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本論》相對剩餘價值概念的感悟(二)

昨天挖的坑要繼續寫寫相對剩餘價值這一章的感悟,首先回顧一下昨天的感悟中提到馬克思相對剩餘價值的前提條件:知道工作日的量、勞動力的價值,也就知道他的必要勞動時間的量。那麼剩餘價值的量=工作日的量-必要勞動時間的量。

這個公式實際上體現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個內在界限:剩餘價值是剩餘勞動力發展的界限。(今天不談這個,先看下一段)

資本的積累只能通過剩餘價值的積累,假如一個造機器人的工廠,在工作日的量(10小時)一定的情況下,現在的行情是每造一個機器人付給員工30元,資本家賣出機器人得到100元,那資本家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就能拿到的剩餘價值量就是70元。那資本家想要賺更多的錢就有兩個方法:一、延長工作日的量;二、降低必要時間的量。即降低勞動力的價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兩種剩餘價值的概念,相對剩餘價值:通過縮短工作必要時間的量的方式而生產的剩餘價值;絕對剩餘價值通過延長工作日的量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方式在現在的可行性,作為一個員工,我一天只有24個小時,我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我還想幹點別的,比如打打遊戲看看劇,我才能保證第二天的工作狀態,畢竟工作一天不休息是很累的,可以說是身心俱疲。加班這種方式有兩個後遺症:

1、長期加班會導致員工身體被掏空,進而工作效率降低。作為一個社會人誰沒個熬夜趕材料畫圖的生活呢是吧,但是這種狀態不能持久,一直這樣做只能是消耗自己的生命,“只管幹活不玩耍,聰明孩子會變傻”這句俗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我們知道這個老闆肯定也知道,而且在現代社會,一般公司只能暗地變相的加加班,不敢公開,大家作為普通一員也只能暗自接受,畢竟現在辭職不好找下一份工作,找到下一份也是被別的老闆壓榨,事實沒變換了地方而已。當然沒幾個老闆會在公眾場合鼓勵大家多加班,馬雲的996言論,正是因為把這種默認的加班狀態,拿到了檯面上才引發了網民對加班的熱議。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一句話,通過延長工作時間這一方式不是一個長久的辦法,而且會面臨員工的反抗。

那第二種方法:降低勞動力的價值,可能大家字面理解很容易就想到的意思就是提高員工的效率,其實這只是一個方式,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還有一種方式是

降低你的生活成本


讀《資本論》相對剩餘價值概念的感悟(二)


提高效率其實很好理解:我以前一天能造10個機器人,現在我能造11個,那麼我的效率提高了,我的產品能賣1100,我只拿和以前同樣的工資。這是對於單個人來說的,如果大家都只能造10個那麼機器人,我提高了效率在相同的時間下,我能造的更多,即便以相對低一點的價格賣出去,還是能比以前賺的多、比同行賺得多。

降低生活成本是怎麼影響的呢?比如物價低的社會,老闆給員工開的工資相對較低,體現在造機器人上面就是我造一個機器人老闆這時候只會給我20塊錢,老闆相當於就拿走了80塊錢,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資本家會尋找勞動力便宜的國家開工廠的緣故。

不管是採用哪種方式,資本家的目的就是尋求能獲得更多剩餘價值量。也就是說勞動力生產的發展不是資本家目的,他的目的是為了縮短生產商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辯證的來看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實帶來了生產力的提高;另外一方面,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資本積累更加迅速,必然會加大階級的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