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被有些人说成是美术字的刘炳森隶书为何现在又被说成是大师字?

艺国神殿


前些天和上海一位书法家聊天,谈到刘炳森时,他说过去不喜欢刘的隶书,但最近他写隶书,忽然觉得刘也有其独到之处。



说实话,我个人是不喜欢刘炳森、张海隶书的,甚至包括毛国典的隶书,都偏美术,书写性稍差。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刘文华、张继一路,认为他们更奔放、自由,突破了汉隶的一些条条框框,但看得多了,觉得他们路子过野,对传统丢失过多。


写隶书的书法家,我一直佩服的是浙江的沈定庵老先生和江苏的华人德教授,既继承传统,也有自己的想法。

不足想起另一件事。清代的金农,他的漆书当时是惊世骇俗,完全颠覆了当时人们对隶书的看法。

但是在他去世数百年后,上世纪在甘肃出土的一件汉代文物中,发现的“诏书”二字,几乎与漆书一模一样,而金农可以肯定是没有见过这件文物的。这可以说明,艺术的心灵是相通的。

说了这么多,我根本没有说到刘炳森的隶书到底如何。而上面扯了这么多看似不相关的话,其实是要表述一个观点:

对有争议的艺术作品,我们且莫急于下结论,一切交给时间。若干年后,能流传下去的,证明其艺术性强,被淘汰的,当然就没有艺术价值了。

刘炳森先生,离世尚不久远,其艺术性如何,我们不妨留给后人去评说。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当代写隶书的,最出名的可能就是刘炳森了,有人猜测说刘炳森写过的牌匾可能是最多的人了。他的各种字帖、光盘等出版物被印刷的次数也是最多之一了。由此也可见他的隶书确实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当然网上也有很多对刘炳森先生隶书的争议,有的说他的隶书是美术字,写的太呆板了,一百年都不变的。甚至还有不喜欢刘炳森隶书的人,建议刘炳森去中央工艺美院再去进修一下。

不知道这些评论者的书法水平有多高,但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如果真的去看一下刘炳森从年轻时到老年时的作品,我们就能发现,其实他的书法一直在不断地改变风格。很多人都知道他最初学的是《华山碑》,而后学习《乙瑛碑》、《张迁碑》,最后写《石门颂》。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把楷、行、草、篆等各种书体也不断地揉入他的隶书创作当中,因此才有了后来的熔百家之精华,炼自家之境界。而且长年坚持临帖的日课,即使是晚年身体逐渐走下坡路的时候,也一直在坚持,作业不断。

网上看有些人还说,刘炳森的隶书如果学学某某的,改变一下就好了。这其实也反映了艺术审美没有一个共同标准的问题。如果他按别人的想法去那么写了,一定还会有人说应该这样写,学来学去就不是刘炳森了,可能是张炳森、王炳森了。

刘炳森的隶书走的是方正端庄的路子,可能后期他自己也觉得有点太严肃了,所以学习了一下《石门颂》,并且明显看到其它诸体的一些融入,甚至有些还有行书的牵丝萦带。但根本上的风格没有变,他始终试图在传统隶书方方正正的基础之上写出风格、写出变化,这其实真的是一条很难的书法创作之路。

当今书坛有些人为了求新求变,故意把汉字的写法美术化,很多写法加以改造,长画写短、短画写长,然后故意东倒西歪,有的甚至于汉字的间架结构都给改变了,请问这还是汉字的书法吗?

刘炳森一直主张书坛的多元化发展,但要遵循一个主旋律,那就是坚持以传统书法为导向。对那些不正经写字,排斥压制传统书风,以“狂、怪、丑、野”为时尚的现像非常反感,提出批评,认为这是“置民族欣赏习惯和人文传统于不顾,成为了艺术上的邪教”。大概也因此得罪了一批人,因此被一些人抹黑和批评。


翰墨今香


自成一家,播扬海内,已属不易,何必拘泥于大师巨匠之间,须知,巨匠亦非心想事成的。








万念一锋


实际上这种状况有什么可论来论去的,刘炳森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喜欢不喜欢,那都是某个个人的事儿,就好比有的人喜欢吃川味 ,有的人则会如见财狼极极不喜欢,怎么你独裁霸道到不允许别人有自己的喜好吗?请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别人,好吗?

即使王羲之,别人也有不喜欢的权力?难道我们就那么喜欢做思想的强暴者吗?可笑至极啊!

真的期望我们做个宽容别人的人,允许百花齐放——也有小草或荆棘存在,这就是春天的胸怀!





