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看官僚主义如何击溃江湖义气

电影《投名状》里,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人纳投名状,结为兄弟,带领土匪接受招安,投奔朝廷,纳入某中堂大人名下,参与征剿太平天国,先后打下安庆、苏州、南京。事后,庞青云受封为两江总督,离京赴任之后,暗杀了自己的结拜兄弟赵二虎,裁撤了自己的老部队,而在正式上任的当天,他又被姜午阳和朝廷派来的杀手所暗杀。

《投名状》的故事揉合了李鸿章苏州杀降,曾国荃攻打南京、刺马案这些历史事件,其内核与《水浒传》一样,都是反体制人员进入体制之后,被体制利用,最终被体制抛弃的故事。


从《水浒传》看官僚主义如何击溃江湖义气


(《投名状》里的庞青云狼心狗肺,无廉无耻,满口仁义,内藏奸心,刺杀兄弟,夺占弟媳,人神殛之,死有余辜。宋江与之相比,可谓义气深重了。)

一、反贪官不反皇帝?


从《水浒传》看官僚主义如何击溃江湖义气


《水浒传》中,宋江一直为人所诟病的一点就是他以“替天行道”为纲领,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公开的反帝就是公然的造反,与朝廷公然为敌只会使自己背上谋逆罪名从而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古代哪怕是地方诸侯造反也只敢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例如汉朝的七国之乱与明朝的靖难之役),更何况梁山泊只是一个数万人的小山寨呢?所以只有“替天行道”这四个字才能使他们的行为获得合法性,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这就和日本近代明治维新中的“尊皇倒幕”口号一样。当然,如果宋江可以将高俅、蔡京等一众奸臣打倒,自己成为权臣肃清朝野的话,那么也不会有后面的悲惨结局。然而,宋江选择了一条注定沦为悲剧的道路,那就是接受招安,由山野的猛虎沦为朝廷的鹰犬,最终只落得个兔死狗烹。

宋代有民谚曰,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招安在那个时代就是一条做官的捷径。宋江本身就是体制内的一个小吏,从未想过会上梁山落草为寇,而在万不得已之下落草之后,他还是时时刻刻想着要回到体制之中,通过建功边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宋江的想法就是中国封建时代一个人的最高追求,最高价值的体现。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宋江千方百计地要带领梁山泊的好汉们和他一起接受朝廷的招安。

招安的圣旨终于到来之后,宋江等头领也带领手下们到东京见到了道君皇帝宋徽宗。朝廷决定将宋江的兵马分作五路,调到河北,山东各地。然而这一命令遭到了这些梁山泊头领的断然拒接,“俺等众头领,生死相随,誓不相舍!”此时,童贯向皇帝建议,骗宋江等入城,趁机将这108人剿除。皇帝犹豫不决——将宋江等在无理由的情况之下剿除是失信于天下,令人不齿,难以下手;而若不将宋江等人剿除,那么这数万战力卓绝,数次冲州撞府的兵马又时刻威胁着皇帝的安全。正在这时,一旁的宿太尉想出了驱狼啖虎之计——让宋江等人征讨辽国。征讨辽国之后,又相继剿灭了田虎,王庆之乱。然而这时候,即便宋江等已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百零八人也没有官职,宋江和卢俊义也只有先锋和副先锋的虚职。而且朝廷还禁止宋江等进东京城中,只得在城外驻扎。朝廷的提防使宋江愁闷,更使部下烦躁,除宋江外都又起了反叛之心,此时只有宋江仍坚守着对朝廷的忠诚。随后,朝廷又让宋江等征讨方腊,这一战一百单八将出征,却只剩得三十六人活着,回朝途中,又走了几个,最后只剩二十三人接受朝廷封赏,而部卒也阵亡一大半了。这时候梁山泊的兵马已失去了元气,宋江才如愿以偿地受封了实职。虽然这样,朝廷仍是不放心,赐下毒酒,毒死宋江。可怜宋公明,明知喝下了毒酒,临死之前还要说一句,宁可朝廷负我,我不负朝廷。

