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解梦:黛玉葬花,究竟葬的是什么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我用汉代李延年的这首诗歌来形容林妹妹的风华绝代,想必没有人反对。这棵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化身为林家的黛玉之后,不管男女,后世为之倾倒者无数。

红楼解梦:黛玉葬花,究竟葬的是什么

可是,人家毕竟是为了神瑛侍者而来,当她用泪水还了宝哥哥的“灌溉之德”后,仙草自然还要回离恨天而去。只是,“情”这个东西,岂是用泪水能还得尽的?

故此,每每见到流水落花,黛玉莫名的伤感就自然涌上心头,那冥冥中的召唤让她虽然不舍这红尘中的繁华,却又不得不离此而去。再思及自身,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寄居在贾府,虽有外祖母的疼爱,宝哥哥的呵护,众姐妹的陪伴,可还是免不了幽闺自怜,五内郁结的那一股缠绵不尽之意常常使自己如醉如痴。

今看这满地落红,禁不住呜咽失声,“水流花谢两无情”,如果哪一天我走了,又有谁还能把我记在心里呢?一时间,柔肠百结,不觉心痛神驰,真似个“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哽哽咽咽吟诵道: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首《葬花词》吟罢,黛玉轻轻捡起地上凋谢的花瓣,装在绢袋里,用花锄在畸角挖一个坑,把花瓣倒在里面,然后用土把坑填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花冢。曾经宝玉想要把凋谢的花瓣倒进水里,但黛玉不同意,她说道:

“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红楼解梦:黛玉葬花,究竟葬的是什么

因为怜惜落花,怕污水糟蹋了它,所以黛玉干脆把它们收集起来统一埋葬,这样埋在土里化为春泥,落花干净了,黛玉心里也就欣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善良的林妹妹更是高洁如斯!

其实,黛玉这一首惜花怜己的《葬花吟》乃是有感而发。头天晚上,舅舅贾政又叫走了宝玉,深为宝哥哥担心的黛玉前去怡红院打听情况,却平白无故的吃了晴雯的闭门羹,正郁闷不知何故的黛玉,忽然又听到怡红院里宝玉和宝钗的高声谈笑。蓦然间,黛玉烦恼无趣起来,寄人篱下遭受白眼也就罢了,可那个白天刚刚袒露心迹的家伙,却背着自己和别的女人调笑。本就难以释怀的压抑和悲伤,又凭添满肚子的委屈,所以黛玉边哭边感叹: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看着朵朵凋谢的残花,想起自己凄凉的身世,还有那虚无缥缈的爱情,黛玉仿佛看见了自己红颜逝去孤苦无依的悲惨命运。哀伤之余,她以花代己,把对自己的爱惜、现实的无奈以及云里雾里的儿女情长都深深埋进土里,聊以慰藉纤细的灵魂和孤独的心。

一首缠绵凄恻,夹杂着抑塞不平之气的《葬花吟》,道尽了黛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更表现出她即使得不到幸福也不愿受辱屈服的高洁姿态。那个离恨天外的绛珠仙女,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污浊的世界后,她没有丝毫留恋的破空而去,只留下飘飘的裙裾荡漾在人们心头。

可大观园里的黛玉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花开花落原本就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只不过这场景触动了她多愁善感的玻璃心,惹得她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自身而自怜自惜。

红楼解梦:黛玉葬花,究竟葬的是什么

其实,黛玉葬花并不是她的独创,这个习俗的发明者是明代的唐寅(伯虎)。

风流才子唐伯虎的葬花情结悲情而又富有诗意。他钟情于牡丹,在自己居住的桃花庵里种植了大量牡丹花。花开时节,邀三五好友,吟诗作对,纵酒放歌,“有时大叫痛哭”,至情至性之态溢于言表。“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著名的书法典籍《落花诗册》就是这么来的。

不仅唐伯虎有葬花爱好,他的老师大画家沈周也对葬花情有独钟。时年八十二岁的沈周,在一次与文徵明、祝允明等好友饮酒赏花后,泪流满面的将满地落英收进锦囊埋葬起来。感叹时光易逝悲天惘人的情怀表露无遗。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唐伯虎葬花葬的是他失意的一生,沈周葬花葬的是他对青春年华的不舍,那么黛玉呢?

黛玉似花,花却不如黛玉!原来她葬的是心——那颗冰清玉洁的七窍玲珑心!

红楼解梦:黛玉葬花,究竟葬的是什么

本文参考文献:《红楼梦》、《唐伯虎佚事》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作者马上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