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行業有的退休人員退休金比在職員工工資高不少,合理嗎?你怎麼看?

民意在人間



依楠而立1


我有一些親戚在沿海某省大型國企,退休幹部和職工的退休金在5000元到12000元,本企業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才3000到5000元,但中層以上幹部年薪已經超過20萬元。這就出現了退休金高於在職工資的“倒掛”現象,這些國企由於效益不理想,經常搞內部退養、提前退休,40歲以上的職工就可以申請,每次報名都擠破頭。因為提前內退後,月到手收入反而比在崗高於兩三千元,多拿錢回家玩,提拔無望的老職工誰不願意幹呢?

第一,不要單純地拿收入絕對值來對比。現在已經退休的職工,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人,在退休政策上屬於“老人”,他們在職時還沒有“社保”機制,退休後執行的是“老人老辦法”。比如,十多年前搞提前退休,為了鼓勵職工提前退休,出臺了一個優惠政策,提前退休可以提三級工資,退休金按照100%工資拿,且退休人員漲工資,提前退休人員也跟著漲。這十多年來,國家多次上漲退休金,他們的退休金逐步達到5000到12000元。但是他們除了退休金就沒有任何收入了,在崗的人員假設也是5000元,扣除五險一金之外,到手也就三四千元,從直觀感受來看,幹活的還不如不幹活掙的多。

第二,企業內部政策不同導致行業之間退休政策的差異。退休金政策,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差異性很大,有的行業退休金高達七八千元,有的行業退休金才一兩千元。除了他們在崗時的工資水平本來就不同之外,還在於企業是否為他們交了補償醫療保險和補充養老保險。比如,某省這家大型國企,原來工資比較低,職工意見比較大,企業就上了一些補充養老保險,這樣他們退休之後,社會統籌部分給一塊,企業再補一塊,他們的退休金就比其他行業高很多。

第三,要用歷史辯證的眼光看待這些事情。比如,某省那家大型國企,退休人員退休金高於在職人員,這是有特殊的歷史背景的。當年這些老人實行的是“低工資”策略,三十年前他們正當壯年時,工資才30-50元,那個年代也沒有社保這個概念。如果用現在的社保政策是無法解釋的,難道哪找30-50元標準來衡量他們現在的退休金嗎?那一批老人是很辛苦的,把青春都獻給了火熱年代,把年華拋灑在奮戰的歲月裡,很多都是在一線幹艱苦的工作,到了45歲以上身體都垮了,一身傷病。國家還是很人性化,考慮到這些老人的歷史貢獻,執行“老人老辦法”,持續提升他們的退休金,慢慢地漲到了七八千元。在崗的年輕人不能用現在眼光抱怨這種“倒掛”現象,要考慮到他們曾經做出的艱苦貢獻。

總之,在一些行業、一些地區,退休金高於在崗工資的現象還是存在的,比企業更加突出的,是公務事業制,退休前提職加薪,退休金可能比在崗工資還高。這是有特殊的歷史背景的。年輕的在崗人員,由於企業承擔大量其他人工成本,比如,五險一金,比如,計提的教育培訓經費、工會經費、福利經費等等,企業人工成本高於到手工資一倍以上。再說了,年輕人不要盯著退休金,因為你們還在成長還在進步還在提職加薪,收入的彈性空間很大,退休後執行現在的退休金政策,多交多拿。不要攀比老年人,他們這一代人真的很不容易,福沒有享受,退休了難道不能讓他們享受點時代福分嗎?


職場火鍋


不但合理,而且是非常合理。

為什麼呢?

我們國家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齡為男性60週歲、女工人50週歲、女幹部55週歲。一個人能辦理退休手續,按照20歲參加工作來算,如果是男性也巳經有了40年左右的工作時間(繳費年限); 如果是女性也巳經有了30~35年的工作時間(繳費年限)。由此可見,不要說是同一個行業,哪怕是同一個班組,參加工作時間早的職工都要比參加工作時間晚的職工拿的工資更高。

我們養老保險所遵守的基本原則是長繳多得,多繳多得。參加工作時間長的職工由於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長、繳費金額多、個人賬戶儲存額更多,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自然也就多。

退休老人領取的養老金比在職的年輕人領取的工資更高,再次印證了民間一句俗話:“過的橋比你走的路更長,吃的鹽比你吃的米更多"。他們的退休金比在職的年輕人工資更多,那是人家幾十年努力工作,用一個個老繭、一個個血泡、一年年的養老保險繳費掙來的,根本不存在合不合理的之說!