二、官僚体系与江湖体系

以蔡京、高俅为首的官僚系统遇到以宋江为首的江湖系统之后,其结果是江湖系统的完败。有宋一代,文官的地位被有意地拔高,文官制度达到了新的顶峰。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熟读儒家经典的文人,文人群体的壮大刺激官僚体系日益膨胀,整个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官本位体制,即官员成为了一个优势,地位超绝的群体,官员们自身充满了优越感,全社会也对官员表达了特别的崇敬。法律的缺位又使得大小官员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获得了极大的可操作空间(如《水浒传》中县官对武松、宋江等人的判决)。官僚阶层变得骄傲、狂妄、放纵、懒惰,进而产生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的官僚主义。在此基础上,文官集团内部又通过血缘、联姻、主仆、师生、地域等关系形成了不同的派系,派系内部层级分明,居上位者在提拔官员时,首选自己派系中的官员,而居下位者则为上面的人提供利益输送。派系之间的斗争也成为了朝堂斗争的主要形式,这种内斗演变为内耗,当官员们都专注于派系斗争时,又哪里会顾及民生呢?《水浒传》里各地地方官与中央的蔡京、高俅的联系就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好汉则是江湖体系的典型代表。他们大多出生草莽,其本来职业大多是小官、商人、农民、强盗,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上梁山的原因也各有不同,通过什么样的规则使这些人团结在一起呢?江湖义气——头领之间都以兄弟相称,利益金钱的分配也遵照平均主义的原则,他们可以替天行道,可以冲州撞府,可以劫富济贫,更重要的是可以杀鸟贪官。在这不受官府管辖的自由国度里,他们实践着自己所认为的天道。在这里,一个人的地位与他是否读书,是否有高官的关系无关,最重要的,是看一个人讲不讲义气,正因为众人皆认为宋江义气深重,因此一致推举他为梁山泊的老大。


从《水浒传》看官僚主义如何击溃江湖义气


三、注定的结局

虽然宋江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但是梁山泊行的天道并不是朝廷的天道。梁山泊失败的根源就在于宋江身处江湖体系中,却妄想着让江湖体系嫁接到官僚体系上。

首先,梁山泊的到来打破了朝廷势力的平衡。梁山泊队伍不附属于朝中任一大臣,他们没有派系,或者说自成派系。这不仅引起文中四大奸臣的恐慌,也使皇帝内心起了隐忧。因此他们被整个朝野所排挤,而沦为了朝廷平息叛乱的工具。

其次,官僚体系是科层制的金字塔结构,而梁山泊队伍是扁平化结构。官僚体系实行科层制,上下级明确,分工明确,互相节制,互相监督,而梁山泊队伍的到来就像在一颗大树上突兀地长出了一条枝干,来自朝廷的行政命令只能传递给宋江,却不能调动宋江的属下。而且梁山泊队伍内部极度团结,这就像在科层制的官僚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因此朝廷也无法对他们进行安置,只能在他们实力强大时尽力节制,在他们元气大伤时分散他们,各个击破。

再次,在中国古代强大的官本位思想下,梁山泊众人尽管接受了招安,但依旧无法融入官僚队伍。所谓“士农工商”,在古代尊卑有序的社会体系下,官员的地位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而梁山泊众人虽然接受了招安,但是他们在朝堂官员的眼里,始终是水乡贼寇,是与自身异质化的存在。因此梁山泊队伍和官僚队伍之间就像水和油一样无法融合。


从《水浒传》看官僚主义如何击溃江湖义气


梁山泊的悲剧是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义所造就的悲剧。江湖之中的粗犷理想哪能在朝堂之上落地生根,江湖义气又如何敌得过官僚主义的无事生非、推诿扯皮?不知宋江喝下毒酒之后,赴死之前,会不会想起那天,带领108个好汉一起发过的誓,“宋江鄙猥小吏,无学无能,荷天地之盖载,感日月之照临,聚弟兄于梁山,结英雄于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数,下合人心。自今已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鉴察,报应昭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