医疗险:

医疗险分两种,一种是小额的门诊、住院医疗险,另一种是百万医疗险。

比如少儿万元护,免赔额只有几百,甚至没有免赔额,基本上孩子平时感冒发烧,只要住院就能用得上。对应的保障额度也不高,一般最多5万,反正日常看病是够用的。

百万医疗险则不一样,这种产品通常有一万元的免赔额,最高可以报销数百万。

一万免赔额什么意思呢?

孩子生病如果不花个两三万,你是达不到报销门槛的。

使用频次较低,但是报销额度极高。

小灾小病对家庭影响有限,大病影响巨大,我一般会建议大家优先考虑百万医疗险,如果预算较宽松,再考虑小额医疗险。

重疾险:

孩子得重大疾病的概率,其实并不高。

比如最高发的白血病,发病率也只有十万分之四。

可怕的地方在于,治疗孩子的重大疾病,花费特别高。

还是以白血病举例,重症室的费用每天从四五千到上万元不等。

治愈之后,孩子以后的护理和成长,也需要很大一笔钱。

所以给孩子买重疾险的第一要点,就是保额一定要足够。

一般50万起步,家庭条件较好的话,可以配置百万保额。

第二,保障的病种要全面。

除了常见的25种高发重疾,孩子的常见重疾,还包括: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川崎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足口病、原发性心肌病、瑞氏综合征、智力障碍等。

给孩子买重疾险的时候,要注意判断,这些疾病是否保障齐全。

02

保险方案

说了那么多,具体怎么搭配呢?

方案1:【经济版】

适合预算不高,追求性价比的家庭。

每年1313元,就可以搞定孩子的重疾、意外和医疗,重疾最高可赔100万,意外20万,医疗报销最高400万。

重疾险选的是慧馨安少儿重疾。

重疾100%保额赔1次+少儿特定重疾额外100%保额1次+轻症额外30%保额1次;

保险期限选择灵活,有保20年/25年/30年,缴费期最长30年,最高免体检保额80万。

此外,孩子如果得了8种特定重疾,可以拿到双倍的重疾赔偿。

这8种疾病分别是:白血病、严重原发性心肌病、严重脊髓灰质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手足口病、严重瑞氏综合征、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疾病或意外所致智力障碍。

医疗险选的支付宝长期医疗险。

一般疾病住院报销200万,100种重疾住院报销400万,保障额度高,可充分解决大病治疗费。

保费相对其他同类产品更便宜,且6年保证续保,可垫付医药费,6年共享1万免赔额。

25岁之前,保费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便宜,最低至150元/年。

综合意外险是太平洋的小顽童。

基础版的,每年只要60元。

选择它的原因,除了便宜之外,最重要的是意外医疗非常好、

0免赔,不限社保用药,报销比例为100%。

这个方案的特点是,价格低,保障也全面,适合预算不多的家庭,唯一的缺点是,重疾只能保障30年。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牺牲保障时间,优先保障保额的做法,是正确的。30年之后,孩子已经长大,完全可以自己再去配置新的产品。

方案2:【小康版】

这个方案适合经济宽裕,想给孩子买终身重疾的家庭。

每年保费2598元,前30年重疾100万,最高可赔150万,意外20万,医疗报销高达400万。

重疾险选了两款,分别是保障终身的康惠保旗舰版,和保障30年的慧馨安。

优势在于保障更全面,保障期限更长,前30年重疾保额100万,如果得的是8种特定重疾,保额可达150万,30年之后重疾保障依然有50万,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补充。

医疗险和意外险仍与方案1相同。

这个方案的特点是,价格适中,适合大多数家庭,重疾保障长短期结合,前30年的重疾保障相当高,30年后也有一定的保障,解决了身体原因买不到重疾险的担忧。

方案3:【豪华版】

适合保费预算充足,希望给孩子最全面保障的家庭。

每年保费4877元,重疾最多可赔5次,最高可赔280万,还有20万意外保障,和最高400万的大病医疗。

医疗险、综合意外险的选择,和前面两方案一样,区别在于重疾险。

重疾险选了两款,分别是保障终身的阿童木,和保障30年的慧馨安。

阿童木保终身,60万保额,重疾最多可以赔5次,50种轻症最多可赔3次,每次18万。

此外,如果得的是12种少儿特种重疾之一,0-6岁额外赔付120万,7-29岁额外赔付60万。

这12种少儿特疾分别是:

举个例子:如果6岁之前不幸得了少儿白血病,将得到保险金为:总金额=60万+120万(阿童木额外)+50万+50万(慧馨安额外)=280万

此方案的优点是,得大病不但医疗险的报销额度高,并且可另外获得一大笔保险金补偿,可改善医疗条件或其他,30年之后至终身也有60万的保额和多次重疾赔付。

03

购买误区

孩子买保险其实不复杂,按照正确购买思路走就好,但是,很多父母还是掉进了下面的这些陷阱。

1、保额偏低

买保险就是买保额,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保险时,通常保障范围挺广,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教育金等都买全了,唯独保额买得太低。

根据多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显示,重疾理赔案均赔款10万左右,明显偏低太多。

重大疾病的保额最低也不能低于30万元,考虑未来医疗和物价通胀,建议重疾保额50万起步。

2、大人不买,仅给孩子买

这一点,上文的风险分析已经阐述得比较清晰了,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核心是父母,购买孩子保险之前,父母的保障一定要到位,务必遵循“先大人,后小孩”,最好是大人小孩一起保,合理分配预算。

3、过分追求终身型保障

在买保险时,都希望保护孩子一辈子,有的甚至把孩子养老金的问题都包含了。说实在的,绝大部分人都无法预知未来10年自己会怎么样,何况孩子。请问:您知道60年之后需要多少养老金吗?