相反,如果一個才參加工作幾年的年輕人,每個月領取的工資卻比工作了一輩子的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更高,那才真的是不合理。


葉公來幫忙


這符合邏輯,人都會老的那一天的,先苦後甜。幹40年的老職工,當時他們是進廠時候一個月才有18元工資三年以後出師才32元,從32元到4000元的工資整整走過了40多年在這40年的過程中,經歷了種種的磨難付出了艱辛的代價不容易啊!吃水不能忘了挖井人,老職工就是老革命為中國現在的輝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社會是進步的現在的年輕人將來你們再過40年你們的養老金給歐洲美國還要高,說老實話現在的事業單位公務員和企業的領導退休以後養老金確實有點高,他們的養老金基本上就在2萬元錢左右,可是現在企業的老職工只有三四千元並不算高,他們幹了一輩子,身上得了都有一身職業病和老年病,她們一住院就是花幾萬,養老金不夠還要子女補貼。現在在職的年輕人青年人們,你們好好努力,多發明創造,為將來的中國現代化,中國的高科技做出巨大的貢獻,40年以後你們每個月的養老金有可能就是4萬美元。


人算木幾


合情合理又合法。

題主所說的這種現象,的確存在。

就拿我們教師來說吧,我校剛剛退休的某男教師的養老金目前是4500元左右,而現在我校在職教師中,總工資少於這個數的人將近一半。

那麼,退休在家不工作與天天上班的比,這種似乎倒掛的報酬又怎麼能解釋清楚呢?存在這種現象合理?

我認為,這不僅合理,而且合情又合法。

一、合理性

已經退休的老教師,為什麼要退休?就是老了,幹不動了,眼花了,耳聾了,腿腳不利索了,思維力也下降了。怎麼辦呢,當然是回家養老。那麼,這個時候肯定沒有能力掙錢養家了。誰來保障這些人員的晚年生活呢?必然是國家或者是社會。因為他們為國家,為社會幹了幾十年了,出了力流了汗,獲得晚年幸福的生活是應該的,其中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反過來想想,如果一旦退休,養老金就非常非常低,就好比鳥盡弓藏一樣,可能就會讓退休人員非常不理解和寒心,就會認為某些地方不給人講道理。

二、合情性

老教師的功勞大,按勞分配,有一層意思就是說功勞大的報酬必然會高一些。

另一方面,並不是退休之後的養老金比所有的在職教師都要高。我校有50%左右的教師工資還是要高於退休教師的,並且,這些人還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的。因此說,不能只看到比較低的,高工資的還是大有人在的。那麼,退休教師會不會提意見呢?會不會認為不合理呢?而現在是事實證明,退休教師沒有提這樣的疑問。

教師年齡有大有小,工資報酬有高有低,都是正常現象,合乎現行的工資報酬體系。

三、合法性

現在推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經過國家機關一致通過的,在全國統一執行的制定,其合法性是不容置疑的。

那麼,按照養老保險制度執行退休工資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根據“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養老保險制度原則,養老金的高低是與本人繳費密切相關的。

不要看現在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比某些在職教師的工資高,等到將來這些在職教師退休時,養老金很可能不知道要高出現在的多少倍呢。

結語:

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可能高出某些在職人員的工資,這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事情。


中小學教育者


存在即是合理!

舉個例子,企業的領導或者高級技術人員,退休以後每個月普遍能夠拿到6000或7000以上的退休金。還有一些效益較好的國企的普通男職工,退休以後也能拿到5000到6000的樣子,這個收入和當地社會平均工資差不多甚至還要高。主要原因是:

1、企業的領導幹部和高級技術人員退休時,一是長期繳費水平高,二是享受國家高級職稱、突出貢獻專家等等相關待遇提高政策;

2、男職工60歲退休,普遍工齡較長,男工人退休時42年工齡,43、4年工齡的也不少。

這其實也充分體現了養老保險多繳多得並不是句空話。

大家怎麼認為?