伍增杰字愚翁书法诗词


刘炳森的字,如同是拿画油画、水粉画的排笔写的,扁扁的。如同是装饰性的美术字。就不含蓄了,刘炳森纵然有一票粉丝,但称不了大师。如同鸡肋,去之可惜,留之无味。那就留给刘的粉丝自己欣赏自己玩去吧。






黄九变书画


我来谈谈看法。

如果当初把刘炳森隶书说成美术字的的人,应该是

对刘炳森的书法并不十分了解的人,如果是没有在隶书

上下过功夫,或者你也没有临习过刘炳森隶书的话,你也

很难对他的书法作出正确的评价。

首先,刘炳森的书法起步于天津,少年时代就接受了津门

书法名家胡定九先生的正规指导,入手从汉碑开始,在

胡先生的指导下,重点的临习【曹全碑】,【史晨碑】,

【张迁碑】,尤其是在汉【以瑛碑】上功夫最深,当然这

期间刘炳森也接受了唐楷及魏碑的书法训练,经过这段

时间的训练,他在隶书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去北京

读中央工艺美院之前,他的书法已经初具规模,并得到

胡先生的高度认可。刘炳森最大的特点是在学习上

有拼命三郎的精神,他在大学期间每天至少在书法上保证

两个小时以上的训练时间,无论遇到各种困难从不停笔。

等到他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到北京故宫书画模拟组时,他的

隶书已经渐入佳境,并逐渐被京城书画界重视。上世纪七十

年代他出版了自已人生中的第一本字帖,【隶书鲁迅诗歌选】

在那个文化资料相当匮乏的时候立刻引起轰动,从此,他

的书法迅速传播,名气也越来越大。细观刘炳森的书法,

完全就是以汉隶为根基,点划结构严整规矩,庄重沉厚,

经他演绎的隶书磅礴大气,极具将军风范,所以在国内许多

企事业单位,商场用他的书法装饰牌匾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种影响力不是一个普通的书写者所能达到的。

至于有人说他的隶书是美术字,实际上是缺乏全面的了解

刘炳森的书法,也是由于他为电脑字库提供的一些样板字形

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审美取向,以及考虑未来印刷阅读的需要而

格外书写的规整一些,从而造成了给人以美术字的错觉,

这点上,我们还是需要知道造成此印象的背景原因的。

我可以肯定的讲,

刘炳森是中国近代书法史上一位影响力巨大的书法家,他

是一个真正根植于传统又有与时代同步创新的典型书法代表人物,

他对中国近代书法史的功绩不可磨灭,同时,他也是一位

名副其实,并最终可以载入书法史册的一代书法大师。

附图照片:明代书法家刘重庆【临王羲之草书】临摹作品

选自杨半撰书【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明代卷



素里布衣杨半


刘炳森先生的隶书水准不应当只是为时下“有些人”的审美与批判所左右。捧得过高与贬得过甚只能体现自身的狭隘和无知,又或怀有私下的个人目的。

书法的审美与评判向来需要历史距离与沉淀的。是“大师”还是庸才;是“经典”还是俗品……当脱下与书法无关的外衣后,才能还其人其书的本来面目。


隶书自唐以后,逐渐蜕变为装饰性的字体。通常应用于碑额、墓志和题铭上,发展到今天,其简便易学,整齐划一的装饰性与辩识度完美统一,成为了使用最广泛的美术字体之一。

而恰恰是以上特点,也是学习隶书的难度。刘炳森先生的隶书独具个人面目,基础扎实,涉猎广泛,功力深厚。于均匀中有变化,整饬中蕴参差;简中见繁、纤处实厚、拙而有妍……非花大智慧下大功夫不可到也,实上下三十年中佼佼者。至于身后百余年地位功绩,还待历史评说!

[临池管窥]谢谢浏览!


临池管窥


刘炳森应当算得上是大师,理由如下:

一、开创一体:汉隶以后,唐隶乏善可陈,清末碑学大兴,百花齐放,几乎写尽了隶书风格体式,刘炳森竟然能独辟蹊径,创出新体,实在堪称大师!

二、辨识度高:刘体隶书一出,谁人不识,独特面目,遍布大江南北。

三、雅俗共赏:雅俗共赏不是低端而是一种能力,无人认可不是曲高和寡很可能是无一是处属于丑书。毛主席说过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

四、规范整饬:比所谓强调个性的丑书强太多了,何况刘体隶书也很有个性。

五、底蕴深厚:刘炳森不是写不出那种所谓的纯隶书,而是在纯汉隶基础上发展了隶书,是新时代的隶书。没有汉隶基础你认为他可能创出新隶书吗?



qwerxcv


刘炳森的隶书堪称一绝。他上世纪隶体鲁迅诗词选字帖,当年我就在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珍藏到现在,时不时地拿出来把玩观赏。后来他写的隶体字帖,我仍购买了多种。较之第一本字帖里的字,火侯功力都有长足进步。不是溢美,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因为自成一体,形成獨特的个人風格,也推动了隶书领域里的发展进步,是非常可喜的。如果当今书坛多几个刘炳森现像,少几个书奴出现,那中国书坛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现像出现。


饶玉斌683


刘炳森的隶书自成一派,规整而刻板,单看几个字很美很大气,适合作门头招牌,是隶书中的馆阁体,但缺少隶书特有的灵动漂逸,若作品通篇用这种字体,则会让人看的很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