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食不可負也,看“詩聖”杜甫與美食的不解之緣

唯美食不可負也,看“詩聖”杜甫與美食的不解之緣

人性的兩大終極慾望:吃和睡。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就連古代的名人也難免俗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位吃貨詩人,看他與美食的不解之緣。

唯美食不可負也,看“詩聖”杜甫與美食的不解之緣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見過權貴們的豪華盛宴,品嚐過宮御賜的櫻桃,也曾在荒野裡靠挖野菜根才勉強存活;他曾在長安市上開懷痛飲;也曾與農夫們一起分享淡薄的村酒。他就是詩聖杜甫。杜甫的經歷實在太豐富,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更能體會食物的重要與味道。

杜甫喜歡吃魚

唯美食不可負也,看“詩聖”杜甫與美食的不解之緣

在陝西,杜甫和後來被貶放浙江,開臺州文脈的鄭廣文一起吃了一頓鮮鯽銀絲膾 。鮮鯽銀絲膾是將新鮮的鯽魚去頭、骨,剔刺,切成生魚絲——鯽魚多刺,切成剔骨生魚絲顯然比吃生魚片更科學。鯉、李同音,為了避諱大唐李氏,杜甫的魚生生避開鯉魚,選擇了鯽魚。因為大唐李家的這一插曲,黃河流域的食家們發現多刺的鯽魚比鯉魚更為鮮美,並逐漸取代了從先秦開始一直充當魚類主流食材的鯉魚,這成為中國美食流行史上一次經典的切換!

唯美食不可負也,看“詩聖”杜甫與美食的不解之緣

杜甫在詩文中清晰的記錄了自己對魚生的喜愛,這種愛一直持續到安史之亂後他流徙到成都:杜甫選擇了濱水而居,一定程度上跟他喜歡吃新鮮的生魚片是相關的。

杜甫熱衷吃水果

唯美食不可負也,看“詩聖”杜甫與美食的不解之緣

杜甫在47歲時遷徙到成都後,專門寫詩給朋友要果樹苗,然後在自己的院子種了枇杷來吃。54歲,杜甫遷居到長江三峽附近時,又種了幾十畝的水果。從山東的梨到成都的枇杷再到重慶的幾十畝果園,對水果的偏愛貫穿了杜甫飲食的一生。

詩聖怎能不愛酒

唯美食不可負也,看“詩聖”杜甫與美食的不解之緣

除了吃,杜甫還好酒。青年時期的杜甫就是一個酒客,而且經常喝酣,喝酣之後便膽粗氣壯,並用牛氣哄哄的口氣寫詩:“飲如長鯨吸百川...”這一時期的杜詩,完全是一幅浪漫主義的畫風。杜甫藉著《飲中八仙》,順便跟當時“詩壇”的老頭們套個近乎;私下則暗恨自己生的不夠早,沒有出現在大唐“酒中八仙”的首發陣容裡!杜甫在死前四年的人生總結中寫道:性豪業嗜酒......飲酣視八極,俗物多茫茫......

這吃貨竟然是撐死的

唯美食不可負也,看“詩聖”杜甫與美食的不解之緣

後人描述的具體情形是,杜甫投奔親戚的路上,遭遇大水,被困江上不得行走,一困就是10天,沒吃沒喝,耒陽縣的聶縣令知道了此事,救出杜甫,再遣人給飢腸轆轆的他送來香噴噴的烤牛肉外加一罈白酒。常言道,飢不擇食,更何況是面對如此美味佳餚。這對一個吃貨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誘惑。杜甫當即一頓暴食狂飲,結果他的消化系統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當天夜裡就到下了,再也沒能起來。他被酒肉奪去了生命。

唯美食不可負也,看“詩聖”杜甫與美食的不解之緣

人生苦短,詩聖杜甫用美食記錄人間,每次被貶這個吃貨都能在被貶的地方尋找到美味佳餚。從側面看來,杜甫雖懷才不遇卻也樂觀豁達,在哪裡落地就在哪裡生根發芽,活得逍遙自在。如果你在為生活的瑣事而煩惱,為工作的壓力而憂愁,那麼不妨學習杜甫,一頓美味解憂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