人社寶


首先說他是合理的。

表面上看,退休人員的到手工資是比效益不太好的企業在職人員的到手工資高。其實這只是一種橫向上的片面看法,退休人員的工資基本上就是一個死工資,除了國家統一調整外,不會再有什麼變化了。而在職人員的工資,除了到手工資外,五險一金、企業年金、企業福利等隱形收入還有一大塊,總算起來絕大部分人還是要高於退休人員工資的。

從縱向上看,現在已經退休的人員,從上班到退休大部分時間都拿著幾十元至幾百元的工資水平,拿的多一點也是近十多年的事。退休後大多是已經疾病纏身,有的還要下管子女,上管父母,年齡再大一點的都自身難保,上個普通的養老院都得三四千元,本人的退休工資都不一定夠,你能說他們的工資還高嗎?再縱向的看一下在職人員的工資,小年輕的一上班就拿著不低於退休人員的工資水平,能想像一下三四十年以後再退休是什麼工資水平嗎?

現今社會已經不是用工資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了。現在的退休人員以前都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參加工作的,幹什麼、工資多少自己都是沒有選擇權的。如今國家給提供了創新創業的廣闊平臺,工種的多元化使工資的可比性也越趨於弱化,高收入者也越來越多。相信只要你肯努力,生活也一定會越來越好,工資越來越高。要知道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的事!


睡亦笑1


不知道你從哪裡拿到的數據?退休人員養老金那麼高。根據現行養老金計算辦法,退休人員很難達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如果單位平均工資低於社會平均工資,那麼退休人員養老金會更低。養老金能夠高於在職員工工資,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原來單位效益特好,工資特高,養老保險交的也很高,現在突然不行了,幾乎工資都發不起了。


overu


存在即合理。

一個剛工作的職工的工資水平,能跟工作三四十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比嗎?這樣的對比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同一行業的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比在職人員工資高,這是正常的現象,不必大驚小怪。


平均來看還是在職人員工資高

如果你拿剛工作的年輕人的工資水平,跟工作三四十年的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相比,一般就會得出退休人員比在職人員收入高的結論。

但這樣對比是不正確的,應該從平均水平來對比才能得出客觀的結論。

但如果從平均水平來看,還是在職人員的平均工資水平高於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水平。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已經超過5000元,而人社部的數據顯示,全國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平均在2000多元。


養老金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高低,取決於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長短,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多少,當地平均工資高低,退休年齡早晚。

一部分退休人員由於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長,繳費水平高,所在地區平均工資高,退休年齡晚,養老金水平也很高,有的人能拿到四五千元的養老金。

而有的在職人員剛工作不久,缺乏經驗和能力,起薪比較低,有的人工資只有兩三千元,甚至拿的是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自然不如退休人員養老金高。


年輕人還是要努力提高自己

如果你覺得不合理,是覺得退休人員高不合理,還是在職人員工資低不合理?

退休人員養老金高有高的理由,這是幾十年辛苦和心血換來的退休生活保障。

在職人員工資低有低的緣故,這主要還是取決於個人學歷、能力、經驗、技能等綜合素質。

所以不要覺得退休人員養老金比自己工資高就不合理,年輕人還是要多從自身找原因,多學習,多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才是硬道理。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


思之想之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很具體也特現實,是一個值得深思並加以探索的實際問題,也是一個可以引出政策導向是否存在些許偏頗性的一個重要問題?

我認為,從總體上說,在同一行業內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所得,比在職員工工資高不少?這個情況如果僅僅屬於少數人員,佔比也並不算太高,那這個現象就是十分正常的。否則,就有很大問題,就必須引起重視,並應從總體的政策取向上尋根源、找漏洞,而不能僅僅只從繳費一個角度上思考問題了?

比如,我現在所居住的一個小縣城裡,公務員與教師在職人員總體的平均工資所得,就比已退休的同行業公務員與教師,總體的平均基本養老金所得並不高多少,甚止有相當比例的在職人員的工資所得,要比總體的平均基本養老金所得低了許多,這個現象正常嗎?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值得深思與研究的重要信號,就不要再說跨界去做更多的比較了!

應該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作為享受基本養老金的重要原則之一,那無疑是十分正確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僅僅只從這一點出發,不顧及其它條件、原因思考問題,那也是不可取的,或者是具有片面性的。假若那樣,就有必要擴大視野,拓展取向,去進一步深思並探討究竟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