正确的思路是:先保额,后保险期限或其他

4、迷恋教育金保险不买保障型保险

保险姓保,主要功能是保障,教育金保险本质上属于理财性质的产品,基本上没有保障功能,家庭预算不足的情况下不建议配置。

正确的购买顺序应该是:先保障后理财。

5、医疗险和重疾险分不清

医疗险的功能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重疾险的功能是补偿患病休养期间的费用和收入损失。

医疗险的不足就是仅报销治疗费用,后续长时间的康复和门诊治疗不在报销范围之内,并且医疗险保险期限都是1年,虽然很多产品保证可以续保,但是产品停售风险仍然存在。假如因为患病之后不能购买健康险,对被保人来说是一种遗憾。

重疾险也存在天然的不足,很多疾病并未在重疾的保障范围之内,有些疾病,不在重大疾病范围内,但是医疗费用却很高,这部分疾病就需要医疗险来解决。

所以说,医疗险和重疾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非相排斥,因此先配置重疾险,医疗险作为补充。

6、买了不必要的寿险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重疾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中招了,买了不必要的寿险。孩子不负责家庭的经济,没有必要买。

写在最后

孩子买保险真的不贵,做父母的不要过于大方,一定要立足于需求分析和家庭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产品就好,并非贵的就是最好的产品,每种产品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适合自身的方案和产品就是最好的。

更多投保与理赔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三木话险


三木话险


至于买什么保险,要视个人经济条件,孩子的话,建议买意外险➕重疾险。现在的食物,饮水,空气污染都比较严重,所以重疾险是必要的。

以上是个人看法,谢谢。


太平洋人寿miss邓


的确,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即使孩子拥有再多的保险,也取代不了父母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保费还需要父母缴纳,即使豁免保费,孩子的衣食住行通常也是无法解决。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离不开的是父母。但天有不测风云,人间多有孤儿寡母。父母的保障至关重要!


孩子的一切生活和教育费用来源于父母,只要父母健健康康,正常情况下就无需给孩子投保。

只是还存在一种情况,很多“轻松筹”是捐给孩子的。如果所需的医疗费用超出了普通家庭的负担,那么这种风险就需要通过保险来化解。

因此,我不建议给孩子买太多保险,但是重疾险、意外险和医疗险都是需要的。对普通家庭来说,无需花费太多,少则几百元,多则四五千的保费足以。


海哥说保险


买不买保险都是自己的选择,

没有强制。

不过最好还是买些保险,

一:小孩子免疫力差,容易生病,

二:小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发生小磕小碰。

😔😔😔

小孩子保险应该怎么买,

一:医疗险是首选:

最优搭配:社保(农合)+商业医疗,

社保(农合)是基础,

商业医疗险补充农合不足,

(像尊享e生、好医保、平安e生保等等)

🙂🙂🙂

二:重疾险:

现在少儿重疾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最好少儿特疾有额外赔付,

(少儿国寿福、少儿超能保、常青树少儿版等)

😁😁😁

三:教育金:

在经济方面允许的情况下,量力而行,

平安、人寿、泰康、太平洋等哪家产品收益高选哪家。

🤓🤓🤓

补充一下:

医疗险已经把意外医疗包含在内了,

而且小孩的意外险保额不能超过20万,

所以意外险作用不大,可有可无。



五年保险人


首先要说的是,保险每个人都需要,特别是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因为身体发育的原因,不管是疾病,还是意外伤害都处于高发期,尤其要注意购买合适的保险,做足保障。

  • 首先,应该配备一款合适的百万医疗险,最好是包括绿色通道、医疗金垫付的那种,如果包含重大疾病零免赔的更好。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另外配置一份零免赔的小额医疗保障,弥补百万医疗1万免赔额的空隙。因为小孩子不管是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疾病,还是因为身体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跌打损伤、磕磕碰碰的意外伤害,对医疗需求是很高的,应该首先考虑;
  • 其次,是重疾险,每个符合投保条件的人都应该给自己购买一份足额的重疾险。因为重疾险对家庭的影响是最大的,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重疾不一定造成死亡,但是一定会带来贫困,如果发生重疾,没有重疾险保障的话,一场重疾很可能会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轻者债台高筑,重则家破人亡,看看我们身边,是不是有家庭因为一场重疾,原本富裕的家庭立刻重返解放前,陷入困境。所以重疾险尤为重要,必不可少。

  • 第三,应该配置一份小额的意外医疗险,包含猫爪狗咬、磕磕碰碰等。
  • 第四,至于寿险和意外伤害险,则不必考虑,毕竟孩子还小,没有家庭责任,国家也规定孩子的身故赔偿额度不得高于20万(10岁以下),如果家里条件好的话,可以适当买一些。
  • 第五,关于教育金的话,如果是为了出国留学准备,或者是为毕业准备,创业准备,婚嫁金准备,则可以适当考虑,当强制储蓄来用,并有适当的利息补偿。当然前提是手上有足够的闲置资金,否则的话,就不要考虑了。

所以,儿童保险还是很必要的,首先要考虑的是保障型的,即:医疗和重疾,其他则酌情考虑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